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题材,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B. 仆所以留者 仆:第一人称代词
C. 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急切 D. 项王按剑而跽曰 跽:跪直身子
3、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西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卫士仆地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B. 则与一生彘肩 失其所与,不知
C. 杀人如不能举 愿举国为内臣
D. 大行不顾细谨 顾计不知所出耳
5、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放浪形骸之外
B.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汝岂得自由
C. 处分适兄意 多谢后世人
D. 叶叶相交通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源远流长的鸣虫文化
许多人也许都有这样的儿时记忆:用几个玻璃瓶精心饲养一些或自己或大人打着手电筒循声捉来的蟋蟀,有时喂点辣椒,有时喂点南瓜花,甚至喂鸡蛋黄。没事时让它们与朋友们的蟋蟀一决高下,观赏它们力与勇的角逐。当见到自己麾下的“战将”长须飞舞,奋勇拼杀,凯旋得意,其他蟋蟀狼狈逃窜时,便不免感到一丝丝的快意……
《诗经·七月》篇中写道:“五月螽斯动股,六月沙鸡(还是螽斯的一种)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 可见细心的人们很早就已经把螽斯与蟋蟀的活动同季节联系起来。唐朝《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宫中秋兴,妃妾辈皆以小金笼贮蟋蟀,置于枕畔,夜听其声,庶民主家亦效之”。到宋朝时期,斗蟋蟀已经成为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当时“家家皆养促织”,“不论老幼男女,皆以引斗为乐”。到了明代,玩赏蟋蟀品种不断增加,进而扩大到螽斯等类群,当时人们用土炕进行批量人工繁殖蟋蟀与螽斯。清代康熙皇帝十分喜欢 螽斯和蟋蟀,在宫中设有专门负责繁殖它们的工匠。晚清以后螽斯和蟋蟀饲养几乎已普及到千家万户,为各阶层人士青睐。
我国饲养蟋蟀的历史早于螽斯,因为蟋蟀除了会鸣叫外还会格斗。斗蟋蟀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民俗活动,是最具东方色彩的我国古文化的一部分。在蟋蟀爱好者眼里,它们的格斗并不亚于古罗马斗兽场的血腥格斗场面,这些小小的昆虫战斗起来,同样具有经得起创伤,忍得住伤痛,顽强拼搏的精神,那种“英猛之态,甚可观也”的气概,以及胜利者发出的”口瞿口瞿、口瞿口瞿……”的凯旋之音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应该是饲养蟋蟀在我国长兴不衰的原因之一。当然,蟋蟀得宠另一个原因是它也充当了人类的赌博工具。有人专门考证,饲养蟋蟀的记录至少从两三千年前就开始有了,甚至早在新石器时代,甲骨文中的“秋”宇就形似蟋蟀。养斗蟋蟀在唐代就已经开始,而且当时以此为赌博方式的风气盛行。史称“蟋蟀宰相”的南宋宰相贾似道和“蟋蟀皇帝”朱瞻基(明宣宗)更是把这种风气发展到了极点,“赢得”了史学家“玩虫丧国”的骂名。与他们一样昏庸的明朝重臣马士英,同样因为玩虫误国,步了其后尘,被史学家戏称“蟋蟀相公”。当时的民间也同样如此。景德镇出土的大量“大明宣德年制”蟋蟀盆罐更是足以说明,斗蟋蟀在当时早已风靡全国。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许多城市相继成立了蟋蟀协会、蟋蟀俱乐部等蟋蟀研究、娱乐性组织,蟋蟀市场在许多城市,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盛况空前,台湾民间也同样保留着这一风俗。“斗蟋”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天津国际友好城市艺术节,举办了蟋蟀格斗观摩赛。北京亚运会期间,蟋蟀格斗获准在北京龙潭湖庙会举行比赛。美国一电台在它的“看东方”节目中,甚至把中国的“斗蟋”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向世界介绍。
【1】根据原文,下列对螽斯和蟋蟀的介绍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很早就能把螽斯与蟋蟀的活动同季节联系起来。
B.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从宫廷到民间,养蟋蟀已经广泛流行。
C. 到宋朝时,斗蟋蟀就已成为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南宋宰相贾似道更因其对蟋蟀的嗜爱而赢得“蟋蟀宰相”的称号。
D. 明清时期,玩赏蟋蟀的品种不断增加,人工繁殖蟋蟀与螽斯已有相当普遍。
【2】以下不属于作者认为“饲养蟋蟀在我国长兴不衰”原因的一项是( )
A. 我国饲养蟋蟀的历史悠久,饲养蟋蟀的记录至少从两三千年前就开始有了。
B. 蟋蟀间的格斗非常具有观赏性,其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赞叹。
C. 蟋蟀十分擅长鸣叫,尤其是格斗胜利者发出的凯旋之音更具魅力。
D. 养斗蟋蟀进行赌博活动的风气很早就开始盛行。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经》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蟋蟀活动的季节比螽斯要晚许多。
B. 唐代以前饲养蟋蟀更多的是为蟋蟀的鸣叫声所吸引,斗蟋蟀还不是很普遍。
C. 螽斯之间很少发生蟋蟀式的血腥战斗。
D. 新石器时代甲骨文中的“秋”字形似蟋蟀并不能说明那时就有人饲养蟋蟀。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用借喻的手法写小船,描绘想象中越过那茫茫江面的轻盈与潇洒,写出一种旷达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宦途坎坷,失意惆怅,再加上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积蓄在心中,使他泪流不止。在《琵琶行》中,表现他这种状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说,他年幼时就喜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并亲手抄录,天气酷寒时,“___,___”,他仍不懈怠。
8、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描写边塞奇特壮美之景,被后人誉为“千古奇观”。
(3)《琵琶行》中,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客再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婉的句子:_________, ________。
(4)徐志摩《再别康桥》中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向往的境界, “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可以看出的男女曾经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2)《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
(3)苏轼《赤壁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言生命之短暂与渺小。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毫无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表明诗人正像鸟和鱼一样思恋着自然、自由的生活。
12、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2】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13、二、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下列小题。
(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错误的一项:
A. 蚓无爪牙之利(助词,的) B.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C. 其闻道也亦固先乎吾 (本来)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句末语气词)
【2】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蚓无爪牙之利
A. 全不相同 B. 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 全都相同 D. 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3】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圣人无常师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请以“心要在焉,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