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果洛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皱(zhě) (zhé)起 (zuàn)住 (cuàn)权

    B.斟酌(zhēn zhuó) (zhì) (diǎn)脚 掂量(diānliánɡ)

    C.辗轧(niān yà) (yà)钢 颤栗(zhàn lì) (chàn)抖

    D.娇(chēn) (chēnɡ)目结舌 磨蹭(mó cenɡ) (zènɡ)恨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shū) (shān)   分糵 锲而不舍

    B.(jǐn)   (guǐ)     拾缀  越陌度阡

    C.(kuò) (xié)      潦倒 摧眉折腰

    D.(chán) (shàn)    半霎 书生义气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经过90分钟苦战,中国男足在主场1:0兵不血刃地战胜韩国队,奇迹般地取得了世界杯预先赛亚洲区12强赛的首场胜利。

    ②在《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之际,欧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恐怖袭击威胁加剧,民粹主义在“欧洲大选年”甚嚣尘上,导致欧盟内部人心涣散。

    ③国家设立的雄安新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新区如何定位?官方通告中透露出的只言片语,让这片土地依然保持神秘。

    ④参加青岛市第十届“书法家进校园”活动的书画大师们着手成春,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呈献给了孩子们。

    ⑤《华盛顿与樱桃树》《爱迪生救妈妈》等课文因真实性存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么多“假课文”被指出,给人一种小学语文教材泥沙俱下的感觉。

    ⑥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所揭露的官场腐败与现实中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交相辉映,直击社会痛点、敏感点。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 4、下列语句中古今异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 古义:勉励; 今义:劝告。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C.舆马者  古义:假如; 今义:与“真”相对。

    D.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的刀斧; 今义:金子。

  • 5、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畏(xǐ) 巡(qūn) 广袤 撒手人寰

    B.牲(lǐ) (dú) 膏腴  五彩斑澜

    C.篱(fān)烙(páo) 璀灿 瓮牖绳枢

    D.窥视(kuì)鞭(chī) 囊括 度长絜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徐乾清:清水徐徐洒乾坤

    1月9日上午11点15分,我国著名水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水利事业。

    徐乾清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心系水利,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水利工作者。

    徐乾清1925年出生于陕西城固,汉中人。汉水自西而东横贯于汉中盆地,建于秦汉的众多水利工程和灌区,真实反映了汉中盆地稻作农业的繁荣景象。1949年9月初,23岁的徐乾清从国立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被选派到泰州苏北行署水利处,开始了其一生的水利生涯。

    此后,从苏北到上海再辗转到北京中央水利部,他当过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过部专家工作室技术组组长并兼任苏联专家组组长的助手,在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过……到后来担任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副司长、水利部副总工程师。

    60余年的水利生涯,从长江到黄河,从松花江、辽河到淮河、海河、珠江流域,徐乾清跑遍了祖国的各大江河湖泊,推动参与了全国主要江河流域规划的编制、修订、审查工作,参与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审查工作,先后担任“黄河治理”“长江防洪”“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科研项目的专家组长,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了大量心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徐乾清几次从宏观角度指出我国水资源短缺给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严重影响,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当“八五”攻关即将结束之时,徐乾清又敏锐地将视野投向了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提出要尽快开展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在他的积极倡导下,“西北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研究”被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该项目的及时设立和成果产出,为20世纪末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了解徐乾清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出席的大小会议无数,但每次话都很少,却句句铿锵有力。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事先他都会进行充分的论证。

    “徐院士的科学作风十分严谨,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每句话、每个词都非常准确。他告诫我们,对任何事情,哪怕是一个数据都不能含含糊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对此深有感触。

    徐乾清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在全国水利系统是出了名的。徐老是总结他一生的治水经验,希望能将其精华传授给后人,而这精华,就是要实事求是,要尊重科学,要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治水安邦的大业。

    对年轻学者的请教,徐乾清是从来不吝啬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

    平时,经常有年轻的水利科研人员在评职称、报奖等方面请徐乾清帮助推荐,而他立了三个“门规”:一是被推荐的人及其所做的工作必须是他所熟悉的;二是草拟的材料必须提前送去,他认真看完及时通知对方结果,并注明“可以签”“做修改后再签”“能否请其他专家推荐”等意见;三是凡他签过字的材料,必须给一份复印件留存。

    “徐老开会发言语气十分平和,且都围绕着‘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展开,从不以专家身份凌驾于别人之上。”同事有两个深切感受:一是“实”,徐乾清向来没有空话和套话;二是“有收获”,言之有物,从不漫无边际。

    大家都说,徐乾清一生把名利看得很淡很淡。徐乾清一辈子不要奖,谁给他个荣誉证书,他都要着急。直到2009年9月,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这也是他平生唯一接受的个人荣誉。

    “我只能算是一个平庸的水利科技工作者,根本够不上‘专家’的称号。这一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徐乾清在日记里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但我尽了我的一切能力,做了我力所能及的工作,无负农民给我的饭,工人供我的衣和生活用品;一生未做对不起社会和周围同志和亲朋好友的事。大概还算是一个可以问心无愧地度过这一生的普通劳动者。”

    斯人远去,魂系水利。徐乾清走了,而他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将永留史册。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本文依次写出了徐乾清“情系江河献身水利”“做人做事求真务实”“为师为学不计名利品范人生”三个方面事迹,为我们呈现了一位魂系水利的水利专家形象。

    B. 徐乾清的家乡位于汉中盆地,那里有许多古老的水利工程和灌区,这使他从小就对水利工程有了感性认识。

    C. 徐乾清献身水利60余年,跑遍祖国江河湖泊,不仅向国家提出针对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也为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保护提出了明确的对策。

    D. 徐乾清强调做人做事求真务实,开会发言言之有物,实实在在。他强调治水要遵循客观规律,这也是做好治水安邦大业的前提。

    E. 本文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详略得当,有传主语言的引用,也有传主朋友语言的引用,也有作者议论性的语句,语言生动形象,文学性强。

    2徐乾清为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的大量心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当代大禹徐乾清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4徐乾清总结自己的人生“辛勤劳累有余而业绩成效甚微,不能不说是终生遗憾”,请结合材料谈谈这句话给你哪些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满目秋景联想到祖国的未来,提出了世纪之问__________________

  • 8、默写。

    (1)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在雨中哀怨,____________

    (3)寻梦?____________,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4)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5)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

    (6)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 9、(1)《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变现阿房宫的奢华,写阿房宫占地之广,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____,毋吾以也。居则曰:‘_______!’________,则何以哉?”

    (3)苏轼的《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苏轼一行人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3)《诗经·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典型动作,将男子赴约等待心上人时的急切情态表现得十分生动。

    (4)《涉江采芙蓉》中,流露出漂泊他乡、分隔两地的无奈,只能让忧伤陪伴自己终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2)左思《咏史》中运用历史典故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选一句)

    (3)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4)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5)远看山有色,___________。(佚名《画》)

    (6)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诗经·蒹葭》)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吴郎,杜甫的一位亲戚。杜甫曾把草堂转给吴郎居住。院内有一枣树,吴郎住下后有筑篱护枣之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的首联采用了因果倒置句式,前句的“西邻”即后句的“妇人。

    B. 颔联前句用设问的方式强调“困穷”是妇人来打枣的根本原因。

    C. 穷妇人到吴郎家打枣本来就怀着恐惧的心情,所以,作者希望吴郎不但不要制止,反而应该对她亲切、和善一些。

    D. 诗人严肃地责备吴郎插上篱笆防止妇人来打枣的做法,认为他这样做是“多事”,不能这样提防穷妇人。

    E.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思想深刻,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人民性。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吴郎的?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景宪,字正国,河南人。以父师德任淮南转运副使。山阳令郑昉赃累巨万,亲戚多要人,景宪首案治,流之岭外,贪吏望风引去。徙京西、东转运使。王逵居郓州,专持官吏短长,求请贿谢如其所欲,景宪上其恶,编置宿州。熙宁初,为户部副使。韩绛筑抚宁、罗兀两城,帝命景宪往视。始受诏,即言城不可守,固不待到而后知也。未几,抚宁陷。至延安,景宪言:“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今朝廷令边郡召羌族,与之金帛、官爵,恐黠羌多诈,危急时或为内应,宜亟止之。”陕西转运司议,欲限半岁令民悉纳钱于官,而易以交子。景宪言:“此法可行于蜀耳,若施之陕西,民将无以为命。”其后卒不行。加集贤殿修撰,为河东都转运使。议者欲分河东为两路,景宪言:“本路地肥硗相杂,州县贫富亦异,正宜有无相通,分之不便。”议遂寝。改知瀛州,上书言:“比岁多不登,民债逋欠。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愿以宽假。”帝从之,仍下其事。元丰初年,知河阳。时方讨西南蛮,景宪入辞,因言:“小丑跳梁,殆边吏扰之耳。且其巢穴险阻,若动兵远征,万一馈饷不继,则我师坐困矣。”帝曰:“卿言是也,然朝廷有不得已者。”明年,徙同州,以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景宪在仁宗朝为部使者,时吏治尚宽,而多举刺;及熙宁以来,吏治峻急,景宪反济以宽。方新法之行,不劾一人。居官不畏强御,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自负所守,于人少许可,母卒,一夕须发尽白,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宋史张景宪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B. 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C. 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D. 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户部”指隋唐到清末尚书省下辖的官署,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正长官为户部尚书。

    B. “蛮”是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后泛指我们古代南部各民族,字面上并没有贬义。

    C. “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在宋代时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

    D. “仁宗”为庙号。庙号源于商朝,古代帝王死后,据其生平事迹,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景宪为官正直,不畏权贵。郑昉贪赃数额巨大,虽然他亲戚多为显要之人,但张景宪依然揭发立案查办,把郑昉流放到岭外之地,震慑了其他贪官。

    B. 张景宪实事求是,关心百姓。陕西转运司建议限半年让百姓向官府交钱,而用纸币交子兑换。张景宪为百姓着想,认为此举可行于四川,不可行于陕西。

    C. 张景宪稳重周密,遇事谨慎。朝廷讨伐西南蛮,张景宪进言,如调动军队远征险阻之地,若粮饷不能接继,军队就要受困。张景宪就此事与皇帝有争执。

    D. 张景宪信念坚定,甚有孝道。不是公事,张景宪不到宰相门上,能对自己保持信念。母亲逝世,他一夜之间,须发尽白,人们以此称道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逵居郓州,专持官吏短长,求请贿谢如其所欲,景宪上其恶,编置宿州。

    (2)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刘向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人黄庭坚亦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现代有研究表明,爱阅读的人常有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阅读的人往往想法简单、语言贫乏,甚至细胞的分裂都比前者要少。青年阅读量的多少,已经成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国家用来衡量能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守正创新的重要参考。读书是一种爱好,一种品位,更是一种责任。

    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阅读,不愿意阅读。有的说:“我们作业这么多,阅读太浪费时间。”有的说:“考上理想的大学是硬道理,阅读不是现在该考虑的事。”有的说:“我们在阅读啊,刷题不也是一种阅读吗?”类似的托辞远不止这些。

    针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建议与看法?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封关于阅读的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