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台东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命是使命,不是宿命。是使命,就义无反顾。对结果不抱幻想,就更加义无反顾。实际上,   。这就是孔子的“听天由命”。

    ①选择该做的,则看过程,看道义。

    ②选择能做的,就要看结果,看利害。有好处,能成功,则做;没好处,会失败,就不做。

    ③这就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能做的,一种是选择该做的。

    ④问题仅仅在于: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不做。

    ⑤只要有道义所在,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全心全意地去做,尽心尽力地去做。至于成不成功,那是老天爷的事。

    ⑥人的一生不可能什么都做,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他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A. ⑥④⑤③①②   B. ⑤③②①④⑥   C. ⑤④③①②⑥   D. ⑥④③②①⑤

     

  •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范增项羽曰   秦王必见臣

    B. 与项伯有故   沛公在?

    C. 不义也。不如因善之   秦之将军可谓深矣

    D. 常在沛公也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

     

  •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项王

    B. 秦贪,其强   决约不偿城

    C.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于赵王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

    D. 乃令张良留   哙拜,起,立而饮之

  • 4、下列句子“相”的用法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的一项是()

    A.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C.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 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

  •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常以身蔽沛公 B.吾得事之

    C.踞以骂 D.左右既,斩荆轲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①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②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准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③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④《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1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也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B. 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C. 到了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D. 《西游记》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赞美了人的战斗精神。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传统积累型小说的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 孙悟空的魅力在于他的改邪归正而不在于他的妖气,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

    C. 《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D. 《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这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游记》的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B. 《西游记》不认同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体现了吴承恩颠覆传统的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对神与魔一视同仁。

    C. 《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 中国小说之所以极少出现描绘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是因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_________________,冉冉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___,旧时栏循,亦遂增胜。(归有光《项脊轩志》)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

    ②《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念奴娇·过洞庭》写被免职后的诗人形象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体现了孟子“性善论”的主张,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两方面论述了“国恒亡”的道理。

    (3)刘禹锡《陋室铭》中表达了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种空缺的部分

    (1)荆轲在告别时唱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易水送别”描写知情者前来相送的打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易水送别”时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宾客们在歌声结束后的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登高》当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极其传神地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羞答答的出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师说》中与此观点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後山妾薄命之意

    文天祥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有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注】①此词为文天祥囚居金陵时所作。②借用桓谭《新论》所载雍门周说孟尝君的话:“千秋万岁后,高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③南阳阡上: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阡,墓道。④菱花缺:指南朝乐昌公主由陈入隋,因破铜镜,终与附马徐德言“破镜重圆”。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词人在此句暗指自己被囚于燕京的岁月。词人用一“捱”字,生动刻画被因中度日如年的感受。

    B.“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词人运用虚写手法,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中状元出仕宋王朝的青年美事,正如美人乘鸾上仙阙。

    C.上片后两句中词人叙写自己经过了几年牢狱生涯后,生活突遭变化,肌玉暗消,以泪洗面,为了国家,品尝这青灯独对的苦味。

    D.古代诗歌中常以美人香草寄托国家大事,此词就是蕴含此意。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文天祥,本词豪放的词风,延续了其一贯的艺术风格。

    【2】词的下片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3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或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恰当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