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B.关于汽车限购令早已有许多传闻,这非但没有为城市治堵,反倒激发了许多购车族的欲望,提前加入了有车族,使城市道路变得更加拥堵。
C.新鲜蔬菜口感好,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
D.针对春运期间客流量大、交通繁忙的情况,首都机场将加强航站楼前的交通管理,加大对楼前违章停放车辆的拖移和处罚力度。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在远处,天的尽头一片霞光。我怀疑自己看见海市蜃楼,但又觉得还是一片彩虹而已。我的双眼模糊,有如隔岸观火,什么也看不清楚。
B. 在荷兰,现代化的公路、建筑和田园风光相辅相成,如诗如画,可惟独首都阿姆斯特丹老城内拥挤不堪。
C. 中国电信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D. 小平同志侃侃而谈。他还谈到中国要保持稳定、干部和党员要把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来抓、要注意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等重大问题。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多年来,诸如“金光大道”、“我们走在大路上”、“高大的”、“雄伟的”、“宽阔的”、“全新的”……这类大词一直很流行。
①唯有如此,才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形象。
②这些词代表的是对国家形象的想象、象征。
③在我看来,它们更是那些大词的具体化、符号化、空间化、物质化。
④后来,这些大词就不仅仅是文学性的想象了,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世界本身。
⑤许多人说到今天中国城市千篇一律的同质化,都说它们是马赛克、瓷砖、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同质化。
⑥转眼之间,一条条“金光大道”、一座座高大、雄伟、宽阔、光芒万丈的城市在中国拔地而起,黑暗望风而逃。
A.④⑥③①②⑤ B.②①⑥③④⑤ C.④②①⑥⑤③ D.②①④⑥⑤③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惑而不从师 而寒于水
B.青,取之于蓝 不拘于时
C.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D.以为轮 无以至千里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 )
A. 各国游客在北京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热情,大家相敬如宾,京城处处洋溢着和谐、友好的气氛。
B. 新疆“达瓦孜”传人赛买提·艾山在湖南张家界市天门山挑战世界最大坡度高空走钢丝时发生意外,功败垂成,在距终点仅50米处跌坐在钢绳上,被迫放弃挑战。
C. 2009年春晚舞台造型引进奥运团队,舞蹈《蝶恋花》应用了现代高科技造型手段——LED大屏幕,加上舞蹈演员背上漂亮的彩绘以及美妙的舞姿,实在是赏心悦目。
D. 安徽省教育厅出台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新举措的消息一经发布 ,大家相互转告,口耳相传。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角峰上飘动的白云
吴小军
十多年前,我曾在粤北一个山区支教。我支教的学校叫角峰小学。学校只有一幢一层两间的老房子,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从角峰最高峰往下看,它像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线上绑着的一个灰色小盒子。弯的是山路,灰的是教室。稻子渐渐黄了的季节,这个小盒子就成了一阶一阶梯田上黄金拥簇着的幸福魔盒,孩子们笑声里的快乐总是不断地从盒子里溢出来,溢满角峰村的每一个角落。
孩子们的快乐感染着我。每天我都要哼着歌儿从借住的村长家出发,一蹦一跳地走过一片一片金黄之间那瘦瘦的绿色,踩着这诗一般曲折的田埂,听着虫鸣啾啾泉响叮咚走向教室。
角峰小学是个小村子的麻雀学校,有三个低年级共十个孩子,就一个老师在教。村子是个自然村,离行政村有五六公里山路。村里的孩子要上高年级就要到行政村小学去。因为那里没有宿舍,大部分孩子上完三年级就不读了。要么在家干农活,要么随父母漂在城里。今天我给三年级的三个孩子上堂作文课,题目是《有意思的一天》。在说明写作要求后,我给了他们十五分钟时间。时间到了,我点名让他们起来念自己的作文。
最高的孩子也最瘦,一双大眼睛写满了山村孩子的羞涩与腼腆。他小声地念自己的作文:“昨天,我去放牛。牛很听话,没有乱跑。这一天真有意思啊。”
我表扬了他。然后叫起了第二个孩子。孩子有些胖,圆圆的小脸上红通通的,鼻头上还挂着细密的小汗珠。他扑闪着眼睛,大声地念道:“前天,我去放牛,牛很听话,吃得很饱,牛牛你快长大!”
我笑了,小声说:“啊,又是放牛啊?”我知道村里的大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这个年纪的乡村孩子,放牛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我点头示意孩子坐下,点名让第三个孩子站起来念她的作文。
这是个扎着小辫子的女孩,个头最小,她站起来“哇”地一声哭了:“老师,他们把我的作文写了!”我拿过她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清清楚楚地写着两行字:“今天早上,我去放牛。我把牛绳拴在荔枝树上,让它吃草,然后我就来学校了。一路上刀子像金子,我数着金子到了学校。”
我好奇地问:“一路上有刀子么?”男孩子们笑了。
小女孩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此时是一片汪洋。她一边抽泣一边指着窗外金黄的稻田说:“就是有刀子啊。”
我笑了,开心地说:“孩子,你的作文最棒!这是诗啊!”三个孩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我招手让孩子们跟着我走出门外,站在教室前面,我指着那棵拴着牛的荔枝树问:“孩子们,现在,你们是这棵荔枝树了,请告诉我你会看到什么。”有说看到牛,有说看到山,有说看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我指着高高的角峰说:“现在,你们是高高的角峰了,请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有说看到下山的路,有说看到远处的村子,有说看到山下的小河水流呀流。
我指着高高的角峰上飘着的白云说:“现在,你们是天上自由的白云了,请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孩子问:“是哪里都可以飘吗?”我认真地点点头。孩子们笑了。高个男孩说:“我看到了县城!”胖的男孩说:“我看到了大海!”
我看着小女孩。小女孩哭了:“我看到了爸爸妈妈打工的鞋厂!”
三个孩子都哭了。
我搂着三个孩子,眼角也湿润了:“孩子们,把你们看到的写下来吧,你们就是白云,高高的角峰顶上飘动的白云!”
三个月后我离开了角峰,这一别就是十几年。一直到去年秋天,我陪摄影协会的朋友到那拍梯田才回到了村里。老村长好不容易才认出了我,他说:“那三个孩子后来都考上了大学,是我们村最早的大学生,现在都在外面工作哩。”他看看金黄稻田拥簇中的角峰小学,又说,“那个女孩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总,前段时间带了一帮人回来考察,说要回来搞乡村旅游,要将咱们这漂亮的角峰变成金山银山哩。”
(选自《惠州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们笑声里的快乐总是不断地从盒子里溢出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孩子发自内心的快乐。
B.支教的环境虽然艰苦,但是“我”的支教生活却充满了乐趣,这种乐趣源于角峰的自然风光,还源于孩子们的快乐。
C.文中的“我”作为一名老师,表扬了三个孩子的作文,并且引导孩子,让孩子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同时也引导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D.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白云,看到了县城,大海和爸爸妈妈打工的鞋厂,说明孩子们心向远方,既有对远方的渴望,也有对亲人的思念。
【2】小说以“角峰上飘动的白云”为题,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3】简要赏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鸿门宴》一文中樊哙劝沛公赶紧离开项王营地,不必计较细枝末节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与作者交往的都是博学之士,没有粗鄙浅薄之人来反映“陋室不陋”。
(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穿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荀子在《劝学》中提醒我们,在资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一个人要想超过别人,还需要善于借助外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描写了箫声给人带来的无限悲伤感受。
(4)苏轼《赤壁赋》中感叹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出下面句子的空缺内容。
(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2)《荆轲刺秦王》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是: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在以礼治国上,冉有用“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能力不够,而公西华也谨慎地说在国家礼仪活动中,自己只是“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了一位倚窗眺望、身在洞庭、心在长安、自己处境孤苦却依然心忧国家时局的爱国诗人形象。
(3)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两句分别用一语双关和比喻来暗示作者尽管被免职,但却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相照之人。
(4)古诗词中,诗人往往将人事的消亡亦或古代繁华的短暂,与自然景物永恒不变作对比,从而抒发“物是人非”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以桑叶润泽有光,比喻女子容颜亮丽;也有人说,是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丰厚的句子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
(3)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中包含了宫殿依旧、宫女衰容之叹。
(4)“诚宜开张圣听, , 。”(诸葛亮《出师表》)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己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B.在颔联中,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的景象。
C.颔联、颈联由观景引出,虽然颔联只是写景,颈联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但两联内涵上一脉相通。
D.“凭轩涕泗流”一句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
【2】后两联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体现了“诗圣”杜甫怎样的情怀?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奏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B.辞曰:“臣之壮也……” 辞:告辞
C.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中国古代爵位称呼,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是第二等爵位。
B.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D.《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5】请概括“秦伯说”的主要原因并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意思”指有趣味、有情趣,不单调、不枯燥。“有意义”指有思想、有道理、有价值。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二者的比较或争论。
妈妈对看动画片的儿子说,别看《熊出没》了,有什么意义?儿子说,有意思呀。
谈到今后的职业,有人说,今后要搞科研,因为“有意义”,有人却说“没意思”。
有人说,“有意思”关注的是过程,“有意义”关注的是结果。
有人说,“有意思”讲究外在的形式,“有意义”更注重实际的内涵。
……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