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廊坊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清朝名臣谢济世,一生四次被诬告,三次入狱,两次被罢免官职,一次充军,其经历之坎坷,令人不忍卒读

    B. 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布置“萨德”反导系统,无疑火中取栗,这样做定会使自己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C. 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换取新中国温暖的阳光,自己却在黑暗中心甘情愿地忍受着百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死得其所

    D. 那里地处热带,白天太阳灼人,街上不见人影;夜市则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货架和地摊上,物品琳琅满目。

     

  • 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便(bì)             然(wèi)          (fàn)南             汗涔(cén)

    B.(zhòng)音        (quē)秦             目(chēn)        自牧归(yí)

    C.(xíng)                 (duó)          (zǔ)            前合后(yǎn)

    D.罪(qiān)          (zhōu)生            (gū)               (màn)嗟荣辱

  • 3、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B.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B. 教育培训机构往往以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民奥数等模式,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从而提高考试成绩,以此获得家长的认可。

    C. 从全国目前已获得助学贷款的学生数量看,大约只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5%,与全国高校15%的贫困生比例仍有差距。

    D.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项目,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和巴基斯坦政府本着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建设的。

  • 5、下列有关课本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A.《反对党八股》逐条剖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既各有重点,又互有联系,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文章大量使用比喻,多处使用排比,都显示了毛泽东高超驾驭语言能力。

    B.《拿来主义》首先将不同现象进行归类,从批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到确立“拿来主义”的观点,步步深入,破立结合。

    C.《红烛》这首诗中,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的对反动派的劝诫:不怕牺牲,无私奉献。

    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句式自由,节奏鲜明。诗人以大胆的想象营造了壮阔、恢弘的意境,表现了进取乐观的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面对重大灾害、困难,文艺的作用不言而喻。文艺界抗击疫情主题MV《坚信爱会赢》推出后,官方微博点击量一天内突破900万,之后在多家网络视频平台上线,在二十家卫视和百余家地方电视台播出。这一现象反映了优秀的文艺作品在鼓舞斗志、慰聚人心方面的独特作用。面对严重的灾害,文艺工作者该如何更好地搞好创作、不辱使命呢?

    首先,应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疫情防控斗争中的精神气象。这次疫情危害严重,可能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段令人难忘的插曲,也使主旋律更为激越。全国人民用切实的战行动映射出昂扬向上、共克时艰的时代精神气象,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厚底蕴。比如,一批批医护人员离开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子女奔赴抗疫一线,千里之外的菜农驾车将万斤蔬菜捐献运送到疫区,年轻护士因长时间的封闭工作疲惫不堪却仍然冲锋在前、恪尽职守……全国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战胜疫情努力着、奋斗着,体现出整体组织性和个体自觉性的高度统一,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正像歌曲《坚信爱会赢》所说,长江黄河水流长,我们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力量

    其次,应致力于身临其境的感发和形象真切的表达。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身临其境、有感而发。身临其境并不是说一定要涉身疫区,其中的关键,是用真情去体会,用真爱去触发,把其中带有普遍性的、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共鸣和深刻触动的精神内涵、炽热情感表达出来。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谱写《红楼梦》组曲之时不可能穿越到古代,但这并不影响他写出名篇佳作,关键在于对内容的深入体悟,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二是形象生动的表达。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思想倾向应由情境和情节本身产生出来,而不应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应该通过情节发展本身生动活泼地仿佛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立象以尽意,也是这个意思。面对疫情的创作也是如此,应用生动的形象、词句、情节、旋律去描绘、表达,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宣示、口号上。近日一幅《全国美食为热干面加油》的漫画被网友大量转发、点赞,正是形象化表达的功效。

    最后,应抱有更为高远的艺术理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成长的历史是在不断战胜灾难中前进的,一方面抗击疫情促使全国人民更加团结一致,彰显了制度的优势和人性的光辉;再者,战胜疫情的经历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进一步提升精神高度、完善文化心理结构的契机。疫情中当然也暴露出了一些价值观的落后和社会治理的短板,显现出一些人精神境界的低洼和公德意识的薄弱,这些都可以在高远的艺术理想中,通过恰当的艺术形式去对比、去反思、去呈现,给人以灵魂的触动和警醒;抱有远大理想,同时也会促进当下以团结鼓劲为主的创作水平的提升。这二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都是在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动能,为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提升增添新的力量。

    (摘编自袁正领《如何把握战主题下的艺术创作》,有删改)

    材料二:

    作家艺术家如何才能筑就高峰?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史,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丰厚灿烂的文化积淀,广阔生动的当代生活,这些都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当然,筑就高峰还需具备多方条件,比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与读者进行充分交流;与时代保持密切联系,到时代的深处、生活的腹地中去思考,等等。更关键的是作家艺术家的胆识和努力,作家艺术家要有贡献鲜明时代气息的独特审美创造,对艺术创作始终保持热情,潜下心来,不被功利主义左右。

    时代是一条大路,作家就像一驾车,这驾车必须在路上行驶。作家要穿透纷纭驳杂的表象,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并把自己的思考通过作品交付给读者,启迪人们认识生活,理解时代。这是作家的天职,也是文学的天职。

    (摘编自《冯骥才专访:作家艺术家要勇担时代责任》,有删改)

    材料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以表现时代、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书写着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

    新时代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在叙事艺术、影像质量、表演水准、艺术风格上都实现了跨越式进步。然而,当下现实题材创作包括某些现实主义电视剧作品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在题材拓宽的同时,精神内涵却日益稀薄,在不同题材类型中都存在以情感表现填充或置换社会现象的问题。如《亲爱的翻译官》等时尚职场剧所展现的职场与真实职场存在隔膜。此外,亟待提升的还有创作中的艺术真实性和身临其境感。如果说细节不真实还是艺术功力不足的表现,而作品局部真实却整体虚空等问题,就不只是艺术功力的问题,它损害的是揭示真实的审美价值与艺术功能。值得关注的还有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中典型人物形象较少,人物符号化、定型化、泛偶像化等问题。现实主义创作不是对生活的同格化描摹,它需要对现实进行提炼和概括,需要塑造一批紧扣时代发展,生动鲜活且具有说服力的典型人物形象。最后,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的价值观、道德观,与以网文IP为基础的流行价值认知及公德意识之间存在较大冲突。许多作品虽然影调唯美,但却缺乏真实的质感之美,且在价值观上过度迎合年轻观众的流行认知,如颜即正义的感官崇拜、金钱权力迷恋、耽于梦想等;只有少量作品如《春风十里不如你》《如果蜗牛有爱情》《一起同过窗》有着较强的生活实感,体现了青年人应有的思想格局。

    (摘编自戴清《现实主义电视剧创作如何才能羽翼丰满》,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疫情,无论是鼓舞士气,还是慰聚人心,文艺都不能缺位;文艺工作者应不辱使命,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抗疫斗争中的精神气象。

    B.全国人民用自己的方式为战胜疫情努力着,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在重大考验面前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舍身忘我、自信自强的精神意蕴和风貌。

    C.“身临其境”需要创作者涉身疫区,对创作内容进行深入体悟,用真情去体会,用真爱去触发,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D.由恩格斯的话我们可知,艺术表达要想具有感染力,引发人们共鸣,应该是具体的、鲜活的,而不该是抽象的、概念化的。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击疫情促使全国人民更加团结一致,彰显了制度的优势和人性的光辉;战胜疫情的经历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进一步提升精神高度、完善文化心理结构的契机。

    B.作家艺术家要筑就创作高峰,需要具备多方条件,其中,作家艺术家的胆识和努力非常关键。

    C.“时代是一条大路,作家就像一驾车,这驾车必须在路上行驶”形象地阐明了作家与时代的关系,作家要勇担时代责任,这是作家的天职。

    D.有些作品因为在价值观上迎合年轻观众的流行认知,导致缺乏真实的质感之美,如“颜即正义”的感官崇拜、金钱权力迷恋、耽于梦想等。

    【3】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电视剧以表现时代、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书写着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下列说法,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A.《鸡毛飞上天》全面呈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城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了改革大潮中人们观念的转变。

    B.《虎妈猫爸》《小别离》试图探讨当下的教育问题,却因剧情中存在过多的情感纠葛而阻断了对教育的忧思。

    C.《小镇大法官》《阳光下的法庭》以法官的工作和生活为重心,表现了现代法制精神与人文情怀之间的关系。

    D.《黄大年》《太行赤子》以先进人物为原型创作,用朴实无华的镜头组接,体现了主人公“深扎”的精神风貌。

    【4】三则材料中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特点。

    【5】请结合材料,谈谈以抗疫为主题的作品应该如何克服当下现实题材创作中存在的不足。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 , _____

    (2)看万山红遍,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既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

    (2)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最后两句“____________”祝福语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表现了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绵延不尽的乐声之美。

    (4)陶潜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束缚,终于返归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个小国,他用三年时间,“______________”;至于礼乐教化则“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了阿房宫楼阁众多、不计其数的情形,其中展示出“走廊”和“屋檐”的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写作者荡漾江中,与水中的生物和岸上的动物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泰山记》中描写作者登上山顶看到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天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在《师说》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叙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

  • 11、补写空白处的句子

    (1)《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因为思念男子而登高远眺的诗句是  

    (2)《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婚后日夜辛苦劳作的诗句是  

    (3)《诗经·卫风·氓》中劝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4)《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诗句是  

    (5)《离骚》中表明诗人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诗句是

    (6)《离骚》中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作者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诗句是  

    (7)《离骚》中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诗句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选自《诗经·秦风》)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从诗的意境看,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歌唱,显示出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B.诗中描写的这支军队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同仇敌忾,互相团结,抗击敌人。

    C.这是一首出征三部曲。诗中的“同仇”借作“偕行”,充分表现了秦军的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奠定了诗篇慷慨高亢的基调。

    D.《无衣》是一首赋体诗。赋就是铺陈,它在一咏三叹中突显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昂扬斗志,也在一咏三叹中展现出艺术魅力。

    【2】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

    对曰: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三川:韩地,以其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而得名。西海:指蜀国。九鼎:九个青铜大鼎,相传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

    【1】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今夫蜀,西辟 斯天下民至焉  

    B臣请谒 皆出于此乎  

    C而天下不为暴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D以鼎楚,以地与魏 彼年相若也

    【2】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说明司马错伐蜀而不伐韩、周的原因的一项是(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

    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   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3】下列有关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秦国的攻伐对象应该是蜀还是韩、周的问题上,张仪与司马错的意见针锋相对,张仪的观点没有被秦惠王采纳,主要是他对张仪争名”“争利的狭隘观点表示反对。

    B司马错赞同张仪的有关蜀地位置、地位等的论述,但他比张仪分析得更加透彻,更能看到统一该地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扩地富民,还在于获得舆论支持。

    C司马错认为不能先攻打韩、周,一是因为攻打他们会引起诸侯的反对,使自己陷于矛盾之中,二是考虑到秦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的不利因素。

    D战国时代的谋臣大都能言善辩,本文中司马错的语言体现出其朴实无华、见解精辟的特点,透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沉着冷静、深谋远虑的谋臣形象。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3)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什么是好的教育?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唐江彭说:教育要培养学生做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

    材料二   有人说,一个国家的今天,看经济;一个国家的明天,看科技;一个国家的后天,看教育。

    材料三   会阅读,会表达,会生活,有信仰。

    ——某中学文科基地宗旨

    材料四   没有素质就没有明天,没有分数就没有今天。

    ——教育的现实

    假如你的同学小张生活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动力,不知道到学校来做什么,请你以同学的身份,给小张写一封信,谈谈你对教育、对人生的看法,劝勉他(她)健康生活,学会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