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资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苍山负雪,明天南

    B.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C.泰山之阳,汶水西

    D.月明星稀,乌鹊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 12 年。

    B.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既有财经名流的高谈阔论,又有普通观众的对话交流。

    C. 济南市交通局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各项工作开展的绘声绘色,形象得到整体提升。

    D.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但同时一些不良现象也应运而生,这是 需要警惕的。

  •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           ,仿佛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

    ①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 ②你不想要它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 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 ⑤它却如影随形 ⑥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

    A. ③②⑤①⑥④   B. ③②①⑥④⑤   C. ①⑥④③②⑤   D. ①⑥②⑤④③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多年来,他心系社区的百姓,迈着坚定的步伐,将全部身心都放在工作中,处心积虑,家里有事他却很少顾得上,舍小家为大家。

    ②革命先烈用年轻的生命换取新中国温暖的阳光,自己却在黑暗中心甘情愿地忍受着百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死得其所

    ③清朝名臣谢济世,一生四次被诬告,三次入狱,两次被罢免官职,一次充军,其经历之坎坷,令人不堪卒读

    ④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一是。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⑤如果画家“胸有成竹”,笔墨与造型就可以一挥而就,但在一些结构复杂、制作深入的创作中,往往需要做诸多的局部调整,还要照顾整体上的安排。

    ⑥都市职场女性剧《欢乐颂》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6年炙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 5、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余佩之陆离

    B.鱼虾而麋鹿

    C.引以为觞曲水

    D.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奔月(节选)

    鲁迅

    过了一夜就是第二天。

    羿忽然睁开眼睛,只见一道阳光斜射在西壁上,知道时候不早了;看看嫦娥,兀自摊开了四肢沉睡着。他悄悄地披上衣服,爬下豹皮榻,躄出堂前,一面洗脸,一面叫女庚去吩咐王升备马。

    他因为事情忙,是早就废止了朝食的;女乙将五个炊饼、五株葱和一包辣酱都放在网兜里,并弓箭一齐替他系在腰间。他将腰带紧了一紧,轻轻地跨出堂外面,一面告诉那正从对面进来的女庚道——

    “我今天打算到远地方去寻食物去,回来也许晚一些。看太太醒后,用过早点心,有些高兴的时候,你便去禀告,说晚饭请她等一等,对不起得很。记得么?你说:对不起得很。”

    他快步出门,跨上马,将站班的家将们扔在脑后,不一会便跑出村庄了。前面是天天走熟的高粱田,他毫不注意,早知道什么也没有的。加上两鞭,一径飞奔前去,一气就跑了六十里上下,望见前面有一簇很茂盛的树林,马也喘气不迭,浑身流汗,自然慢下去了。大约又走了十多里,这才接近树林,然而满眼是胡蜂、粉蝶、蚂蚁、蚱蜢,那里有一点禽兽的踪迹。他望见这一块新地方时,本以为至少总可以有一两匹狐儿兔儿的,现在才知道又是梦想。他只得绕出树林,看那后面却又是碧绿的高粱田,远处散点着几间小小的土屋。风和日暖,鸦雀无声。

    “倒楣!”他尽量地大叫了一声,出出闷气。但再前行了十多步,他即刻心花怒放了,远远地望见一间土屋外面的平地上,的确停着一匹飞禽,一步一啄,像是很大的鸽子。他慌忙拈弓搭箭,引满弦,将手一放,那箭便流星般出去了。

    这是无须迟疑的,向来有发必中;他只要策马跟着箭路飞跑前去,便可以拾得猎物。谁知道他将要临近,却已有一个老婆子捧着带箭的大鸽子,大声嚷着,正对着他的马头抢过来。

    “你是谁哪?怎么把我家的顶好的黑母鸡射死了?你的手怎的有这么闲哪?……”

    羿的心不觉跳了一跳,赶紧勒住马。

    “阿呀!鸡么?我只道是一只鹁鸪”他惶恐地说。

    “瞎了你的眼睛!看你也有四十多岁了罢。”

    “是的,老太太。我去年就有四十五岁了。”

    “你真是枉长白大!连母鸡也不认识,会当作鹁鸪!你究竟是谁哪?”

    “我就是羿。”他说着,看看自己所射的箭,是正贯了母鸡的心,当然死了,末后的两个字便说得不大响亮;一面从马上跨下来。

    “羿……谁呢?我不知道。”她看着他的脸,说。

    “有些人是一听就知道的。尧爷的时候,我曾经射死过几匹野猪,几条蛇……”

    “哈哈,骗子!那是逢蒙老爷和别人合伙射死的。也许有你在内罢;但你倒说是你自己了,好不识羞!”

    “阿阿,老太太。逢蒙那人,不过近几年时常到我那里来走走,我并没有和他合伙,全不相干的。”

    “说诳。近来常有人说,我一月就听到四五回。”

    “那也好,我们且谈正经事罢。这鸡怎么办呢?”

    “赔。这是我家最好的母鸡,天天生蛋,你得赔我两柄锄头,三个纺锤。”

    “老太太,你瞧我这模样,是不耕不织的,那里来的锄头和纺锤。我身边又没有钱,只有五个炊饼,倒是白面做的,就拿来赔了你的鸡,还添上五株葱和一包甜辣酱。你以为怎样?……”他一只手去网兜里掏炊饼,伸出那一只手去取鸡。

    老婆子看见白面的炊饼,定要十五个。磋商的结果,好容易才定为十个,约好至迟明天正午送到,就用那射鸡的箭作抵押,羿这时才放了心。将死鸡塞进网兜里、跨上鞍鞒,回马就走,虽然肚饿,心里却很喜欢,他们不喝鸡汤实在已经有一年多了。

    他绕出树林时,还是下午,于是赶紧加鞭向家里走;但是马力乏了,刚到走惯的高粱田近旁,已是黄昏时候,只见对面远处有人影子一闪,接着就有一枝箭忽地向他飞来。

    羿并不勒住马,任它跑着,一面却也拈弓搭箭,只一发,只听得铮的一声,箭尖正触着箭尖,在空中发出几点火花,两枝箭便向上挤成一个“人”字,又翻身落在地上了。第一箭刚刚相融,两面立刻又来了第二箭,还是铮的一声,相触在半空中。那样地射了九箭,羿的箭都用尽了;但他这时已经看清逢蒙得意地站在对面,却还有一枝箭搭在弦上正在瞄准他的咽喉。

    那时快,对面是弓如满月,箭似流星。飕的一声,径向羿的咽喉飞过来。也许是瞄准差了一点了,却正中了他的嘴;一个筋斗,他带箭掉下马去了,马也就站住。

    逢蒙见羿已死,便慢慢地躄过来,微笑着去看他的死脸,当作喝一杯胜利的白干。刚在定睛看时,只见羿张开眼,忽然直坐起来。

    “你真是白来了一百多回。”他吐出箭,笑着说,“难道连我的‘啮镞法’都没有知道么?这怎么行?你闹这些小玩艺儿是不行的,偷去的拳头打不死本人,要自己练练才好。”

    “即以其人之道,反诸其人之身……”胜者低声说。

    “哈哈哈!”他一面大笑,一面站了起来,“又是引经据典,但这些话你只可以哄哄老婆子,本人面前捣什么鬼?俺向来就只是打猎,没有弄过你似的剪径的玩艺儿……”他说着,又看看网兜里的母鸡,倒并没有压坏,便跨上马,径自走了。

    “……你打了丧钟!……”远远地还送来叫骂。

    “真不料有这样没出息。青青年纪,倒学会了诅咒,怪不得那老婆子会那么相信他。”羿想着,不觉在马上绝望地摇了摇头。

    (有删改)

    [注]①羿,即后羿,擅长射箭,在民间流传着“后羿射日”的故事。羿为太阳神的臣子,嫦娥的丈夫。羿为了成仙,从西王母之处得到不死灵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就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藏药时,被逢蒙(即逢蒙)看见了。一天,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在危急之时将药一口吞了下去,而飞上了天。嫦娥牵挂着文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逢蒙杀羿”的传说见于《孟子·离娄》:“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②剪径,拦路抢劫。

    文本二:

    《奔月》选自鲁迅的《故事新编》,《奔月》与鲁迅亲历的一场人事纠葛有关,这场纠葛由“狂飙社”的高长虹挑起。这位曾经与鲁迅过从甚密的青年,在《给鲁迅先生》《给韦素园先生》两封公开信和《1925北京出版界形势指掌图》《请大家认清界限》《公理与正义的谈话》《时代的命运》等文章中多次公开挑衅,指责鲁迅为“世故的老人”“已不着言语而敲了旧时代的丧钟”等。面对高长虹的造谣生事,诋毁攻击,鲁迅刚开始置之不理,但后来愈演愈烈,甚至流言波及许广平,鲁迅终于怒不可遏,予以反击,写下了《奔月》。

    (摘编自瑞文网)

    【1】结合两则文本,下列对小说《奔月》(节选)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老太太的形象鲜明,小说叙写老太太谩骂羿,细致描绘她的心理、神态,形象地勾勒出老太太的泼辣和喜好算计。

    B.“五个炊饼”“五株葱和一包辣酱”在文中出现两次,且将数目写得如此详细准确、看似闲笔,实际上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C.“躄过来”“微笑着去看他的死脸,当作喝―杯胜利的白干”,作者运用戏谑的语言讽刺了逢蒙的小人得志、冷酷绝情。

    D.《奔月》取材于神话传说,但其创作与现实有关,面对高长虹的造谣生事、诋毁攻击,鲁迅最终怒不可遏,写下了《奔月》。

    【2】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羿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奔月》选自鲁迅的《故事新编》。有评论认为,《奔月》讲述的故事由历史、新编、自我三个层面构成,内容丰富。请结合两则文本任选两个层面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马嵬》用对比手法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浔阳并非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复杂,实在难以入耳。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2)杜甫在《登高》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作者以莲与菊花作比,指出莲是花中君子,而描写菊花的句子是:“菊,___________________

  •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廊腰缦回,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杜牧《山行》)

    (5)________________,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6)功名只向马上取,________________。(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7)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8)____________,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杜甫面对国家动荡不安而报国无门的哀伤。

    (2)《桂枝香·金陵怀古》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感叹统治者不以历史为鉴,相继覆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诸侯朝见天子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和十来人一起“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返回。

    (2)《师说》中韩愈提出了他心目中老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而那些童子的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这并不是韩愈所推崇的老师。

    (3)《涉江采芙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主人公与爱人分隔两地、无限惆怅的境况与心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过裴舍人故居

    唐  刘长卿

    惨惨天寒独掩扃,纷纷黄叶满空庭。

    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

    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

    书幌无人长不卷,秋来芳草自为萤。

    (注释)萤,指萤火虫,多于夏季就水草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天变化为虫,古人因此误认为萤是由腐草化来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天黄叶空庭图。在一个萧瑟寒冷的秋天。诗人经过故人的旧居,这里己人去楼空,诗人独自掩上院门,看到黄叶纷纷飘落,铺满了冷清的庭院。

    B.“篱花犹及重阳发”,“篱花”指篱下的菊花,写出了虽然故人不在,但是篱下的菊花仍然在重阳时节绽放,象征着友人具有高沽的情操和品质。

    C.“邻笛那堪落日听”用向秀《思旧赋》之典,写诗人徘徊在故人旧居庭院里,正当落日时分,听到邻家传来笛声,更增添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D.总观全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静有动,气韵生动。有声有色,入目入心;点面结合,既有整体感又具体细腻;总之,本诗是一首内容及形式都比较完美的好诗。

    2简答。

    (1)说出“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是什么意思,请在20字以内作答。

    (2)说出“书幌无人长不卷,秋米芳草自为萤”是如何照应前面的诗句的。请在30字以内作答。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B.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C.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D.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长子迈将赴饶德兴尉 之:动词,到

    B. 之乎 识:记得

    C. 之不详 言:告诉

    D. 而陋者乃以斧斤击而求之   考:推究

    3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而大声发于水上

    B.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

    C. ①得双石于潭上   ②余是以记之

    D. ①此世所以不传也   ②噌呔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2)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

    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围绕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作文。

    要求: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个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