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阳江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出自张炜小说《林子深处》,破折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因此河边的各家老人都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没事儿,千万不要往林子深处走!

    B.还是老野鸡性子缓——多长的时间才叫一声“喀喀嗒”呀!

    C.你就不知道这树林子特怪——能让声音大上几倍吗?

    D.少了些什么呢?花也在,草也在,鸟儿也在,手里的镰刀也在——少了些什么呢?

  • 2、下面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令将军与臣有郤   ②项王按剑而跽曰   ③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走   ④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⑤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⑥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⑦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⑧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 ①③④⑤⑥⑦   B. 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④⑤⑥⑦⑧   D. ②③④⑥⑦⑧

     

  •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余与四人火以入 拥:持,拿

    B.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观点

    D.不得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今天一致的一项是(  

    A.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B.行李之往来

    C.约为婚姻

    D.得养生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亦反其本矣(怎么)

    ②越国以远(卑鄙)

    ③如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④阙秦以利晋,君图之(只有)

    冠者五六人(戴帽子的人)

    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⑦因之以饥馑(泛指饥荒)

    ⑧如土地(散落)

    A.③④⑤⑦

    B.③⑥⑦⑧

    C.①②⑥⑦

    D.②④⑤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C.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小鱼由静而动的活泼情景,生动形象。

    (2)疫情暴发初期,面对危险的形势,无数医务人员勇当“逆行者”,究其原因,正是对应《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有的灾祸并不躲避。

    (3)杜甫在《望岳》中用山的南北两面光照不同来体现泰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__________”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率直,从冉有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以俟君子”可以看出其谦虚的特点。

    (2)《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引导曾皙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种的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先进》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时隐时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通过赤城山和五岳展示天姥山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要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生活状况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作诗人想象与贤才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诉说往日情谊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_________”两句,运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句,集中描写自己做官时的苦闷心情,强化了自己向往自由的田园生活情趣。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两句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了周瑜在谈笑之间“____________”的儒将气度,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一句描绘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的威猛气势。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杜甫

    其一

    雨映行宫辱赠诗,元戎肯赴野人期。

    江边老病虽无力,强拟晴天理钓丝。

    其二

    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先无泥。

    只须伐竹开荒径,倚杖穿花听马嘶。

    【注】①这两首诗作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先前严武到行宫拜谒玄宗“真人图面”时遇雨,想起老友杜甫,写了一首绝句赠他。诗中提到严武想赴草堂拜访杜甫,一起到江边垂钓。后杜甫写了这两首绝句回赠严武。②一作“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中的“辱”“野人”是诗人的自谦之辞,“元戎”是诗人对严公的敬称。

    B.第一首中的“无力”紧承“老病”,又和“强”构成了转折关系,语意自然流畅。

    C.第二首写雨过天晴后,诗人看到了一幅云散溪清、白沙青石洁净如洗的景象。

    D.第二首连用“伐”“开”“倚”“穿”等动词,使诗歌生动形象,具有画面感。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赤壁赋》)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

    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C.而今安在哉                 安:哪里

    D.相与枕藉乎舟中             藉:凭借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以其无礼

    B.方破荆州                孰能讥之乎

    C.侣鱼虾友糜鹿            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目遇而成色              不知老将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幽壑之潜蛟

    A.项伯杀人,臣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吾得事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请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按照要求作答,100字左右。

    (1)小说《红楼梦》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请从林黛玉、贾宝玉中任选一人,为其写一则100字左右的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出场加以介绍。要求: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中心突出,条理清晰,100字左右。

    (3)你最喜欢《红楼梦》中哪个情节?请说出理由。要求:请先将最喜欢的情节写在答题卡上;情节概括准确,理由充分;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