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苹果”公司9月份发布了最新的手机操作系统ios7,对原有的的操作方式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这预示了“苹果”将会改头换面,与乔布斯时代的风格有所不同。
②陈邦彦的书法洒落劲健,如兔起鹘落,气贯长虹,字里行间奔突着一股清刚俊逸又不失法度的气息。
③美国就有一家特立独行的博物馆, 他们展出的作品与众不同,专门收藏展出世界上最糟糕的艺术品。
④中国广州恒大俱乐部立下宏大志向,要在五年内与世界顶尖俱乐部全面接轨,跻身世界一流俱乐部前20名,真可谓踌躇满志,志存高远。
⑤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大家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必奢望他们能承担所有期待。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⑤
2、以下关于《红楼梦》书中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门子告诉贾雨村,在金陵的护官符中“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指宁国府和荣国府贾家。
B. 秦可卿去世后,王熙凤受贾珍之托出面主持丧礼,凭借自己的权威和能力将事情办理得十分妥当。
C. 元妃省亲时,黛玉指出宝玉的“绿玉春犹卷”不符合元妃的审美,而宝钗替宝玉写了《杏帘在望》一诗。
D. 琪官和宝玉互赠礼物,琪官把北静王送的大红汗巾赠与宝玉,宝玉把袭人的松花绿汗巾送与琪官。
3、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B.顺风而呼
C.人非生而知之者 D.吾从而师之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您之大作已拜读,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B.刘组长能在百忙之中拨冗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不胜感激。
C.昨日本人不慎丢失《白鹿原》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二楼食堂,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侣鱼虾而友麋鹿
A. 小学而大遗
B.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文学批评在当下确实面临着尴尬的生存处境,一方面文学批评失去了学界的认同,另—方面文学批评也面临作家和读者的质疑,就是文学批评家本身也对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产生了怀疑。究竟我们该如何应对现实的问题,该如何走出文学批评的尴尬处境,我们呼唤着文学批评的实与真。
导致文学批评如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批评家自身的问题,如批评家缺乏对作品的真正的感悟能力,无法对作品进行审美阐释和精细解读;批评家缺乏责任感和艺术良知,自愿堕落为商业写作和消费主义写作的吹鼓手;批评家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修养,无法准确估价和判断文学创作的各种现象;还有的批评家甚至缺乏跟踪与熟悉文学创作现象的热情,不了解文学的基本态势。一句话,文学批评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批评家作风浮躁,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
批评家坚持批评要落实到“文学性的思考”的层面,在批评中坚守文学的精神是一个关键,只有落实到了文学性的思考的层面,批评家才能与作家进行平等对话,批评家才能和作家一道展开与人类生存有关的通向真理与道德的对话,文学批评才能引导文学创作对崇高精神价值的追求。
批评家要开拓视野,丰富理论资源,建构全新的批评话语空间。 有些批评家不但没有真正领会和吸收中国文论的精髓,而且对西方的文论还抱有成见甚至充满敌意。对西方思潮在吸收其合理成分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警惕和怀疑是必要的,批评家也应该有这种文化的自觉和自律,但我们应该避免在倒掉洗澡水的时候连婴儿都抛掉了,应该尽量使西方学术资源本土化,新的批评话语空间不能建构,文学批评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谭旭东《文学批评的实与真》)
材料二:
如何重建文学批评与读者的联系,使其获得一般读者的认可,从而实现文学批评引领审美潮流的使命,这就要使文学批评克服各种“寄生”的缺陷,重塑文学批评的公信力,同时要从尚未消化的艰涩理论中摆脱出来,消除理论依赖症,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通过鲜活、生动、有情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让读者从中引发一种情感共鸣,从而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中的“道理”。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说:“我忍不住梦想一种批评,这种批评不会努力去评判,而是给一部作品,一本书、一个句子、一种思想带来生命;它把火点燃,观察青草的生长,聆听风的声音,在微风中接住海面的泡沫,而把它揉碎,把它从沉睡中唤醒,有时候也把它创造。下判决的那种批评令我昏昏欲睡,我喜欢批评能迸发出想象的火花。”可以说,他梦想中的文学批评,就包含着批评的素养、观念与语言, 这就说明,对令人“感动”的文学批评的追求具有共通性,无论中西。
文学批评应该着力于人心、人情、人性的深切体察,着力于文学人文魅力的感性体认,用通俗、清新又灵动的语言,传递阅读感受,以真诚的态度、对话的方式,建立批评家与作家、读者、作品、世界之间的联系,用贴近生活的文艺观念和逻辑方法进行阐释,推动作家去探索和追求,同时给读者以阅读享受和审美启迪,感受到鲜活的社会气息和人文情怀。
(摘编自明飞龙《从“人的文学”到“人的文学批评”》)
材料三
人们把批评家写小说称为“跨界”奇观,这其实包含着某种担忧——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实,这种“跨界”的接受差异中隐含着一种“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知。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对批评家写小说的关注,除了包含着对批评家能不能写小说、能不能写出好小说的质疑,也隐含着读者对当代文学的不满足,他们实际上是期待批评家能够写出好小说的。随着新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评论家李云雷说:“评论家写小说,可以让评论界与创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种独特的文体——‘批评家小说’。”他在无意中回应了读者对批评家写小说的这种期待。
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包括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环节。批评家写小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批评家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这些为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度自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家路遥在准备写《平凡的世界》时,曾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长篇小说的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其实他就是想获得或强化这种文学史视野。对批评家来说,这种视野在写作之前基本上已经获得了。当然,有些人担心批评家写小说可能会存在“掉书袋”和炫技现象。虽然钱钟书的《围城》也被有些人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书袋”现象,但是这并未影响普通读者的阅读与喜爱。张柠的《三城记》也涉及了很多文学理论,但都像盐入水中一样,化入了文学形象当中,不仅没有给普通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增加了小说韵味。可见,批评家深厚的理论素养有利于批评家在写小说的时候自觉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也要坦率地承认批评家写小说在传播环节的优势。因为批评家自身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得到认可的,而且他们在文学界有一定的资源,所以有利于作品的传播。不过,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不会有任何先天优势。出版家韩敬群说得好:“批评家写小说没有豁免权,读者不会对他们高看一眼或者低看一眼,无论怎样,还是要回到作品本身。”从根本上来说,批评家的合法性来源于他是普通读者的代表,一旦他脱离了这种合法性,他的批评也将失去有效性。批评家的身份主要是在一个相对专业的文学圈子里为人所知,相关的文学从业者对批评家身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庞大的普通读者群体很少知道他们,且没有必要知道。批评家写出来的作品最终还是要脱离批评家的身份,以普通作品的朴素形式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中接受检验。
批评家的小说能否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不是由哪一个人说了算的。批评界应该以平常心给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无须违心溢美,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相信,那些优秀作品必将会在时间的放大器中发酵出无尽的生命力,嵌入文学史的星空。
(摘编自朱永富《批评家写小说,还是要让作品说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批评失去了学界的认同,因此文学批评家自身也怀疑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文学批评处境尴尬。
B.批评家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突出表现在其无法对作品进行审美阐释和精细解读,丧失了对作品的感悟能力。
C.能迸发出想象火花的文学批评应该包含着批评的素养、观念与语言,这也是中西方世界在文学批评上的共同追求。
D.在文学传播、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这三个环节中,批评家写小说的优势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2】下列文学批评中,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最好的一项是( )
A.评杜甫诗语言特点:与盛唐诗“音律宏畅,辞采高华,不涉事理,不关典要,清空罔象”的基本特点大不相同。
B.评南宋诗人忧国情怀:对祖国的忆念是留在情感和灵魂里的,好比在树上刻的字,那棵树愈长愈大,它身上的字迹也就愈长愈牢。
C.评《红楼梦》主旨思想:宗旨为悲金悼玉,悲,痛恨意,金,指金人,玉指明朝,《红楼梦》是隐悲金悼明的史实。
D.评《梦游天姥吟留别》创作手法: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域。
【3】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7、默写。
(1)杜牧《阿房宫赋》描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太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居秋暝》中含蓄地表达诗人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生活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双双金鹧鸪。
(6)__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7)____________,山深闻鹧鸪。
(8)蛾儿雪柳黄金缕,____________。
8、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曾记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6)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求贤若渴,为完成统一天下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表现自己渴望摆脱官场,向往回归田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不能饮酒的境况。
(5)《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______,______”两句。
(2)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就去,“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后,提出了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迟疑后才娇羞出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①
[宋]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②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注]①徐君猷,时任黄州知州。②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颈联由景入情,从时空两方面着笔,“万里”“百年”极言空间之广、时间之长,与颔联“无边”“不尽”相互呼应。
B.苏词的上阕写楼中远眺和酒后感受,“破帽”隐喻纷扰的世事和污浊的官场,“却恋头”是渴望超脱却不能如愿的自嘲。
C.苏词下阕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愁”等表露出诗人身处逆境悲观厌世的态度。
D.古代文士大多有诗酒情怀,杜诗写漂泊西南,因病无奈断酒的窘况,而苏词则写贬谪黄州,借洒消忧的情形。
【2】两首诗歌均为秋日登高之作,所写的景物特点及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义牛者,宜兴铜棺山农人吴孝先家水牯牛也。力而有德,日耕山田二十亩,虽饥甚,不食田中苗。吴宝之,令其十三岁子希年牧之。希年跨牛背,随牛所之。牛方食草涧边,忽一虎从牛后林中出,意欲攫希年。牛知之,即旋身转向虎,徐行啮草。希年惧,伏牛背不敢动。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牛将迫虎,即遽奔以前,猛力触虎。虎方垂涎牛背儿,不及避,蹼而仰偃隘涧中,不能辗。水壅浸虎首,虎毙。希年驱牛返,白父,集众舁虎归,烹之。
他日,孝先与邻人王佛生争水。佛生富而暴,素为乡里所怨,皆不直之,而袒孝先。佛生益怒,率其子殴死孝先。希年讼于官。佛生重赂邑令,反杖希年。希年毙杖下,无他昆季可白冤者。孝先妻周氏,日号哭于牛之前,且告牛曰:“曩幸藉汝,吾儿得免果虎腹。今且父子俱死于仇人矣!皇天后土,谁为我雪恨耶?”牛闻之,大怒,抖搜长鸣,飞奔至佛生家。佛生父子三人,方延客欢饮,牛直登其堂,竟牴佛生,佛生毙,复牴二子,二子毙。客有持杆与牛斗者,皆伤。邻里趋白令,令闻之,怖死。
注释:舁:抬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吴宝之”中的“宝”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粪土当年万户侯
B. 纵之顺之
C.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虎方垂涎牛背儿/方延客欢饮
②皆不直之/牛直登其堂
A. ①意思相同,②不同
B. ①②意思均相同
C. ①意思不同,②相同
D. ①②意思均不同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
(2)邻里趋白令,令闻之,怖死。
【4】文中刻画的“水牯牛”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为了2021年珠海中小学校园的一个热词。进入9月以来,各中小学校都紧张热闹地开展了科目训练:跑步、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时间紧迫,学业任务重,训练科目多、难度大等因素给学校师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教育部于2014年7月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要求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你校(统一为“珠江中学”)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建议。
请你以高一学生身份,选择一个对象(校长、体育教师、文化课教师、班主任)写一份建议书,体现你的观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