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括号中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加,加上)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表扬)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斥退) 予虽浩然无所愧作,然微以白文于君亲(文饰)
B.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挽救)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壁奏秦王(启禀)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到,前往) 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延续)
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使亏损,侵损)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托付) 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同“饬”,整治)
D. 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军队)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交往,交际)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拜) 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沿袭)
2、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可怜体无比 秋毫不敢有所近
B.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凌万顷之茫然
C.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汝岂得自由 行李之往来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有数位诸侯国的国君相继成为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中的“缪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B. 班固,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他修成的《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C. 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D.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 , ; , ; , 。李白和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①一个诗风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 ②一个像忍苦载重的犍牛
③一个像狂放不羁的骏马 ④一个深沉悲天悯人
⑤一个诗风清新飘逸,极具浪漫色彩 ⑥一个洒脱魅力十足
A. ⑥④③②⑤① B. ③②⑤①⑥④
C. ⑤①⑥④③② D. ⑤②④⑥①③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宽荣 含意深刻 毋庸赘言 从新认识
B. 漂浮 运筹帷幄 以逸待劳 文过饰非
C. 帅先 生活坚难 面面相觑 非常怛心
D. 驱使 如思如慕 自惭形秽 惊滔骇浪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和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基础。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这社群分裂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的地方去的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在我们乡土社会中,有专门作贸易活动的街集。街集时常不在村子里,而在一片空场上,各地的人到这特定的地方,各以“无情”的身份出现。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当场算清是陌生人间的行为,不能牵涉其他社会关系的。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作的约定。在订定契约时,各人有选择的自由,在契约进行中,一方面有信用,一方面有法律。法律需要一个同意的权力去支持,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须要精密的计算,确当的单位,可靠的媒介。在这里是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
材料二:
2021年12月,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教授注意到,作为城市化过程中衍生的一种新现象,“断亲”似乎越来越多地发生在青年人身上。
“断亲”指的是基于血缘联结的亲戚关系逐渐淡化,一些“90后”“00后”越来越疏于与亲戚产生情感联系的一种现象。“断亲”主要表现为“基本不走亲戚”,而非正式断绝亲戚关系。相关调查显示,越是年纪大的人,与亲戚之间的联系越频繁,关系越密切,越是年轻人,“断亲”现象也就越普遍。
那么“断亲”背后,中国家庭亲缘关系究竟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过去中国社会以扩大家庭为主,亲缘关系较为紧密。由于交通信息相对闭塞,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相对有限,生产生活及情感所需的信任关系和互助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依托各种亲戚关系。因而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戚是最可靠和稳定的社会关系。
进入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性的社会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再加上现代社会中血缘亲朋因拆迁、借贷、财产继承、家庭攀比等造成的心态失衡,亲缘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超越“利益链接”的比重。因此,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重大变迁中,亲戚关系式微是一种客观社会事实。
“内卷”环境加剧。“00后”的独生子女常年游走于各种课堂之中,他们从小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特别是大城市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几乎从小就周旋于各类培训班。休闲生活被极大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久而久之,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亲戚“不在场”或被同学所替代,致使“断亲”成为必然。
城市化与社会流动造成居住地分离。中国开启城镇化进程后,有超6亿人口陆续从乡村迁移到城市,其中超过2亿人口实现跨省市居住流动。远距离流动造成兄弟姐妹分别居住在不同城市。家庭成员居住分离,使他们的下一代从小缺乏对亲戚的亲密接触与频繁交往,亦加速青年世代“断亲”行为。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小家庭独立自主性增强,对传统社会相对紧密的亲戚关系冲击较大。市场经济下的银行贷款和国家先后推动的全民医保、社保,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及大学内各种奖学金、困难补贴、勤工助学等方式,让很多家庭可以不再通过亲戚网络来获得生存和发展资料。这种因经济独立而带来的安全感和衣食无忧的生活方式,直接冲淡新世代青年群体对亲戚之间礼物馈赠的渴求,并在情感上也降低了对亲戚的心理需要,青年世代“断亲”变得自然而然。
互联网时代的青年生活方式更加原子化。生活方式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00后”时代的日常生活,因互联网而改变,也都在互联网中实现。特别是随着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广大的乡村地区也基本上实现网络覆盖,乡村孩子与城里孩子共享同一个互联网世界。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人与人”的生活方式,走亲访友这种长辈坚持的社交方式,已经被青年群体逐渐放弃。“断亲”现象因“网络原住民”沉溺虚拟生活方式的陌生人社交,在现实中不断上演。
(节选自胡小武《“断亲”背后的亲缘关系重构》《半月谈》2022年第6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人一出生就决定他的地,家族世世代代“生于斯,死于斯”,家族血缘就具有地域的涵义。
B.一个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生存就难以保障,就会有人离家到外乡生活,这种新社区就没有血缘关系,是纯粹的地缘关系。
C.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大,不同血缘和地域的人聚居在一起,血缘亲情已被理性支配的契约所取代,所以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
D.契约的完成是权利义务的清算,它需要信用和法律的支持,所以契约一旦签订就必须遵守,否则就难以承受违约的巨大损失。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血缘社会大体上是稳定的,在这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与幼之间就产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权力和强制地位。
B.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
C.现代社会的“断亲”现象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了青年人身上。学缘关系也逐渐取代血缘关系,成了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D.传统中国社会常需要依赖亲戚关系取得互助资源,如今人们获得资源的方式更多元,这也成了青年世代“断亲”的原因之一。
【3】下列选项中,最贴合材料二观点的论据是( )
A.台湾青年演员魏晖倪因为工作留在北京过年,除了为自己备好“一解舌尖上乡愁”的年夜饭,更与岛内家人早早约好“云上”围炉、拜年。
B.在温州农村,婚礼习俗也越来越有文化味了——文化礼堂里张贴着喜字,披挂着红纱,父母致辞叮嘱传承家训家风,全村乡亲踊跃观礼贺喜。
C.“今年读书父母终于不用再帮我向亲戚借钱了。”来自千岛湖的学生戴建征接过杭州福彩中心的5000元助学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D.湖南多家教育类相关上市公司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免费开放在线课程,助力“云课堂”的搭建,保障学生在家学习质量。
【4】中国人一直都看重“同窗”情谊学缘关系。请参照材料二的角度分析学缘关系在中国社会非常重要的缘由。
7、默写。
(1)《再别康桥》中诗人用虹与梦奇异意象写出潭水静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真的猛士,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
(3)《饮酒》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在傍晚时分与飞鸟结伴的诗意生活。
8、书写题
请默写《琵琶行》选段。注意字迹清晰,卷面工整。
从 “大弦嘈嘈如急雨” 默写到“四弦一声如裂帛”。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反证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2)杜甫《登高》中,写诗人目睹苍凉旷远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漂泊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绪。
(3)同是描写赤壁之下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一句描绘月出之后白茫茫的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则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江水的汹涌。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学与思要并重;荀子则结合自身学习体验,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了学与思的关系。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泰山的苍劲与雪色的壮丽。
(3)古代诗文中常以猿猴的啼鸣抒发情思,如:郦道元《三峡》中的“猿鸣三声泪沾裳”,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峡山①寺竹枝词五首(其二)
杨万里
一水双崖千万萦,有天无地只心惊。
无人打杀杜鹃子,雨外飞来头上声。
望清远峡
杨万里
刺船②又入峽山间,江水初平失恶滩。
道是峡山天下险,老夫令作坦涂看。
[注]①峡山:广东北江中宿峡又称峡山、清远峡,千丈峭壁,江流汹涌,舟航时有危险。②刺船:撑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开篇“一水”“双崖”“千万萦”,意象罗列,写出了地势的险要与水流的湍急。
B.第二首诗中,诗人再次经过此地,没有了上一次的“只心惊”,而是坦然地面对险滩恶浪。
C.两首绝句都写了行船经过峡谷的惊险,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D.两首绝句语言简洁,浅显易懂,前者真实地写出了人们面对危险时的常见心理,后者给后人带来启示。
【2】“杜鹃子”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穆公大悦,遂与烛武歃血为誓,反使杞子、逢孙、杨孙三将,留卒二千人助郑戍守,不告于晋,秘班师而去。
晋营于函陵,攻围如故。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烛武对曰:“闻公子兰有宠于晋侯,若使人迎公子兰归国,以请成于晋,晋必从矣。”石申父曰:“武劳矣,臣愿代一行。”乃携重宝出城,直叩晋营求见。文公曰:“若欲我退兵,必迎立公子兰为世子,且献谋臣叔詹出来,方表汝诚心也。”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权詹对曰:“臣闻‘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今晋人索臣,臣不往,兵必不解。是臣避死不忠,而遗君以忧辱也。臣请往!”郑伯曰:“子往必死,孤不忍也!”叔詹对曰:“君不忍于一詹,而忍于百姓之危困,社稷之陨坠乎?舍一臣以救百姓而安社稷,君何爱焉?”郑伯涕泪而遣之。
晋侯见叔詹,喝曰:“汝执郑国之柄,使其君失礼于宾客,一罪也;受盟而复怀贰心,二罪也。”命左右速具鼎镬,将烹之。叔詹面不改色,拱手谓文公曰:“臣见得尽言而死。”文公曰:“汝有何言?”詹对曰:“君侯辱临敝邑,臣常言于君曰:‘晋公子贤明,其左右皆卿才,若返国,必伯诸侯。’及温之盟,臣又劝吾君:‘必终事晋,无得罪,罪且不赦。’天降郑祸,言不见纳。今君侯委罪于执政,寡君明其非辜,坚不肯遣,臣引‘主辱臣死’之义,自请就诛,以救一城之难。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晋国之法,固宜烹矣!”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今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文公悚然,命赦勿杀,曰:“寡人聊以试子,子真烈士也!”不一日,郑伯立公子兰为世子,晋师方退。
(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B.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C.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D.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子,指古代诸侯王嗣子之称号,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的称号。
B.“解”是“解除”的意思,与“庖丁解牛”的“解”字含义相同。
C.寡人,与“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同义,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D.烈士,文中指刚强不屈、有抱负、志向高远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公不仅和烛武歃血盟誓,停止攻打郑国,还派遣自己的将领和士兵守卫郑国,共同对付晋国,衬托出烛武能言善辩的形象特点。
B.为了让晋军撤退,烛武又为郑伯出谋划策,让他接得到晋侯宠爱的公子兰到郑国做世子,从而得到晋侯的谅解,以达到最终撤军的目的。
C.晋侯认为叔詹不仅凭借职权让郑伯失礼于宾客,并且接受了盟约后却又怀有二心,要对他处以死刑,没想到叔詹却不惧刑罚,誓死力争。
D.叔詹和烛武一样,都很讲究谋略。他列举自己在不同时期对郑伯的言行,在晋侯面前树立自己仁智忠勇的形象,最终被晋侯赦免并释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
(2)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今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
【5】叔詹说服郑伯让自己前往晋军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考试,每个人的试卷都不尽相同,谁也不知道正确答案,只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在试卷上努力地书写。有人说,时代和社会是出题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答卷人。有人说,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一事只怀一颗心;有人说,多样的人生会更精彩;也有人说,一生只做好一件事,也是经历过多样人生后的一种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以上内容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