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河池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小文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你认为哪句话送给他最合适?(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 2、下列各项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终老不复取   ②偭规矩而改错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④蒲苇纫如丝   ⑤悟言一室之内   ⑥芳菲菲其弥章

    ⑦岁亦莫止   ⑧箱帘六七十   ⑨犹可说也

    ⑩匪来贸丝   蒲苇纫如丝 屈心而抑志兮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长乐王回深父

    A. ②/⑤/⑧//

    B. ①/②/③/⑥/

    C. ④/⑦/⑨//

    D. ③/⑩///

  •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然已是3月中旬,但由于冷空气的影响,气温只有几度,席不暇暖,小李不再讲究风度,又穿上了羽绒服。

    ②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上下其手,妙手回春,救治了一百多名骨头严重畸形的患者,被评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③春节期间,在中央十套黄金时间连续播出10天的《中国诗词大会》精彩纷呈,从主持人、选手到嘉宾,甚至节目设计、舞美都广受称赞。

    ④平时他特别注重阅读积累,这样,在落笔写作时,便已成竹在胸,能够左右逢源了。

    ⑤有舆论认为,特朗普就任后的首次日美首脑会议对安倍来说如阪上走丸,因为特朗普此前不断就贸易和汇率问题对日本发表批评言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⑤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冯伯伯您惠赠给我的书籍内容翔实,观点新颖,我一定会好好惠存,细心研读。

    B. 张雷把妻子创作的书画送给老领导并附信:“拙荆在美术学院工作,此为其涂鸦之作,敬请笑纳。”

    C. 新来的邻居常邀朋友来家中聚会,每次他都会喊我一声:“来吧,欢迎叨扰。”

    D. 两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我请教了多位高人,难以厘清,只好不耻下问,请您指点迷津。

  • 5、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 耸入云天  静侯  直刺九宵  扭转乾坤

    B. 慢慢征途  酝酿  经济实力  反复论证

    C. 连名上报  苛克  借签经验  摘星览月

    D. 最高致意  配置  预订轨道  辉煌时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互联网时代下老师还能干些什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技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传统授课模式被颠覆,网课成为社会化学习的宠儿。互联网确实激发了教学的潜力。一方面,数字校园建设以及“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等扩展了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使教师可以通过更有效地“充电”,来提升备课、上课质量和互动交流频率,让精准教学成为现实。例如,有教师在化学课上借助互联网AI技术,把分子构型以3D的形式展示出来,大大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然而,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过度扩张,最近几年,舆论场上却出现了“教师夕阳论”“课堂无用论”的论调。比如,有人认为既然学生能够在网络平台上选择课程,甚至定制课程,那么我们就不需要教师了。还有人直言,未来网课将代替课堂,虚拟主持人将代替教师。这种对教师职业产生的质疑体现了人们对互联网时代教师角色定位和教育理念的迷茫。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定位比较固定,教学主要的路径体现为“书本一课堂一学生一作业”的流程。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这种模式。一方面,全国几乎所有网民都利用手机上网,传统模式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学生获取知识的习惯;另一方面,教育公平的需求难以被满足,比如偏远乡村和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匮乏问题。所以,在互联网的加持下,教师的角色逐渐发生转变:一是从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变成了资源的整合者;二是从课堂的管理者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三是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知识的启发者、学习的引导者。新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价值的降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在线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很多学生由于网络自主性的增加,容易下意识地只关注令自己心理舒适的内容,而忽略学科本身的逻辑。同时,由于网上资源良莠不齐,许多不适合青少年的内容影响学生的自律性甚至价值观。如果没有教师的启发指导,学生就像闯入玩具店的孩子,惊喜、好奇、迷茫而难有收获。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给教学理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成为考试机器人。

    所以,教师依然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要坚定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人才需求、教育形态,乃至教育理念。目前,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还不够强,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还不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高端研究和实践人才依然短缺。在此背景下,我国需要继续支持“互联网十教育”计划,借助互联网技术给教师提供更大的平台,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促进教育公平。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教师的角色和价值,发扬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教育理念,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摘编自聂书江《做互联网时代的“大先生”》)

    材料二:

    教育,民族之命脉;先生,教育之魂魄。“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今日之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梦之队”的筑梦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大先生”要胸怀“国之大者”。“大先生”之大,首在胸怀,要自觉以强烈的家国情怀观照教育职业,将其升华为国家民族复兴的事业,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铭记于心,甘当人梯、甘当学生发展铺路石。

    “大先生”要心中有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具备仁爱之心,以情动人、育人、化人,才能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培养出更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大先生”要“桶中有水”。古语云,“学不可以已”,意思是说学习是终身的、无止境的。作为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长流水”。教书育人,扎实的知识功底是基础。作为教师,知识更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紧扣时代脉搏,在自己的学科领域精耕细作、精雕细琢,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成就“大先生”,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及风气。纪检监察机关应主动作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破除“五唯”、净化学术生态等方面加强监督,对学术不正之风和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坚决查处,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教书育人新风正气,为更多教师做“大先生”创造良好氛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摘编自乐兵《做“大先生”育时代新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激发了教学潜力,有助于扩展课程资源、实现精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近几年社会舆论的诸多质疑,使得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教育理念都产生了迷茫。

    C.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路径、教师角色、教学理念都有所变化。

    D.教师是打造“梦之队”的筑梦人,学生要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

    【2】根据材料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加持下的教师,逐渐成为学习资源的整合者、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播者和学习的引导者。

    B.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C.教育关系着民族的命脉,先生是教育的魂魄。有了“大先生”,国家就会繁荣,民族必然振兴。

    D.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就要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牢记使命,彰显担当。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大先生”例证的一项是(     

    A.丽江华平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25年如一日,身患重病仍坚守教育第一线,帮助20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求知求学、走出大山。

    B.从“不想留”到“不想走”的90后特岗女教师闫子轩,扎根在河南封丘县艰苦的乡村,把知识和达观的生活态度传递给乡村孩子。

    C.著名实业家邵逸夫一生共捐赠内地教育超45亿港币,捐建项目超6000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等遍布全国。

    D.新闻史学家方汉奇老师,70岁开始学电脑,84岁开始玩微博,近90岁玩微信,至今仍站在讲台上,与90后、00后交流顺畅无代沟。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如何成就“大先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用经典诗文名句完成填空。

    (1)曹操《短歌行》中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杜甫《登高》诗中“____________”反其意而用之。

    (2)《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旭日倒映海面,上下辉映,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写出了红日从东海中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机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

    (5)杜甫曾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对听到的乐曲给予高度评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也有类似语句:“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和“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抒写了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今人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正面提出“道”是择师的唯一标准,而非身份与年龄。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作品中多有跟曹操的战船有关的句子,《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顺江而下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则形象描画出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

  • 9、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沉默呵,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

    (2)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3)杀人如不能举,   (《鸿门宴》)

    (4)大行不顾细谨, (《鸿门宴》)

    (5)荆轲和而歌,     。(《荆轲刺秦王》)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用比兴手法写贤才四方流散,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归园田居》中与此句情境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意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经• 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

    (6)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琵琶行》中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刻画周瑜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的雄心,也难免“__________”。

    (11)菊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以凋零殆尽的菊花喻人,自叹自怜自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煜的《虞美人》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秦观的《鹊桥仙》中化用李商隐诗句来描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景,热情歌颂理想中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面对月下美景,兴致所至吟诵明月之诗,陶醉其中。

    (3)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群山雪后之态,接着又用“______________”一句写积雪的光彩,一句绘形,一句着色,形象生动。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其二)

    唐·杜甫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奔波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游览位于郊外的韦曲,美丽的春色充满视野。

    B.首联“乱”字生动传神,既写水流不循常道,又暗示时局的动荡不安。

    C.颈联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感慨说奔波怎么能让容颜不变,蕴含深沉。

    D.本诗最后两句写薄暮时分将与公子一起回去,照应了题目的“奉陪”。

    【2】“鸟”是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这首诗中“鸟”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一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则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八成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遭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候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B.张良西向                      侍:侍奉

    C.杀人如不能                  举:尽

    D.沛公起                      如: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复见将军          樊哙覆其盾

    B.籍何至此                 身翼蔽沛公

    C.今日事何如            先破秦人成阳者王

    D.项王按剑跽日        拔剑切啖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能屈能伸,善于应变。他刚见到项王就主动陪罪缓和气氛,又顺势将责任推给了他人。

    B.范增老谋深算,见识长远。在鸿门宴上,他一再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羽最终没有答应。

    C.项羽优柔寡断,重情重义。从宴席的座次安排看,他对刘邦礼遇有加并改变了进攻的决定。

    D.樊哙忠勇豪胆,粗中有细。他闯入军门,得到了项王的赏赐,并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日前,《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显示,“不想长大”已成为不少80后、90后的心声。他们喜欢卖萌扮嫩,热衷看动画片,不愿意结婚生子……他们被称为“不想长大族”。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不想长大?对此人们众说纷纭,理解的人说“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批评的人说“缺乏责任感就会拒绝成长”……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