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甘孜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一种心理学理论认为,要想快乐,一个人必须与另一个人保持亲密关系。然而,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们孤独地度过了他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并且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因此,这种心理学理论一定是错误的。以下哪一项是上面的结论所必须假设的?( )

    A.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们情愿避免亲密的人际关系

    B.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人很少孤独地度过自己的时光

    C.孤独对于哲学家的沉思而言是必要的

    D.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们是快乐的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悉数登场,这些大腕们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B. 在刘心武的新书《<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中告诉读者,全本的《红楼梦》不仅存在过,而且八十回后散失的故事也是可以探佚出来的。

    C.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D. 苏轼,我国文化史上的旷代巨人,贬官之身不苟且,逆境之下有担当,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当作己任,兴修水利,浚湖筑堤,造福一方。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剑舞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B. 樊哙侧盾以撞 太子迟之,  疑有改悔

    C. 拔剑切啖之 夜缒出,见秦伯

    D. 未有封侯赏 而燕见陵耻除矣

     

  • 4、以下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做法,如果还不能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后果将无法想象,这不是危言耸听

    B.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技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C.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D. 他的话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面上说给你听,实际上冲着我来的。

  •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下中国人的就业环境早已不再是大同小异的国有企事业单位。

    而对于创作者、策划者来说,现代职场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则是再典型不过的畅销元素,也就必然成为作者们重要的创作素材。

    市场经济带来的外资、民资企业等新型的就业环境,是此前的中国人从未面临过的新事物。

    职场小说的流行有必然的原因。

    这些新经济机构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其中沉淀下来的传奇和故事,当然值得文学作品去反映;

    另一方面,读者也期待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经验或激励,以缓解自己在职场中面对的巨大压力;

    A. ④③⑤①⑥② B.④③⑤⑥①②   C.④①③⑤⑥②   D.③⑤④①⑥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而《红楼梦》作为经典名著,我们的阅读和研究更应该着眼于文学本身,更应该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对《红楼梦》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认识《红楼梦》的意义不仅仅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也不仅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对个体命运的体验和感叹,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这是超越种族和国度的。《红楼梦》中有生活世界、艺术世界和哲学世界三重世界,《红楼梦》还写了希望、烦恼和无奈失落三个生命历程。

    (摘编自成中英《<红楼梦>的世界、人生和艺术》

    材料二:

    《红楼梦》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可借鉴的艺术典范。在中国古典小说乃至世界文学史领域里,它达到了高峰。《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入化、浑朴天成。小说中表现出的唯物观、辩证论、发展论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

    《红楼梦》成书迄今已200多年,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它不仅感动了中国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视与喜爱。《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感动了不同民族的读者。

    其《红楼梦》即梦断红楼、梦逝红楼之意,《红楼梦》的创作以贾、史、王、薛(谐音理解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贵族大家庭为背景,叙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曹雪芹试从时代精神演进及其与社会实践互动的角度切入,把握当时的历史发展的主线与脉络,达到了对艺术性、文学性、思想性协调统一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红楼梦》融政、经、文、艺、史、哲、理、法、医、社会、建筑、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孔儒、李道、释佛、玄学以及伦理于一炉,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产物,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不是死的小说,而是有时代精神活跃其间的“活”的化身。

    “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东方三大显学。红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一览无余。

    (摘编自李海林《<红楼梦>赏析》)

    材料三:

    《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读《红楼梦》,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许多人把《红楼梦》摆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一段,若有所悟,每次感觉都那么不同。

    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

    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们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

    多读几次《红楼梦》,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会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

    (摘编自《蒋勋说<红楼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学”是东方三大显学之一,其研究集中在人物、医药、法律、饮食、服饰、园林等等微观方面。

    B.《红楼梦》因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感动了很多人,所以乃至在世界文学史领域里都达到了高峰。

    C.《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因为我们不只是在读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我们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人生。

    D.《红楼梦》的作者不喜欢妙玉。小说中的妙玉家道败落,出家为尼,孤芳自赏,心中积压着郁浊的苦闷。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阅读研究《红楼梦》应立足于小说的社会背景、情节故事和人物命运,不能忽视文学本身。

    B.《红楼梦》的内容包罗万象,既是思想小说,又是社会、经济、政治小说,读者可以从中各取所需。

    C.《红楼梦》呈现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作者引领我们理解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去悲悯和包容。

    D.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对谁都没有恨,对丫头、仆人也尊重、欣赏,这体现了宝玉善良、顺从的性格。

    【3】《红楼梦》风靡世界,感动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读者,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创作登峰造极,出神人化,浑朴天成。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B.《红楼梦》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数十种续书,被翻译成了各种文字,方便阅读。

    C.《红楼梦》是中国18世纪中叶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内容丰富,思想性强。

    D.《红楼梦》的意义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历程之中,存在于观照现实生活之中。

    【4】如果有人向你了解《红楼梦》,请你结合材料二用一句话介绍这部著作。(不超过60个字)

    【5】在《红楼梦》十二钗中,林语堂为什么最喜欢探春?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白居易《琵琶行》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

    (2)李商隐在《锦瑟》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表达荀子中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按要求填空。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____________,毋吾以也。居则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千乘之国, 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____________。”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贤才喻为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对贤才来归的渴望。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有相同之处。

    (3)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对听者反应和江中月影的描写,侧面表现了琵琶女的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作者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现生死观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描写在江面上饮酒诵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面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此诗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而作。

    1这两首诗都写登岳阳楼,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相同的。试作简要分析。

    2在李诗的颈联、杜诗的首联中任选一联,对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 校

    黄宗羲①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捶鼓,请起李纲②。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论者乃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③陈、欧,正坐破坏学校所致,学校之人乎!

    (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宁波余姚人,曾为东林党人,是“复社”领导人之一。②李纲:字伯纪,北宋邵武人,曾因力主抗金被罢官。③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编入当地户籍加以管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阎之细 闾阎:民间

    B.则群以为非 擿:指摘

    C.一切之俗吏 委:抛弃

    D.而反学校之人乎 咎:责备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学校,所以养士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而后设学校意始备出 师道不复可知矣

    C.天下之是非一出朝廷其身也,则耻师焉

    D.反咎学校之人乎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B.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土/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C.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D.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宗羲认为学校除了养士的职责外,更重要的任务是独立地评判政治是非。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断,而应交由学校评议而定。

    B.在“学校”篇中,黄宗羲对学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摆脱了士大夫忠君思想的束缚,使学校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显示了其思想的革命性。

    C.黄宗羲引用东汉时太学兴盛和宋代诸生干预朝政的事例,既论证了学校应该具有议政功能,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所处“衰世”政治的影射与抨击。

    D.黄宗羲关于学校职能的思想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只能是一种理想,但是他的让庶人议政的观点,对封建专制制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

    (2)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报根据要求作文。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