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衡少善属文(劝请)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东方既白(已经)
B. 顺流而东也(向东进军) 下江陵(攻占,攻下) 正襟危坐(端正)
C. 盖音谬也(弄错) 火尚足以明(明亮) 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D. 何可胜道也哉(尽,完全)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平素,向来)上疏乞骸骨(死)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⑥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⑦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A.⑦①②④⑤③⑥
B.⑥④②⑤①③⑦
C.②⑤①③⑦⑥④
D.④⑤③⑥⑦①②
3、下面一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A. ①②④⑥⑤③
B. ⑤⑥③①②④
C. ③①⑤⑥②④
D. ③①②④⑤⑥
4、请阅读文本,完成小题。
下面是某校举办的“《红楼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场白文字记录。
主持人:《红楼梦》这部恢弘伟大的巨著,它那( )的情节,伏脉千里的结构,玩味不尽的谜题暗语,( )的语言,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又往往令我们( ),不知该如何下手。
品味经典,要从最基本之处入手,不可好高骛远。今天,我们举办“《红楼梦》知识竞赛”这个活动,旨在督促大家熟悉文本,( ),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红楼梦中人”!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澜壮阔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胼手胝足
B.波谲云诡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胼手胝足
C.波澜壮阔 美不胜收 望而生畏 脚踏实地
D.波谲云诡 琳琅满目 望而却步 脚踏实地
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像染过一样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水浅的江底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游泳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①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②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的文艺政策,由唐太宗奠定,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暗、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精神世界。
③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④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⑤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李白杜甫那样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南北朝诗人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功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所以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对外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远比唐朝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当今中国未能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得从文学传统、社会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认为真的猛士应该具有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_。
8、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
(2)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_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
(5)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
(6)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7)________,悠悠我心。
(8)何以解忧,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芣苢》中,描写女子用衣襟兜住采摘车前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 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
(3)《沁园春 长沙》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______,______”。
(2)《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用哪两句概况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二首
其一
娉娉袅袅①十三余,豆蔻②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①娉娉袅袅: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十三余:言其年龄。②豆蔻:据《本草》载,豆蔻花生于叶间,南人取其未大开者,谓之含胎花,常以比喻少女。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中,第一句“娉娉袅袅十三余”通过正面描写,写出女子十三岁的芳龄。身姿轻盈美好,第二句“豆蔻梢头”用比喻手法写出女子美貌如花,又暗自照应了“妈娉袅袅”四字。
B.其一中,第三四句,通过侧面烘托,写出十里长街的“扬州路”上,不知珠帘下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都比不上作者要“赠别”的对象。
C.其二首句“多情却似总无情”中,“似”运用比喻手法,明明多情,却说“总无情”,表面好像“无情”,实际是因为“情至深”。与《再别康桥》中“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有异曲同工之处,共同传达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感。
D.其二中,第二句“唯觉樽前笑不成”,诗人想在对情人举樽道别时能强颜欢笑,宽慰情人,却始终挤不出笑容。送别时明明内心感伤,却说到“笑”且“笑不成”,这种看似矛盾无理的情态,真实地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离别伤感。
【2】如何理解诗中蜡烛意象的含义?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阐释。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予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 吾子:您
B.人益不事师 益:利益
C.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 恒:经常
D.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先概括了韦中立来信的内容,并对韦中立的“欲相师”的要求直接谢绝。
B.韩愈因反对不事师的坏风气,抗颜为师,而遭到笑骂攻击,以致被逼得不能安居长安。柳宗元以此说明师道之衰,以及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
C.作者不仅赞美了韩愈提倡师道的勇敢精神,斥责了那些群怪聚骂反对从师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为师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D.第三段中作者用了三个反问句,表达了对士大夫之流压抑“从师”做法的愤慨与沉痛之情。
【3】以下四句话中,不属于作者“不敢为人师”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B.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C.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D.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2)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谁才是榜样?陈俊武院士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70年,耄耋之年仍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是榜样;黄文秀遵从党的召唤,将青春之花绽放在扶贫攻坚的大地上,她是榜样;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冒着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坚持每天接送医务人员,成为“城市摆渡人”,他是榜样……他们奋斗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却谱写了一样的华章。
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是有形的正能量。榜样无处不在,无言却自放光芒,为人们指引前行的方向。
关于“榜样”,你有哪些见闻?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