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普洱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之术        (持)

    B.能而任之      (选拔)

    C.辟邪说,壬人  (艰难)

    D.臣闻求木之  (生长)

  •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终于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B. 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C.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尤其读到第四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时,我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D. 为了迅速扑灭山火,消防队员们个个努力上前,火烧着了头发,烧灼着皮肉,他们忘乎所以,直到把火扑灭为止。

     

  • 3、给下列诗歌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再别康桥》  ②《沁园春•长沙》  ③《大堰河——我的保姆》  ④《木兰诗》

    ⑤《雨巷》   ⑥《七律•长征》   ⑦《春夜喜雨》   ⑧《石壕吏》

    A. ①③⑤⑥是现代诗歌,④⑦⑧是古典诗歌

    B. ②③⑥是现代诗歌,⑦⑧是古典诗歌

    C. ①③⑤是新体诗,②④⑥是旧体诗,⑦是律诗,⑧古体诗

    D. ①③⑤是抒情诗,④⑧是叙事诗,②⑥是古代诗歌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近二十年来,各种语文教学方法纷纷出现,有的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

    B. 为了完成学会的换届工作,大家坚持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做了大量具体而微的准备工作,确保了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C. 这次你虽然遇到了家庭巨大的困难,但是不要灰心丧气,我们全班同学一定会鼎力相助,和你一道共同渡过难关。

    D. 该书主编在对古代优秀诗文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含英咀华,融会贯通,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概括为48个字。

     

  • 5、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简明的一句是 (     

    A.关爱老人的女孩尹秀玲

    B.“零家务时代”向我们走来

    C.浙江一项调查显示:中等收入家庭投资首选排名第一是股票

    D.白领女性生活观:追求时尚生活,善待自己,活出精彩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魅力所在。近年来,哈尔滨以“文化创城”为牵动,打造冰城符号。通过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展现出生机勃勃、大气厚重的文化新境界和文明新高度。

    哈尔滨是一座音乐之城。19世纪末,歌剧、芭蕾、爵士乐等传入哈尔滨,与本地文化交融,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数以百计的业余合唱团定期、定点活动,音乐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音乐,是哈尔滨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记,也是哈尔滨“文化创城”的发力点。2019年6月至10月,哈尔滨音乐厅、老会堂音乐厅等演出场馆及专业文艺院团,陆续推出136台264场国内外经典演出。

    从今年起,道里区提出打造具有冰城音乐文化特色的10公里“松花江文化旅游观光带”。将东起中东铁路公园、西至松花江公路大桥的沿江10公里地带打造成一条融休闲、活动、学习、展示于一体的文旅融合观光带。

    (摘端自娄雪松《“文化创城”打造冰城符号,滋养一座城市》)

    材料二:

    文化符号是记载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工具。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续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地选择并运用文化符号。对于文化符号的提取可以从当地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礼仪等方面入手,也可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深入挖掘具有代表象征意义的符号。建筑本身就是凝结的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城市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如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象符号、特色建筑等多种样态。城市文化符号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当人们提及北京这座城市时,我们就会想到胡同、四合院、天坛、京剧等。法国作家雨果曾讲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位于黄河中游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在这座拥有浓厚文化的古城中有一条西大街,西大街的建筑体现的是仿唐建筑的风格。经过多年的岁月洗礼,现代人发现了西安西大街珍贵的文化内涵,将其进行新的改造。整个建筑立面的改造上延续着传统的历史文脉,对沿街原有的和新建的建筑都采用以唐风为主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并下大功夫恢复了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西安城隍庙牌坊,大大增强了古城的历史特色。

    建筑立面的设计也同种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它通过色彩、形态、均衡、比例等造型元素,体现着建筑外立面对城市文化符号的表达。建筑美不美观,好不好看,它需要经历岁月的检验,这些都是与建筑的色彩、形态、光影、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往往这些就是设计师们所要表达的。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需要不断地传承与弘扬,即避过对建筑立面的设计运用“象征”“引用”等表现手法来展现它深刻的寓意。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那些缺乏寓意的造型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那些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代表着城市文化的城市文化符号应用于建筑立面的设计中才有真正的深刻寓意。

    一座城市的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面貌的特点和视觉连续性,体现着城市文化特征,也可以说城市建筑设计的改造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在改造中,以尊重原有年代风格和特点为核心,保留结构,改变外观,将城市文化符号运用到现代建筑立面的设计上,不仅提高了使用价值,也提高了其艺术欣赏价值。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应按照形式类的法则,在大和谐中寻求小变化,以城市文化符号为设计手法进行改造设计,让现代建筑立面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实用艺术。

    (摘编自李梅红《浅谈城市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三:

    每天一份报纸,每月固定的《读者》和《知音》,这些许的文字信息需求,在小区门口的报刊亭就能逐一实现。作为城市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承载着许许多多海口市民以及阅读爱好者的美好回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猛普及,这一原本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风景线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正在逐渐消失。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对海口市的多家报刊亭进行了实地走访。

    “以前的报刊亭很多,相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现在两三公里都不一定能见到一个,甚至有些新的小区周边乃至整条街上都没有一个。”市民王先生告诉记着,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报刊亭没有那么深的需求,但像他们这拨人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阅读习惯了,每天一份报纸是必不可少的。

    经营者也普遍反映生意不好做,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收入也就相应的少了很多。经营者章女士告诉记着:“原来一天从早到晚开门12个小时,现在能有4、5个小时就不错了。没有生意守着也白守,你看现在好多人都增加了很多‘副业’,要不然真没办法。”

    每天在报刊亭购买报纸的人鲜而有之,记者蹲守海口某处报刊亭2个小时,才有一人路过购买一份报纸。

    市民李女士也表示,定期阅读的那些杂志和期刊,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了。“现在工作部比较忙,能闲下来阅读一下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杂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是手机不离手的,加上电商的出现也对传统书店和报刊亭等行业的冲击很大。但对于我们普通市民来讲,回家的途中路过报刊亭,买上一份读物,很方便的,这对于我来说才是‘生活’。”李女士说,“现在的报刊亭少了,没有以前那么方便了,但就算多走两公里也还是希望到店里翻一期、看一看,这是一种情怀。”

    希望这一抹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风景线不会消失,而是更好地为那些心存情怀的阅读爱好者们营造一个文化那站、一个心灵港湾,也为这个城市,留下充满人情味的无限美好与遐想……

    (摘编自《海口城市“文化符号”一报刊亭现状:经营难“副业”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尔滨着力打造冰城符号,提升城市魅力,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境界和文明高度。

    B.各种符号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符号体系,形成了世界上各具特色的文化。

    C.作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符号如文字、色彩等可成为城市的标志。

    D.材料三以记者实地调查的形式报道海口文化符号报刊亭的现状,比材料一更具权威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音乐作为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演出常态化、多样化,而且深入市民内心,成为城市文化印记。

    B.设计师在建筑立面中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建筑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现这些符号的深刻寓意。

    C.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造城市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城市文化符号又居于建筑立面改造的重要地位。

    D.城市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的文化特征,对城市建筑立面的恰当改造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的实用功能以及审美价值。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四合院屋檐上雕刻的蝙蝠与寿字等,使北京四合院成为蕴涵着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建筑。

    B.徽派建筑,以白墙黛瓦,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黛色又称青色,合在一起谐音为:清白。

    C.旧时南京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许多文人在乌衣卷、朱雀桥边尽显诗酒风流,一片繁华。

    D.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举办,鸟巢、水立方传遍世界,这些建筑无疑成为北京的代表。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作为海口“城市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近年逐渐消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1)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2)__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劝学》)

    (3)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进酒》)

    (4)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5)《虞美人》中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雨霖铃》描写“泪流满面,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中沐浴临风,一路高歌的动人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落木之声、江涌之状,也借景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之意。

    (4)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鼓励学生说出如果被人赏识,会怎么做。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送别的宾客听到荆轲激愤歌声后的情态。

    (2)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分别写出了江水的色彩和江面的生机,动静相宜。

    (3) 戴望舒《雨巷》中,写姑娘在“我”视线里消散的,不仅有颜色和芬芳,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2)《沁园春•长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禁让我们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来。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自己对人生的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故地重游,引起他对往昔不平凡岁月的回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深爱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愿意将自己化为康桥的一部分的强烈愿望。

    (3)《鸿门宴》中有两个名句,意思是要注重大的行为,不要太计较细枝末节;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易水告别时吟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先生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更痛心于民族在面对“衰亡”时的默无声息,为此,他强烈地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思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②火牛: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双角绑上利刃,尾巴绑上易燃物点燃令其冲向敌军。③元龙百尺楼:刘备对只知求田问舍、没有远大抱负的许氾说:我要是陈登(字元龙),当卧百尺楼上,让你以地为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用如同万头火牛奔突一样比喻世人热衷于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

    B.诗中的“沙鸥”和《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的“沙鸥”意象特征相似。

    C.第五句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将砧杵捣衣之声与月亮的残缺之形结合。

    D.残月西沉、梧桐落叶、捣衣声声,这些景语皆情语,渲染宁静祥和的氛围。

    【2】此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过着闲适生活但又不安的矛盾心理,试结合全诗做具体的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朴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尝与贼斗,流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

    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既而浚漳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为斗门,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徙通判忻州。

    元昊反,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府州。州依山无外城,旨将筑之,州将日:吾州据险,敌必不来。旨不听。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中外不相闻者累日,人心震恐。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卒皆东望呼万岁,贼疑以救至也。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以功迁都官员外郎,徙知莱州。

    叶清臣举材堪将帅,召对,改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复言其鸷武有谋略,除阁门使,固辞。进工部郎中、知凤翔府,加直史馆、知梓州,以直龙图阁知荆南。入判尚书刑部,累迁光禄卿,知潞、晋二州。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寻卒。

    (选自《宋史·张旨传》)

    【注】

    ①元昊:李元吴,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

    ②鸷(zhì)式:勇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B.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C.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D.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入。

    B.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

    D.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旨毛遂自荐。张旨上书钟离瑾,请求任县尉抓捕盗贼,张旨后来前后抓了两百乡个盗贼,在与盗贼格斗时带伤斩杀盗贼几十人。

    B.张旨恪尽职守。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他到宰相那里陈述救治之策;他疏浚河流几十里,引水灌溉田地几万顷,修堤防备水灾。

    C.张旨为国立功。元昊反叛,张旨力排众议修筑外城,战斗中,人心不稳,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张旨与敌人斗智斗勇,守住了州城。

    D.张旨被众人举荐,积极进取。叶清臣称张旨有将帅之才;范仲淹、欧阳修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张旨走了一条与他的父亲不同的人生道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

    (2)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请以“青春的责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