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舟山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

    ①句读之不知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皆不可限以时月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⑥其势弱于秦    ⑦唯利是图  ⑧吞舟是漏

    A. 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B. 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C. ①⑦⑧/②③⑤/④⑥   D. ①②⑦⑧/③④⑤⑥

  • 2、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代表作有 《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C.屠格涅夫,俄国作家,著有《鲁滨逊漂流记》。

    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 3、主持人的主持文稿中将涉及以下词语,他发现有些字音把握不准,请帮忙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一项(     

    A.饥(jǐn)       (kēng)锵        汗涔(cén)          (mò)春

    B.发(chù)       (tán)肉          (xiáng)序          (shěn)笑

    C.(sì)候        (páo)厨          (hāo)             (zhě)皱

    D.(zhà)栏       (zhuì)        (xì)               (zhuàn)

  • 4、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精(suǐ) 延(dàng ) ##dot## 掠(piāo) 强(guō)

    B.妃(pín) 益(bì) 迂(nà) 陶(yě)

    C.恶(zēng) 发(jī) 梁(jǐ) 墙(yú)

    D.朱(tà) 烙(páo) 缩(cù) 衰(tuí)

  • 5、对下面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数罟不入泠池   数:密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惜,珍惜 ④郯子之徒   徒:徒弟,弟子 ⑤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⑥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责备 ⑦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⑤⑥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民的生活情绪

    孙犁

    有一天早晨,我醒来,天已不早了,对间三槐的母亲已经嗡嗡地纺起线来。这时进来一个少妇在洞口喊:“彩绫,彩绫,出来吧,要去推碾子哩。”

    她叫了半天,里面才答应了一声,通过那弯弯长长的洞,还是那样娇嫩的声音:“来了。”接着从洞口露出一顶白毡帽,但下面是一张俊秀的少女的脸,花格条布的上衣,跳出来时,脚下却是一双男人的破棉鞋。她坐下,把破棉鞋拉下来,扔在一边,就露出浅蓝色的时样的鞋来,随手又把破毡帽也摘下来,抖一抖墨黑柔软的长头发,站起来,和她嫂子争辩着出去了。

    她嫂子说:“人家喊了这么半天,你聋了吗?”

    她说:“人家睡着了么。”

    嫂子说:“天早亮了,你在里面没听见晨鸡叫吗?”

    她说:“你叫还听不见,晨鸡叫就听见了?”姑嫂两个说笑着走远了。

    我想,这就是游击区人民生活的情绪,这个少女在生死交关的时候也还顾到在头上罩上一个男人的毡帽,在脚上套上一双男人的棉鞋,来保持身体服装的整洁。

    我见过当敌人来了,女人们惊惶的样子,她们像受惊的鸟儿一样向天空突飞。一天,三槐的二嫂子说:“敌人来了,能下洞就下洞,来不及就得飞跑出去,把吃奶的力量拿出来跑到地里去。”

    我见过女人这样奔跑,那和任何的赛跑不同,在她们的心里可以叫前面的、后面的、四面八方的敌人的枪弹射死,但她们一定要一直跑出去,在敌人的包围以外,去找生存的天地。

    当她们逃到远远的一个沙滩后面,或小丛林里,看着敌人过去了,于是倚在树上,用衣襟擦去脸上的汗,头发上的尘土,定定心,整理整理衣服,就又成群结队欢天喜地地说笑着回来了。

    一到家里,大家像没有刚才那一场出生入死的奔跑一样,大家又生活得那样活泼愉快,充满希望,该拿针线的拿起针线来,织布的重新踏上机板,纺线的摇动起纺车。

    而跑到地里去的男人们就顺便耕作,到中午才回家吃饭。

    没有人谈论今天生活的得失,或是庆幸没死。在他们看来,死就是死了,没死就是活着,活着就是要欢乐的。

    假如要研究这种心理,就是他们看得很单纯,而且胜利的信心最坚定。因为接近敌人,他们更把胜利想得最近,知道我们不久就要反攻了,而反攻就是胜利,最好是在今天,在这一个月里,或者就在今年,扫除地面上的一切悲惨痛苦的痕迹,立刻就改变成一个欢乐的新天地。所以胜利在他们眼里距离最近,而那果实也最鲜明最大。也因为离敌人最近,眼看到有些地方被敌人剥夺埋葬了,但六七年来共产党和人民又从敌人手中夺回来,努力创造了新的生活,因而就更珍爱这个新的生活,对它的长成也就寄托更大的希望。对于共产党的每个号召,领导者的每张文告,也就坚信不移,兴奋地去工作着。

    由胜利心理所鼓舞,他们的生活情绪,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是这样。村里有一个老泥水匠,每天研究掘洞的办法,他用罗盘、水平器,和他的技术、天才和热情来帮助各村改造洞。一个盲目的从前是算卦的老人,编了许多“劝人方”,劝告大家坚持抗战,他有一首四字歌叫《十大件》,是说在游击区的做人道德的。有一首《地道歌》确像一篇“住洞须知”,真是家传户晓。

    最后那一天,我要告别走了,村长和中队长领了全村的男女干部到三槐家里给我送行。游击区老百姓对于抗日干部的热情是无法描写的,他们希望最好和你交成朋友,结为兄弟才满意。

    仅仅一个星期,而我坦白地说,并没有能接触广大的实际,我有好几天住在洞里,很少出大门,谈话的也大半是干部。但是我感触了上面记的那些,虽然很少,很简单,想来,仅仅是平原游击区人民生活的一次脉搏的跳动而已。

    我感觉到了这脉搏,因此,当我钻在洞里的时间也好,坐在破炕上的时间也好,在菜园里夜晚散步的时间也好,我觉到在洞口外面,院外的街上,平铺的翠绿的田野里,有着伟大、尖锐、光耀、战争的震动和声音,昼夜不息。生活在这里是这样充实和有意义,生活的经线和纬线,是那样复杂、坚韧。生活由战争和大生产运动结合,生活由民主建设和战斗热情结合,生活像一匹由坚强意志和明朗的智慧织造着的布,光彩照人,而且已有七个整年的历史了。

    并且在前进的时候,周围有不少内奸特务,受敌人、汉奸、独裁者的指挥,破坏人民创造出来的事业,乱放冷箭。这些事情更激发了人民的智慧和胆量。

    有人愿意充实生活,到他们那里去吧。

    (节选自《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彩绫出洞时头上罩着男人的毡帽,脚上套着男人的棉鞋,在非常时期也注意自己的形象。

    B.敌人来了,来不及下洞的女人们飞跑到地里去,这是危急时刻求得生存的一种方式。

    C.游击区的百姓接近敌人,他们对生死看得很单纯,也格外珍惜创造的新生活。

    D.游击区的百姓都希望和抗日干部交成朋友,结为兄弟,好让自己的未来有个依靠。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善抓细节。从“姑嫂说笑”这一生活场景入笔,引出“游击区人民生活的情绪”这一话题。

    B.文章生活气息浓厚。在躲避敌人扫荡之后,女人们仍能纺线织布,男人们也顺便耕作,富有乡土味。

    C.文章文风朴实。再现了作者在游击区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没有刻意的雕琢,也没有特别的情感渲染。

    D.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掘洞、战斗、大生产等叙述,表现出游击区人民的智慧和热情,展现了战争年代人民的生活。

    【3】文中写到老泥水匠和算卦老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本文符合小说“三要素一主旨”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对这一观点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3)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

    (5)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鸿门宴》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9)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李之往来。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8、名句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能治理好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即使这个国家夹在大国之间,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表现洞庭湖分割吴楚,包纳天地的浩瀚恢宏气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随水流逝,眼前唯有衰飒的自然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营造清亮明洁的境界以喻指自己“表里俱澄澈”。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劝学》

    (2)生乎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从而师之。《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

    (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 10、默写题。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鸿门宴》中樊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5)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东南形胜)词中“____________”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2)《声声慢》中直接抒发愁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3)《雨霖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临别之际分别之人因气结声阻,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面对赤壁惊险壮阔的自然景象,发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却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公而忘私是历代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曾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连用叠词,营造出凄冷、悲凉的氛围,为整首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B.“淡酒”二字,写出南渡之后的词人到处漂泊、衣食无着的悲惨情形。

    C.“憔悴损”明写菊花的枯萎,而实则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D.词人以独守窗前的所见所闻所感,传达出百无聊赖、内心愁苦的情状。

    【2】词人是如何表达“愁”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醉翁亭记》,回答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之者谁 ⑵醉翁之不在酒

    ⑶杂然而前者 ⑷树林阴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文章以“乐”贯穿全文,请联系文中语句,谈谈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

    4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且“乐其乐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用毕生心血,以类似军事化的方式管理学生,逼着学生学习进步,让1804名贫困的山区女生走出大山,改变了原有命运,成就了灿烂人生。张老师制定的校训是:“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则认为,为人父母,与其逼着孩子成为一个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让孩子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跟随自己内心的热爱,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她说:“我家孩子以后开个奶茶店就得了,不行开个煎饼店也行。”

    作为青年,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人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