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文学常识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虽然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但就内容而言也属于新诗。
B.《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战国后的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C.《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长短而言,“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这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抒发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D.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死水》等,历史剧有《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等。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北京地铁公司宣布,自3月13日起,地铁1号线中午平峰时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3分钟,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05秒。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谗言(chán) 蝉蜕(tuì) 惨怛(dá) 相形见绌(zhuō)
B.谄媚(xiàn) 枯槁(gǎo) 遐迩(ěr) 泥而不滓(zǐ)
C.罹难(lí) 泥淖(zhào) 娴熟(xián) 靡不毕见(mǐ)
D.啜泣(chuò) 广崇(chónɡ) 眷顾(juàn) 从容辞令(cóng)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魏晋诗歌反映出诗人们对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思考,____________,诗人们表现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____________。整个魏晋时期,乱多于治,长期的政治黑暗让诗人不免悲哀失望,____________更多的诗人渴望摆脱死亡阴影,____________。总的来说,魏晋诗歌的主题无论是生死、隐逸或是游仙,________________,感叹生命的短促和渺小,也试图不断探索并从中寻求解脱,而历史的发展也的确证明了文人们这一意识的顽强生命力。
①对待生命的深入思考 ②追求生命的久远 ③在认识到生命有限的前提下
④其中都渗透了浓厚的时间意识 ⑤像陶渊明式的诗人毕竟是少数
A. ④①③②⑤
B. ③④⑤②①
C. ③①②⑤④
D. ③①⑤②④
5、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巡船所物色②君何以知燕王?③乃设九宾礼于廷④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⑤敢以烦执事⑥震之以威怒⑦求人可使报秦者⑧以为莫己若者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 ①⑨/②④⑧/③⑦/⑤⑥ B. ①③⑨/②⑤⑧/④⑦/⑥
C. ①⑨/②⑧/③⑥/④⑦/⑤ D. ①③⑨/②⑧/③⑤/④⑦
6、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又见弟弟
刘 鹏
在深圳世界之窗门口见到弟弟的那一刻,我很高兴。多年未见,他那清瘦的面庞,卷曲的头发,弱不禁风的身板依然没有改变。
没有太多寒暄,弟弟和弟媳妇极尽所能,殷殷相待于我这个远从新疆而来的大哥。与弟弟分别已久,这么多年一个东南,一个西北,各自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饱尝人生风雨,辛苦无比。此次相逢,高兴自然不在话下,推杯换盏,酣畅淋漓。
当年弟弟为了减轻家中负担,放弃上学的机会供我上学。他中专毕业便前往南方打工,十余年来省吃俭用,历尽艰辛!而我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大西北,茕茕孑立,亲朋无助,直到今日才总算安定下来。总是挂念他,并为他心疼不已,但又苦于现状,帮不了他多少,于是内心便常常愧疚。
看着他那清瘦的面庞,不禁想起小时候我们兄弟相依为命的时光。那时生活除了童年无几的快乐,留给我们更多的便是无尽的贫穷。这么多年,兄弟二人如同家乡山间的野花一样默默地绽放着自己的生命,顽强地抵抗生活的风风雨雨,卑微地背负着生活给予我们的使命。想来父母在我们儿时植于房前屋后的椿树早已成材,合围而抱了吧!那时父亲总是打趣:“种下树,将来给你们兄弟娶媳妇打家具!”那时的天总是很蓝很远,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味道,老黄牛悠然吃草,大公鸡慵懒而卧,阳光像孩子一般无邪洒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我和弟弟总喜欢围在爸爸的身旁听他吹笛子,或者让他给我们做玩具。农人家的孩子玩具总是那么简单,而爸爸的手总是那么巧,一根树杈做成的弹弓可以很轻易地满足一个小男孩神枪手的欲望,一棵麦穗,一截树皮就可以演奏出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弟弟总是哭鼻子说自己不要媳妇,娶媳妇干什么啊!有爸爸、有妈妈就可以了。那时,爸爸妈妈总是笑得很开心,我和弟弟也很开心,当然,老黄牛也很开心……日子似乎过得总是很快,当年的椿树早已蓊蓊郁郁,枝繁叶茂,记忆中爸爸却不再吹笛子了,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少了起来。生活真是可笑,可以肆无忌惮地将一个男人的额头雕刻成它想要的任何模样,并无情剥夺他曾经无数的对生活的热爱和最初的冲动,最终将这些热爱和冲动再带给这个男人最为挚爱的男人们,循环往复。只是,它的代价也未免太过昂贵了些。
父亲的家具始终没有打成,我和弟弟便已各自成家,娶妻生子。那些树倒是很幸运地留了下来,倔强地伫立于我们的梦中,随风翩翩起舞!
弟弟执拗地要去给我买些东西带回新疆的家中。原本应是我买,作为哥哥,应该给他们的。但看着他那认真的样子,我又想起小时候他趴在我身上那可爱的样子,那双水汪汪会说话的眼睛,充满了对生活的好奇。他总是不厌其烦地问我:“哥哥,麻雀为什么会飞?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得像你那么高?”时至今日,这些场景依然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人言:长兄为父,而作为兄长的我,所作所为有时真的配不上这句话。想起这些我又转过身去,忍不住落下泪来。
我与他一娘所生,一父所养,本就是手足,情深不言而喻。只是多年未曾一起生活,性格、志趣、遭遇又各不相同,见解相左,常为家中琐事而生争执,以致鲜有联系。但是任人评说,血浓于水的事实终究是不可更改的。这几年随着家中境遇渐渐变好,我俩又初为人父,便开始慢慢的去理解对方,又慢慢亲密起来。
此次鹏城一逢,匆匆几日,又将别去。人生漂泊辗转无常,苦乐无涯,不日即将离去,尚不知几时才能再逢,共同把酒言欢。只愿此番分别能彼此安好,事业家庭无虞,身体健康无恙!
与弟弟在世界之窗留下了时隔近二十年的又一张合影。记忆中的那张合影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扎着红领巾,黑黑的他比我整整矮了一头,青山绿树装点着两兄弟的背影,脸上写满了农家少年的质朴;此番的情景却是他比我整整高了一头,瘦了许多,高楼大厦映衬着兄弟俩的寂寥,不同的是曾经的质朴已然不在。这个城市太过繁华,我和弟弟终究只是过客,为了衣食,为了生活客居异乡。只是,我从未想过会在4700多公里之外的他乡能再次重逢,也算遂了心事一桩!
没有让弟弟来送别,离别总是让人伤感。凌晨四点悄然离开鹏城,路上海风轻抚面庞,纷扰着我凌乱的发丝。到广州火车站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无限江山,秀丽壮阔。车站人来人往,茫茫人海,我仿佛又看到那个拉着箱子,湮没于滚滚人流中的清瘦少年……
【1】题目为“又见弟弟”,有何深意?
【2】本文是如何表达作者和弟弟兄弟情深的?
【3】作为亲情散文,本文行文有何特色?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
(5)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③金张藉旧业,__________________。(左思《咏史》)
④__________________,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⑤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客至》)
⑥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⑦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⑧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广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远大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揭示主旨,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节操。
(2)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泊岳阳①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②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注】①本诗写于欧阳修因上疏救范仲淹被贬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途中。②阕:乐曲终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描绘出一幅清丽明快的洞庭夜景图,诗人笔下的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看似句句写景,实则景景关情。
B.开篇两句运用倒装,点出了停舟的地点及周边的氛围,因系舟城下,才有了卧闻钟声的意境。
C.“空江”点明诗人正置身于空旷开阔的洞庭湖口,面对云水浩渺,雾霭重重,不禁发出“路在何方”的疑问和叹惋。
D.最后四句虚实结合,写诗人陶醉于清辉江月及水上歌声之中,想象自己驾着轻舟疾行如飞,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2】陈顺智曾评价:“此诗写旅中思归,深藏不露;只是句句写景,然景中自有缕缕情思。”请结合诗歌谈谈是如何体现这一评价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B.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C.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D.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D.行军司马,职官名,始建于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刻苦好学。他自小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要别人的奖励督促,他的文章在当时知名,后考中进士科。
B.韩愈为官敢于直谏。他曾上言几千言的奏章揭露宫市的弊端,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做县令,后来调任江陵府掾曹。
C.宰相认为韩愈有修史才能,推荐他撰写《平淮西碑》,他感激裴度推荐之恩,借机歌颂裴度,后李愬之妻进宫诉说碑文失实,碑文被磨掉。
D.韩愈与别人交往,不因荣辱沉浮态度有别,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扬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资助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2)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5】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请举例简要说明。
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忘不了鲁迅悲愤念之的刘和珍——“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我们也忘不了梁实秋景仰记之的梁启超——“有学问,有文采,热心肠的学者”;我们忘不了1997年香港升起的五星红旗;我们也忘不了奥斯维辛废墟上怒放的那朵雏菊花……
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些忘不了的人,或者忘不了的历史。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经历,以“忘不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出人性的光辉,或者历史的意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