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为了诗意浓郁,节奏和谐,常使用倒装句,请把没用倒装的一句找出来。
A.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C.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D.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名作,情感深沉哀婉,词的开头用七组叠词,新颖别致,堪称创举,七组叠词由外到内,极富层次地写出了词人内心的感受。
B.“沉郁顿挫”常用来形容杜甫诗歌的风格,其中“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登高》一诗的颈联将诗人万里漂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依的悲苦心情一起倾泻出来,这正是杜甫诗风的集中体现。
C.《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想象大胆丰富,其中“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一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反衬出天姥山的高耸雄奇。
D.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黑暗的官场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弃以及渴望回归田园 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3、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例:君何患焉?
A. 自挂东南枝 B. 除君之恶,唯利是视
C. 夫子,觉者也 D.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4、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使用公筷广告:长筷短筷,筷筷都是你我的爱。
B.经典阅读推荐:智慧火源,值得为之付出热忱。
C.垃圾分类宣传语:各得其所,细微处的文明之光。
D.论文答辩致谢语:感谢聆听,敬请专家评委指教。
5、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正是香山叶红时节,我却信步走进了黄叶村。
②一道疏篱,曲曲弯弯地环抱了十数亩黑土地。园圃里花木凋零,寒鸦绕树。一袭柴门蓬户冷寂寂地坐落于园子的中央,户首门可罗雀。惟户侧几畦冬菜苗子,还顽强地泛着一片油绿。
③这就是曹雪芹当年创作不朽巨著《红楼梦》的处所吗?它何以如此孤寂、如此落寞?
④穿过菜畦,轻轻推开了曹氏故居的柴门,清寒的陋室墙壁上,挂着的便是这位文学先圣一生所历的人事沧桑、世态炎凉和辛酸血泪。透过古旧的寒舍,我已能领悟先生当年演绎他的红楼绯梦的时节,那批阅十载的心瘁,举家食粥的艰辛,以及老年丧子的悲痛。先生孤寂落寞的晚年著述生涯,一如我此刻所感触到的故居情景。这情景,比任何语言都更触目惊心地向我昭示了:文学,是一份何等寂寞的事业。
⑤不是吗?即如曹雪芹这样有着扛鼎之作的一代宗师,都不仅未在生前得有丝毫的实利和荣耀,就连死后声名远播之际,仍不得不面对满目的繁华,耐住这份黯然、落荒的寂寞。哪怕他老人家曾经创造过中国文学的极致,创造过艺术舞台的至美,创造过、并至今还在创造着万千商贾招财进宝的机运(仅北京城南模拟修建的所谓“大观园”,每日的门票收入就得以十万计,更别说他的著作已亿万册地在书市流行)。人们宁愿不惜花钱到他老先生虚构的“大观园”里去赶一番热闹,也不想要到这孤岛般落寞的黄叶村来实地凭吊一回“大观园”的祖师。连近旁卧佛寺里那尊沉睡了千年的石雕佛像,都有无以计数的善男信女终年络绎不绝地前往烧香磕头,而先师的故居却落得个门可罗雀。
⑥然而,伟大者并不因此而失却其伟大。如果能让曹雪芹活过来再作一次人生道路的选择,我想,他要选择的必将仍是那条充满着坎坷辛酸的文学创作之路。这就是人生的执着吧?世界上总有人甘愿用那如磐的寂寞和人世悲苦来碾磨自己的灵与肉,在常人难以忍受的巨大痛苦之中,使灵魂升华成一朵朵真善美的奇葩,以装点后世,愉悦众生,造福永久,哪怕那些将尽情享受其恩惠而不知福自何来的人并不会想到该怎样来祭谢他们的无量功德。一个人要选择这样一条人生之路,并无怨无悔、坚定不移地走到生命的尽头,该要多么巨大的勇气和多么顽强的毅力!
⑦踯躅在曹雪芹故居的陋室里,徘徊在黄叶村萧瑟的小径上,我面对着新潮迭起、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心想,究竟有多少人能经得住曹老先生所经历过的这番悲苦和寂寞呢?
⑧蓦然间,我不禁又为自己的这番遐思感到可笑了——干吗要去琢磨别人?我应该首先问问自己:你能吗?
【1】第②段所描写景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这样描写的主要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曹雪芹的故居花木凋零,陋室清寒,这些描写蕴涵着对有关部门未保护好这一古迹的贬斥之意和遗憾之情。
B.曹雪芹忍受巨大痛苦,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表现出一种巨大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作者对此充满着崇敬之情。
C.作者对新潮迭起、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以及人们急功近利、追崇热闹繁华的现象,颇有微词。
D.对利用曹雪芹及其著作大发横财的商贾之类,含有嘲讽鄙夷、大张挞伐之意。
E.以曹雪芹的巨大成就及其影响同他黯淡的人生际遇对比,突出了“文学是一份寂寞的事业”。
F.作者描述了人们对“大观园”、石雕佛像和对曹雪芹故居的不同态度,暗寓对世风的贬斥。
【3】第⑦段“踯躅在曹雪芹故居的陋室里,徘徊在黄叶村萧瑟的小径上”这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同时在思想意义方面也能给我们某些启示。请就你从文中获得的某一点启示,结合学过的课文举一例并简要阐述。(不超过100个字)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其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怿女美。(《诗经·静女》)
(2)荀子在《劝学》中,用骏马的一次跳跃也不足十步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强调了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
(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4)《虞美人》中李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奈。
(5)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上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牛郎织女相会的甜蜜。
(6)《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从侧面把凄凉婉转、悲凉幽怨的箫声表现得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凄然下泪。
(7)《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我们在天地间生命个体的渺小。
(8)《登泰山记》描写冬日的泰山被冰雪覆盖,没有瀑布,并且“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_____,_____”两句表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然派良将精兵驻守要害之地,控制天下。
(2)《蜀道难》中想象鸟兽难以逾越来映衬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手法。《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______,______”,借月烘托离别之情。
9、按要求填空。
(1)何以解忧?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提出择师的标准不是地位显贵和年长,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 《离骚》中表现屈原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___,____。
②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中,以“_____,_____。”两句,点明“送”的主题,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
③ 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
11、名句理解性默写。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同学们年轻奔放,劲头正足。
(2)《论语》中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意思相仿、表意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对全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微雨”起笔,以“散丝”结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B.前三联营造氛围,后一联抒发送别之情,全诗句句含蓄而内敛。
C.第三联对“深”和“远”的描绘,渲染了一种微雨中迷濛之景。
D.“散丝”即“雨丝”。最后一联以雨水比泪水,写得情景交融。
【2】结合全诗,请从情与景的关系上,为“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这联诗句,写一段鉴赏文字(60字左右)。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劝学
荀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文本二:
师说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文本三:
续师说
黄宗羲①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乳儿粉子②,轻儇浅躁,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故何北山③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徒以其久待刘夫子而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②乳儿粉子:指年轻识浅的人。③何北山:何基(1188-1268),字子恭,人称北山先生,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B.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C.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D.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大夫是对中国古代官僚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这是一个精英社会群体,中国的官员的世袭制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
B.北面,古代君主坐北朝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向北方朝拜,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以示臣服。文中以此指弟子行敬师之礼。
C.“道之未闻”中的“道”指道理,与《登泰山记》中“僻不当道者”的“道”意思不同。
D.“相率而耻不为师”的“耻”是意动用法,与《赤壁赋》中“侣鱼虾”的“侣”用法相同。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节选片段从积累、坚持、专心三个层面论述了学习应该具备的态度和方法。
B.《师说》中“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这一句,用比较方法说明“众人”只爱孩子,不爱自己。
C.韩愈感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而黄宗羲却“惟恐其传”,主要是担心无才无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风气。
D.黄宗羲使用何北山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5】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他们的观点有何不同?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对如何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有很多的经典论述,如《论语·雍也篇》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大意是,自己要站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腾达,才能博施济众。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己欲达而达人”与“达则兼善天下”实际上具有同一个意思,都是在强调以天下为己任,努力提升自己的硬实力,乐于助人,团结合作。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在班级的主题班会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