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泰安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鱼虾而友麋鹿

    B.吾从而

    C.明天南

    D.不相师

  •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性质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有亲父母

    A. 便可白公姥   B. 女行无偏斜

    C. 昼夜勤作息   D. 其日牛马

  •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字逸少,晋代文学家、书法家,世称“王右丞”。《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兰亭集会的诗赋集撰写的一篇序文,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文笔清新,哲思玄远。

    B. 苏轼,字子瞻,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多次游览赤壁三国古战场,怀古伤己,写下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

    C. 巴金,原名李尧棠,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巴金的小说常常以反抗者的姿态,抒发青年人的苦闷,热情讴歌青春和爱情,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即《家》《春》《秋》。

    D. 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他的作品深刻洞察社会,关心底层民众的命运,“代表了人类的良心”。其代表作主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戏剧《欧那尼》等。

  •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律)                   暧暧远人村(模糊的样子)

    B.契阔谈(同“宴”,宴席,宴会)     方宅十余亩(方形)

    C.三十年(离开)                   枉用相(问候、探望)

    D.对酒歌(应当)                     何时可(拾取,摘取)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无论是在年轻时那段生活艰难的岁月,还是幸福的晚年,他都和老伴相濡以沫,牵手走过来了。.

    面对着新落成的上海迪斯尼神奇建筑,我不由得感叹人类的鬼斧神工来。

    ③.在本届艺术节上,高二(6)班的同学将冯巩的小品《送礼表演得绘声绘色

    ④.一个人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菜园

    沈从文

    玉家菜园出白菜,因为种子特别,本地任何种菜人所种的都没有那种大卷心。这原因从姓上可以明白,玉姓原本是旗人,菜是当年从北京带来的菜。玉太太和她的儿子靠卖菜过日子,从此玉家菜园在本县成为人人皆知的地方了。菜园二十亩地,除了白菜还种了不少其他蔬菜,使本城人一年任何时节都可得到极好的蔬菜。玉太太还把白菜制成各样干菜,根、叶、心各用不同方法制作成各种不同味道。也便因此,收入数目不小。十年来,因祸得福,渐渐成为小康之家了。本地新兴绅士阶级,因切齿过去旗人的行为,极看不起旗人,如今又是卖菜,很少同这家来往,但这人家却依然受人相当尊敬。

    夏日薄暮,玉太太拿把宫扇,在菜园外小溪边站立纳凉。儿子侍立在身边。两人常常沉默着半天不说话,听柳上晚蝉拖长了声音飞去,或者听溪水声音。做母亲的想着古人的诗歌,可想不起谁曾写下形容晚天如落霞孤鹜一类好诗句。又总觉得有人写过这样恰如其境的好诗。

    儿子二十二岁生日那天,做母亲的备了酒席,到晚来两人对坐饮酒。窗外就是菜园,时正十二月,大雪刚过,园中一片白。①已经摘下还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的在园中,白雪盖满,正像一座座大坟。

    “你今天满二十二岁,不单是天下变得不同,就是我们家中,也变得真可怕。我今年五十,人也老了。总算把你教养成人,玉家不至于绝了香火。你爹若在世,就太好了。”

    听说“母亲也老了”这类话的少琛,不知如何,忽想起一件心事来了。他蓄了许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机会说出。他说他想去北京。

    北京方面他有一个舅父,听说在旗章胡同开铺子,生意不恶。

    听说儿子要到北京去,做母亲的似乎稍稍吃了一惊。这惊讶是儿子料得到的,正因为不愿意使母亲惊讶,所以直到最近才说出来。然而她也挂念着那胞兄的。

    “你去看看你三舅,还是做别的事?”

    “我想读点书。”

    “我们这人家还读什么书?世界天天变,我真怕。”

    “我去三个月又回来,也说不定。”

    “要去,我不妨碍你。你希望走走就走走,只是书,不读也不什么要紧。像我们这种人,知识多,也是灾难!”

    这妇人这样慨乎其言的说后,问他预备过年再去还是到北京过年。儿子说赶考试,还是年前走好,且趁路上清静,也极难得。

    时间过了三年。玉家菜园还是玉家菜园。地方一切新的变故甚多,随同革命,北伐……于是许多青壮年死到野外。……于是北京改成了北平。

    当母亲接到了儿子的一封信,说本学期终了可以回家来住一月时,欢喜极了。

    儿子如期回来了。更出于意外叫人惊喜的,是同时还有一个新媳妇回来。这事情直到进了家门母亲才知道,做母亲的似乎人年轻了十岁。

    因为媳妇特别爱菊花,今年回家,拟定看过菊花,方回北平,所以做母亲的特别令工人留出一块地种菊花,母亲见一对年轻人,在菊圃边料理菊花,便做着一种无害于事极其合理的祖母的幻梦。

    儿子同母亲正说北平如何栽培菊花的,忽然县里有人来说,有点事情,请两个年青人去谈一谈。来人连洗手的暇裕也没有留给主人,把一对年青人就“请”去了。从此一去,便不再回家了。

    做母亲的当时纵稍稍吃惊,也仍然没有想到此后事情。

    第二天,做母亲的已病倒在床,原来儿子同媳妇,已与三个因其他原故而得着同样灾难的青年人,陈尸到教场的一隅了。

    做母亲的为这种意外不幸晕去数次,却并没有死去。儿子虽如此死了,办理善后,罚款,具结,她还有许多事得做。

    三天后大街上贴了告示,才使她同本城人同时知道儿子原来是共产党。仿佛还亏得衙门中人因为想到要白菜吃,才把老的留下来,也没有把菜园产业全部充公。这样打量着苦笑的老年人,不应当就死去,还得经营菜园才行。她于是仍然卖菜,活下来了。

    玉家菜园或者终有一天会改作玉家花园,因为园中菊花多而且好,有地方绅士和新贵强借作宴客的地方了。

    玉家菜园从此简直成了玉家花园。内战不兴,天下太平,到秋天来地方有势力的绅士在园中宴客,吃的是园中所出产的蔬菜,喝着好酒,同赏菊花。因为赏菊,大家在兴头中必赋诗,有祝主人有功国家,多福多寿,比之于古人某某典雅切题的好诗,有吟诵玉太太写的卖菜媪对于旧事加以感叹的好诗,名士伟人,相聚一堂,人人尽欢而散,扶醉归去。

    玉家菜园改称玉家花园,是主人在儿子死去三年后的事。这妇人沉默寂寞的活了三年。到儿子生日那一天,天落大雪,想这样活下去日子已够了,春天同秋天不用再来了,把一点家产全分派给几个工人,忽然用一根丝绦套在颈子上,便缢死了。

    一九二九年夏

    1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文中划线①句中的“大坟”是一种隐喻和象征,形成对后文的一种暗示。

    B.文中划线②句采用语言描写,玉太太表面上同意儿子去北京,实际上是想阻拦儿子,不让他离开家,留在自己身边。

    C.本文笔意清淡柔和,透着一缕淡淡的哀愁,但却不缺乏平和幽远的深韵,读来如一首抒情诗回味无穷,余音袅袅。

    D.本文最后一段“天落大雪,想这样活下去日子已够了”,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暗示着人物悲惨的命运,预示着玉太太的悲剧结局。

    2简要分析玉太太形象特点。

    3小说以“菜园”为标题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朱自清《松堂游记》中“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化用《琵琶行》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学”与“思”的关系,孔子在《论语》中提出这样的见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在《劝学》中现身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词作《生查子·元夕》中的这两句所描绘的意境,与《诗经·邶风·静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异曲而同工。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中他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⑶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用“___________”这两句,点明了上天对即将承担大任的人进行种种考验的目的。

    ⑷《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

    ⑸《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齐王受邹忌启发,用悬赏的方法广泛征求臣民意见,并提出受下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

    ⑺《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与渔人交流自己的来历,“______________”之后不再出去,与外面的人断了往来。

    ⑻《三峡》中引用渔歌“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三峡深秋幽深冷寂的特点。

    ⑼生活中怀才不遇的人常引用《马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慨叹知遇之人太少。

    ⑽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先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提到要把白鹿放于青崖间“_________”,他觉得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_____”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李清照《声声慢》里“______”抵不过晚来时风的寒凉,表达愁绪之深。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用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______”相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出白发日多、因病断炊的根源,忧国伤时的情操感人至深。

    (2)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3)《赤壁赋》中,作者夜游赤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明月升起后的画面,跟王勃的《滕王阁序》里“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相同的意境。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裕是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颂的英雄,当初他“曾住”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却是与刘禹锡《乌衣巷的》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意境有几分相似。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承题,既写“野泊”所见,战乱中江月依然明亮;又点明“野泊”之因:逃难在外,暂得停驻,故有“野泊”。

    B. 颔联是立于洞庭之野的所见所闻,上句动景,下句静景。既渲染出野泊凄清孤寂的环境气氛,又引出下文诗人的所感所思。

    C. 颈联写借酒消忧,愁绪滴溅,波涛汹涌,使人暗自心惊,直接抒发了“野泊”途中的心理感受。

    D. 尾联实写眼前盗贼横行的乱象,以此作结,在颈联抒情的基础上,更添一分悲愤。

    E. 本诗在构思上,使用景物描绘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

    2颈联一个“愁”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的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嘉祐二年,殿试中乙科。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至常,神宗崩,哲宗立,复朝奉郎、知登州,召为礼部郎中。轼旧善司马光、章惇。时光为门下侍郎,惇知枢密院,二人不相合,惇每以谑侮困光,光苦之。轼谓惇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播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惇以为然,光赖以少安。

    (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六年,召为吏部尚书,未至。以弟辙除右丞,改翰林承旨。辙辞右丞,欲与兄同备从官,不听。轼在翰林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先是,开封诸县多水患,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陈州)亦多水。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轼言于朝,从之。

    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B.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C.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D.又将凿邓艾沟与颍河/并且凿黄堆欲注之于淮/轼始至/颍遣吏以水平准之/淮之涨水高于新沟几一丈/若凿黄堆淮水/顾流颍地为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祐,是宋仁宗的年号,“嘉祐二年”与“是月丁未”不同,后者是干支纪年。

    B.殿试,又称廷试、廷对,为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殿试结果分为三甲。

    C.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D.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才识兼茂,考试成绩卓异。殿试考中乙科;考试作策论六篇,文理很清晰;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只有吴育和苏轼达到。

    B.苏轼为人和善,巧妙化解矛盾。苏轼的老友司马光与章惇意见不合,章惇常常为难司马光,苏轼用许靖事例说服了章惇,司马光才稍得安宁。

    C.苏轼宽严相济,认真执掌贡举。时逢大雪严寒,苏轼放宽对士子的禁约,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他巡视考场发现应试士人用语暧昧的,都奏请驱逐。

    D.苏轼科学决策,制止治水错误。苏轼刚到颍州,就派人准确测量,发现以前治水的计划有严重错误,就上报朝廷,及时叫停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2)吏不究本末,决其陂泽,注之惠民河,河不能胜,致陈亦多水。

    【5】宋高宗即位后,崇赠苏轼为太师。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明高宗这样做的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岁月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认真阅读上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要求写记叙类的作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可以记叙自己经历,也可以编述故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