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牡丹江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中国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

    ②改善空气质量,要走出“头痛医头”的怪圈,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奖惩力度,合理利用科学手段,才能矫枉过正,切实改善。

    ③中俄联手炮轰美国的全球反导系统,谴责美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破坏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强烈敦促美韩改弦更张

    ④上海各大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善医疗服务的尝试方兴未艾:多家医院携手共建“云医院”;开启中国首个“皮肤线上诊疗”平台……致力于实现“服务到家”。

    ⑤中国量子雷达系统研制成功,拥有诸多优势,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听到这个消息,顾老高兴万分,纠缠他多日的大小病痛全涣然冰释

    ⑥由于母亲是轻音合唱团成员,她从小耳濡目染,五岁就开始接受专业的歌唱训练,并经常欣赏歌舞剧,七岁就对歌剧情有独钟。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一致的一组是

    A. 庠序之教   金就砺则   学而大遗

    B. 道也 王无   至尊而制六合

    C. 成德   乘便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D. 天下之民   天下云集   使人听此朱颜

  • 3、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中外艺术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美轮美奂的大型文艺晚会。《相约上海》用欢快的歌舞、款款的深情,_______;《江河情缘》通过多瑙河与长江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世界共襄》充满浓郁的异国情调,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诚祝愿。

    A.描写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真实故事

    B.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

    C.吹响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代号角

    D.勾勒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美妙景象

  • 4、下列各句交际语言的使用,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A.一位学生在毕业典礼晚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三尺讲台上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我寒假回南方过年,返校后遇到一位同事,交谈中他知我返乡过年,于是客气地问起我父亲的情况说:“家父身体可好?”

    C.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本人深感荣幸!

    D.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 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 5、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古以来,中国有着广大的诗歌需求,甚至有一种诗歌崇拜的氛围,在其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而其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境界也就是心灵层次,从而不断自我超越,最终达到安心

    ②而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心灵的学习或者说学问

    ③好的诗歌作品能让他人读了以后感到动心

    ④而这一点,也许正是当代人最需要和最渴求的

    ⑤体验诗中情感,领悟诗中意境,同样达到安心的效果

    ⑥诗歌的起源是感于心动于情,其过程是从心出发,用心写作,也可以说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A.⑤②③④⑥①

    B.②⑤①③⑥④

    C.⑤④②①③⑥

    D.②⑥①③⑤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 ,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风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 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 “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 ”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 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体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街坊上家家萧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不习惯。

    《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摘编自李书磊《<红楼梦>景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 ,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可看出传统小说的景语缺少个性,因而可以置换到任何其他一部小说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像。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举例分析。

    【5】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与传统小说在景物描写上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篇名句默写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2)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

    (3)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4)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5)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6)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8)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__,察纳雅言。(《出师表》)

    (9)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10)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 8、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2)《诗经·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双关来赞美姑娘的美丽。

    (3)《涉江采芙蓉》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静女》中描写小伙子焦急等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     ,无食桑葚! ——《诗经·氓》

    (2)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 《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胜欣喜。

    (3)   两句表现了作者脱离官场、如释重负的愉快心情,是《归园田居其一》的点睛之笔。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上片从多种角度写景,有远观,有近看;有仰视,有俯瞰。其中,仰视的诗句是 __________  ,俯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战国策· 燕策·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歌词,既借自然景色渲染氛围,又表达了壮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

    (3)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的末尾,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将“月”和“水”这两种典型物象结合在一起,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指出,金石虽硬,但如果“__________________”,也能被雕刻;蟹虽有钳,但“__________________”,只能寄身蛇鳝之穴。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题为“春夜喜雨”,但全诗不着一个“喜”字,却又使人感到全诗无一字不是写春夜喜雨。产生这种效果的主要原因是(  )。

    A.诗人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生活比较安定,心情比较轻松。

    B.春雨润物的高尚品格触动了诗人不管是“穷”还是“达”都要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C.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内心的喜悦心情化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

    D.诗人由衷地偏爱着雨,由此产生喜悦之情。

    【2】这首诗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夜雨。从听觉的角度描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的角度描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王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 

    奉使吊高丽。想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竟却之。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干请,亦械治之。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

    苏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尝侍经幄,帝留与之语曰:“台臣论徐邱事,其辞及雍。若雍有请,当付卿以美诏慰安之。”既而雍章至,勰答诏云:“朕察其厚诬,力加明辨。”帝见之,谓能道所欲言者。惇因是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钱勰传》)

    (注)章惇:时任宰相。雍:郑雍,大臣,曾遭章惇排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日/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B. 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C. 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D. 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荫,文中指封建时代因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权利。

    B. 居丧,守孝。古代尊亲死后,在服丧期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等活动,表示哀悼。

    C. 户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长官为户部尚书。

    D. 朕,文中是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其他人不能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勰能力突出,不慕高官。他小时候记忆力就很强,做官后因才华出众引起皇帝重视;王安石亲自去见他,许诺封官,他没有动心。

    B. 钱勰爱惜节操,不收礼金。他被皇帝选中出使高丽,不接受不该收的礼物,高丽人在他回国途中追送礼金,被他严词拒绝。

    C. 钱勰办事干练,思维敏捷。老吏作梗,钱勰应对自如,有人递诉状被钱勰认出字迹,是以前上诉过的,钱勰指出并批评他;苏轼作诗赠予钱勰,钱勰立刻作诗回报。

    D. 钱勰得罪权贵,遭到报复。钱勰曾写过贬谪权臣章惇的文词,后来又拟写安慰郑雍的诏书,遭到章惇排挤诋毁,被贬到地方任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下面的内容生动细致地描写了诸多人物的笑,却没有写宝钗的反应。此时宝钗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根据你对选文或其他章节的理解,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描写此时宝钗的行为和心理。要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少于120字。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相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