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对你格外垂青,是因为你身居卑位,却能屡吐高论,说来实属不易。
B. 本人才疏学浅,以上发言可能挂一漏万,贻笑大方,在此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C. 作为当地的人大代表,他为人正直,性格坦率,敢于在人代会上发表自己的拙见,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
D.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
B.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里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
C.将涉嫌在公共场所寻衅滋事者全部逮捕,无疑大快人心。唐山警方这次表现雷厉风行,以事实证明“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D.文物工作始终与时代共进,与人民共享。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只有融入时代,文化遗产才更能体现自身价值。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障,也是成败的关键。
B.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生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
D.张吉怀铁路的建成通车,不仅结束了凤凰、吉首、芙蓉镇等旅游文化胜地不通高铁的历史,而且对湖南省推进乡村振兴、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腾飞有着重要意义。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致橡树》《双桅船》等。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赋、比、兴”,表现手法上分为“风、雅、颂”。
C. 艾青,原名蒋海澄,中国现代诗人。代表作《盼望》,这首诗的两个象征是“出发”“到达”。
D. 《沁园春 . 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题目。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饥馑(jǐng) 喟然(kuì) 忖度(cǔn) 庠序(yáng)
B.怵然(shù) 目眦(zì) 杯杓(sháo) 罪愆(jiān)
C.涔涔(chén) 嫁奁(lián) 畏葸(zǎi) 言筌(quán)
D.舞雩(yú) 褊小(biǎn) 肯綮(qìng) 戗兽(qiāng)
6、阅读下文,完成后边各题。
父亲的新年
傅东华
①中学生杂志社邀我谈话的那天晚上,母亲从故乡到上海。女儿娟,儿子浩,都特地向学校告了假,和我一起到车站迎接。
②母亲接到了,在别后的琐屑家庭谈话中,提到明年是父亲的七十阴寿。那时我心里正被《中学生》编辑出给我的题目“新年”占据着,及至提到父亲,这才像通了电似的突然把新年的观念和父亲的影像融合了起来。
③是的,自从我能记忆的时候起直到我的童年终了,每个新年的回忆里总是父亲的影像居于最前列。一到腊月初头,父亲的面容就变严肃了,账目要清理,年事要备办,一切得父亲独个人担当。有时候,父亲紧皱眉头,双手互相笔在袖筒里,默不做声地在房里整日的往来踱着,我们都知道他正过着难关,于是新年将到的喜悦就不觉被给父亲的同情所销克。
④但是到了谢年的晚上,年夜饭照例是十大碗,照例一到上灯就开始。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往来如鲫,我们却已安然团坐吃喝了。因了这,父亲总是很郑重的对我们说:“我们能够这样也就不容易啦。”
⑤元日早起,父亲就穿着廪生的衣冠开始请神供祖。正厅中心的方桌上这时挂上红桌帏,朝南一张椅子上披上红椅罩,上面竖着一个纸神马,桌上供着神果盒:这就是过新年的主要背景了。在这背景上演着过新年的节目的就只父亲一个人。我们都是看客。我们看过他必恭必敬的跪拜祖先容,看着他送往迎来地招待贺年客。这些,在我们都是过新年的有趣的节目,在父亲却是严肃的义务。啊!我是直到现在才了解这种义务的意义的。
⑥到了灯节,每夜,父亲总先领我们到别处看过一遍,这才回家等着,等到灯行过我家门口,我们全家人都站在门口看。行灯的末节是关圣帝君的香亭,前面有灯伞仪仗,伴有细乐,后面四面尖角旗,一面大帅旗,都挂着灯笼,也有一副锣鼓伴着,总是冬仓冬仓的敲得那么单调。我们听见这声音,总感觉一种兴会完尽的不快,而父亲每夜又必加上一句结束词:“好啦好啦,明天再看啦!”这使我们愈加觉得难过。最后一夜他只换了一个字,音调却悲怆得多:“好啦好啦,明年再看啦!”我们听见这话时的感触是难以形容的,但也直到现在,我才十分了解这话的意义。
⑦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七年了,故乡废止行灯也有了好几年,即使他活到现在,也已不复得“明年再看啦”。
⑧娟和浩都不曾见过祖父,不知祖父怎么个样子。他们自己的父亲不会像祖父那样过新年给他们看,这是他们的不幸。但是每到新年终了时的那种悲怆情调他们却也尝不着,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幸福?而且当他们的父亲过着这样的新年的时候,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
【1】文中先后出现“明年再看啦”这句话。
①在第⑥段中,“我们”和“父亲”对这句话的感触是什么?
“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联系全文,第⑦段中的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归纳出“父亲”这一形象中的特点。
【3】作品将“父亲”放在“新年”中描写,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
【4】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篇首《中学生》约稿的叙述并非闲笔,它与篇末“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等文字遥相呼应,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B. 第(三)段“是的,自从我能记忆起……居于最前列”一句,有承接过渡的作用,从而使文章的时空转换严谨自然。
C. 第④段“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往来如鲫”的描写,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突出“我家”怡然自乐的生活景况。
D. 父亲紧皱眉头踱步与必恭必敬跪拜祖先容,灯节的热闹气氛与父亲的悲怆音调等对比描写,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
E. 作者的文笔十分朴实,而“父亲”的形象极其鲜明,作品的思想感情也非常深沉真挚,足见作者文字功底十分深厚。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师说》中开篇点明老师职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④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默写下列语句
(1)君子的本性与常人并无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而已,《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5)携幼入室,有酒盈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7)舳舻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赤壁赋》)
(8)《赤壁赋》中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和幽怨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冉有对自己治国才能的肯定,但对于礼乐教化,就只能“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冉有的谦虚谨慎。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沐浴清流、临风高台的快乐景象。
(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重视教育百姓知孝悌之义,具体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南朝宋武帝刘裕当年挥师北伐、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借古意抒今情。这也是描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风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议论喜用对比,比如荀子《劝学》中将螃蟹的“____________”与蚯蚓的“____________”相比照,强调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3)《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琵琶行并序》选段,回答问题。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从“转轴拨弦”开始,琵琶女弹奏的曲子富于变化,其变化顺序是( )
A.悠扬流畅——高亢激越——低沉冷涩——凄凉抑郁
B.凄凉抑郁——悠扬流畅——低沉冷涩——高亢激越
C.高亢激越——低沉冷涩——凄凉抑郁——悠扬流畅
D.低沉冷涩——悠扬流畅——凄凉抑郁——高亢激越
【2】赏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表达效果。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shāo)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yín)。其上,为睥(pì)睨(nì)梁 欐(lì)之形;其旁出堡坞(wù),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cù)偃(yǎn)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gēng)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①,神者倘(tǎng)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②?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① “又怪其”四句:又奇怪“造物者”不把小石城山安排在中原,反而陈设在这偏僻的蛮夷地区,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这确实是徒劳而无功用的。更,gēng音,经历。售其伎,显露其技艺。伎,通“技”。售,出售,这里是显露的意思。
② “神者”二句:神灵的造物者大概不应该这样做吧,那么造物者就果真没有吧?”傥(tǎng),通“倘”。或许,大概。不宜,不应该。如是,如此,指“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的现象。果,真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群贤毕至 贤:贤能
B. 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C. 其一西出 西:向西
D. 良久乃已 已: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亦犹今之视昔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B. 当其欣于所遇 其响之激越
C. 引以为流觞曲水 愈以为诚有
D.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投以小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影响深远。书法史上“苏(苏轼)王(王羲之)米(米芾)蔡(蔡襄)”齐名。
B. 序也作“叙”或称“引”,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可以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
C. 《兰亭集序》最后一段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其中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D. 《小石城山记》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记叙了旅途见闻和山川景物,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抒发了他贬逐永州游历自然时心中的感慨,构成了文章的写景和议论两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 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5】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断8处
秦 以 攻 取 之 外 小 则 获 邑 大 则 得 城 较 秦 之 所 得 与 战 胜 而 得 者 其 实 百 倍 诸 侯 之 所 亡 与 战 败 而 亡 者 其 实 亦 百 倍。
——苏洵《六国论》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有人说,进一步,超越自己,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有人说,退一步,认清自己,可以更好地出发,面对不同的境况,做出不同的选择,可以成就不一样的精彩。在社会中,我们面临着诸如“竞争与合作”、“机遇与挑战”、“发展与坚守”等矛盾,同样需要这样的的处世哲学。
请你综合以上材料,从以下两个观点中选择其一,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1.退一步海阔天空
2.进一步春暖花开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