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梅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求木长者     李牧连却

    B.根不固求木之长   赂秦力亏

    C.虽董之严刑       地事秦

    D.声呜呜然         还也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一位老先生为学徒留下了一段精彩的题词:“待人应守 ,治事应持 ,创业酌用 ,养心可奉释家之超脱,行文当如 ,读书当如 。”如此博采百家学问而集于一身,必能成为贤者。

    ①兵家之权变  ②儒家之忠诚  ③纵横家之灵活  ④墨家之兼爱  ⑤法家之严明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⑤①③④

    C. ④①⑤③②   D. ②③⑤①④

  • 3、下列古代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介于楷书与行书之间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草书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是难于辨认。

    B.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它是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C.《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

    D.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称氏是为了区别贵贱,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

  • 4、下列古代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内容以风、雅、颂来划分,而赋、比、兴指的是《诗经》的艺术手法。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积极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C.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不得不买舟东下,在夔州滞留两年写下大量作品,《登高》就是夔州之作。夔州之作体现了“杜陵有句皆忧国”的特点。

    D.《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著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汉字字形结构的字书,也是世界最古的字书之一。

  • 5、下列各组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我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座位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B. 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中都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C. 鲁迅对于请愿的事,一向就不以为然。他认为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爱国群众,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此外深的意义很寥寥。

    D. 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纪念日,世界各地华人纷纷举行各种活动,弹冠相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冰雪运动,特别是大众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开展,当然离不开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但纵观目前各地冰雪文化活动中的展演形式,一些冰雪体验的建筑、庙会和礼堂等,或是民俗风情、生活起居等文化内容,大多都停留在表象的展示阶段,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对冰雪文化的深度发掘和个性化展示还远远不够。

    对于我国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建设来说,就是要将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中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内容做实,活化为涵盖思想文化、哲学价值、历史传承、文创开发、遗产保护等在内的新内涵。活化不是简单的回归复旧,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增强传统文化基因的反应活力、吸引力和生命力。

    首先,要唤醒地域传统冰雪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曾言,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且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知。传统冰雪文化通常是由身体演绎的,很少有单纯性的文字记载,但可通过当地民众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记忆,实践还原冰雪场景,以最大限度保持冰雪文化的原始性。同时,要吸纳与其冰雪相关联、与其文化相融合的多方主体参与,形成治理联盟,站在大国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角度,宣传传统冰雪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升保护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自觉性。

    其次,重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空间。地域冰雪文化是以传统的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以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为联结的文化形态,是村落乡土文化的优质资源。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泥土是乡人的生命,乡愁对中国人来说,是延绵一生的文化记忆。因此,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开展能有效勾起村落内居民乡愁追思。传统冰雪项目的开展更多地依附于传统的节庆,对此,可重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空间,因地制宜建设乡土冰雪文化平台、冰雪陈列馆、冰雪大讲堂、冰雪民俗馆等,打造村落居民的精神家园。

    最后,完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保护与管理政策,打造冰雪产业。村落的传统冰雪文化与居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关联,通常借助庙宇、祠堂、村落、建筑、生产器具等来表达文化生成的价值理念,我们应把保护、开发结合起来,地方政府要根据文物保护法制定冰雪遗产文物保护实施方案等细则,既完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保护政策,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选自张铁民《活化传统,赋予冰雪文化新生命》)

    材料二

    我国冰雪运动历史悠久,我国北方地区生活的各民族,自古以来就开展了各项与冰雪共生共存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在历史发展和变迁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文化。

    据考古发现,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的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岩画中,出现了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滑雪人图像,并伴有一些动物形象线条,现代阿勒泰地区的人们仍以此为雪地出行方式。这是人类发现最早的反应滑雪运动的考古资料,这个地区被学者认为是现代滑雪运动的发源地。

    隋唐时期雪上活动在文献中的记录更为清晰,室韦”“拔悉弥等古代民族以木为马,雪上逐鹿,滑雪板的材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且滑雪板的形状前部演化为尖翅状。而宋代以后的滑雪运动更增添了竞技娱乐色彩,出现了拖冰凌(雪车)、堆雪人雪狮等休闲雪上活动,尤其是北方各民族发展出了各类雪上民俗体育活动,延续至今,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都成为少数民族传统的雪上竞技运动项目。唐代时期,北方民族以滑冰开展狩猎活动,有些以木棍为杖滑行代步,也开始制作一些冰车、冰橇等,形成了原始的滑冰器具;宋代以后,滑冰运动被称为冰嬉,并且以人力牵拉的冰床作为滑冰工具已非常成熟;元代时期,冰床扩展为动物牵拉形式,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录了狗拉冰橇的情况;明代以后,冰上运动发展更为专业化、多样化,冰上活动广泛应用于军事活动中,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部落时,依靠高超的滑冰技术赢得了数场战役,满族的轨鞭滑子(简易冰刀鞋)大大增加了冰上活动的技术。《满洲老档秘录》记载,努尔哈赤于1625年举办了冰上比赛,开展了冰上射箭、冰上武术、冰上舞蹈等活动,成为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冰上运动会;清朝是冰上运动的黄金时期,随着满族入关,冰嬉”“冰床等活动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发展,冰上活动的竞技性、娱乐性得到了极大地丰富。

    我国传统冰雪文化运动留下的各类古籍文献、文化遗迹、珍贵文物等遗产,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具象化表达。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到来,以冰雪运动为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与奥林匹克运动相互促进、互为融合,在国际文化交流、世界文明互鉴中迸发出新风采。让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向世界交出一份冬季奥运会的中国答卷。

    (摘编自覃琛《从中华传统冰雪文化中汲取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域冰雪文化是以传统的农耕文化为基础的,这使得传统冰雪项目的开展要因地制宜,更多地依附于当地传统的节庆。

    B.我国地域传统冰雪文化所体现的家风、乡风、民风等文化传统的地位很重要,我们要传承它,还要活化其中的新内涵。

    C.我们对于传统冰雪文化要有文化自觉意识,要实现这一点,通过当地民众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记忆还原冰雪场景是唯一途径。

    D.冰雪运动自诞生之初起就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相连,而随着滑雪工具的改良,其娱乐性、竞技性则成为了主要作用。

    【2】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B.春节期间,游客来到秦皇岛市老君顶景区等地体验冰雪项目,感受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各种各样的冰雪运动渐受大众喜爱。

    C.各个地区的冰雪文化展演在设计上都力求立足地域传统文化特点,赋予地域传统冰雪文化新的生命,这让今天的大众冰雪运动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D.伊犁冬季开展的冰雪运动项目越来越多,内容更丰富多彩,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大美伊犁的知名度,促进了伊犁的经济发展。

    【3】结合材料分析我国2022年举办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意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充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渺沧海之一粟。

    2)大道之行,  

    3)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5)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总此十思,     ,择善而从之。

     

  • 8、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沁园春·长沙》中能展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认为真的猛士应当具有的品格是: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能展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无题》写生命不息思念不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一多《红烛》化用诗句,表达对牺牲自己创造光明的红烛精神的由衷赞美。

    (3)《短歌行》抒发了诗人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并序》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2)在《劝学》中,“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3)《师说》中,韩愈认为对学习句读很努力,对于道理却很漠然,这种做法本末倒置,他对这种人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憨厚痴情的有情人形象。

    (5)“猿啼”,高急之声,似哭似号,古代诗文中写到猿啼时多指哀音,诗人心中的哀怨、愁苦、凄怆、孤寂无以出之,故借猿啼而写出。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借写日观以西峰“皆若偻”来烘托泰山之高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3)荀子《劝学》中说将直木烤成符合圆规的曲度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能够再使其恢复原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此阐明学习的意义。

    (4)《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写了月亮升上天空后江面的美好景色。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阙题①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 ①原题已佚失,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入此诗时就没有标题,后人加“阙题”两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描写,写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一样绵绵不绝。“长”字用得精妙,一下子就把“春”这个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B.颔联从细微处写青溪春景,把镜头对准溪水中的花瓣,用“时有”“远随”两词,暗示青溪上繁花似锦、芳香四溢、落英缤纷的景象,但“落花”流露出感伤之情。

    C.尾联在表达上有创意,“幽映”“清辉”一般用来写月光,而这里表现日光,足见柳树的茂密、书斋的幽深,使日光有月色之感。

    D.本诗的写作线索是作者自己空间方位的变换,即作者在自己的山居活动中,选取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镜头加以勾勒,从而表现自己的心境。

    2诗的后四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问说

    (清)刘 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劝善过足矣                       规:法则

    B.之而不愿问焉                           忌:嫉妒

    C.不如己者,之而不屑问焉          轻:轻视

    D.理有未安,妄以臆                    度:揣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问焉求一得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当世之事

    B.取其有益身而己                 师不必贤弟子

    C.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知明而行无过矣

    D.轻之不屑问焉                    吾尝终日思矣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勤问的重要性的一组是(     

    ①非问无以广识 ②《书》不云乎?好问则裕。   ③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

    ④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⑥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④⑤⑥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2)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5】填空。

    《问说》和《师说》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师说》侧重强调 的重要性,《问说》重在强调 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都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过十多年的语文学习,我们在课本中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如项羽、刘邦、屈原、苏武、司马迁、苏轼、李白、杜甫等,也认识了许多文学形象,如林冲、王熙凤、祥林嫂、孔乙己等,甚至还有不少外国文学形象,如奥楚蔑洛夫、保尔·柯察金、圣地亚哥、玛蒂尔德、别里科夫等。无论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引发我们许多思考和感悟。

    请你从上面所列举的人物中,任意选取两个进行比较分析评论,写一篇副标题为“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比较”的评论文章,横线上需填写你选取的人物名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