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①原句,②缩句)中,缩句的意思与原句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①祖父正在找五十年前的照片。②祖父找照片。
B.①学业的精深造诣来自勤奋。②学业来自勤奋。
C.①伏尔泰直接面对这种轻薄无聊而又凄惨忧郁的社会。②伏尔泰面对社会。
D.①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②立场是明确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代会下 3 时开幕,不 2 时,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就站满了严阵以待的记者。
B. 他平时加强各种锻炼,并记下训练笔记,朝夕苦练,在全国狙击作战骨干集训比武中百步穿杨,以951.5分的总成绩夺冠。
C. 刘和珍等是在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
D. 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有人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光明 磊落、求全责备自己的。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是填词用的曲调名,不同的词牌在句数、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如“沁园春”。
B.新诗,又叫今体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如《再别康桥》。
C.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
D.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等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不讲究韵律,写作方式灵活。《记念刘和珍君》《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都是写人记事的散文。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纤细(xiān) 淇水汤汤(shāng) 驯熟 横槊赋诗
B.祈祷(qī) 周公吐哺(pǔ) 陨落 坚如槃石
C.枕藉(jiè) 载歌载舞(zǎi) 颓废 繁茂苍绿
D.守拙(zhuō) 蓊蓊郁郁(wěng) 流览 夙兴夜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远离了书的滋养,学生精神的土地就会板结,情感的田园就会荒芜,心灵的泉眼就会枯竭,最终难免视野狭窄,境界不高。
B. 朝鲜向张盛日和牛笑授予了语言学博士学位,以表彰他们为纠正外国人在实践中学习朝鲜语时出现的误用现象的方法作出的贡献。
C. 多地区遭遇洪灾,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提醒整个社会在天灾难测之外,是否还存在不能回避的人祸因素发人深省。
D. 每一件青铜器如果说都铭记着一段尘封的历史,那么青锕器修复工作便是将这些破碎的记忆重新拼补起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年礼物
侯发山
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
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这也是刘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
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
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受电话。
又是这句话。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你弟弟他们今个儿去镇上赶集了……”
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
“姐,你别生气啊。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
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
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5年第9期)
【1】小说开头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2】小说在刻画李娟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曹操《短歌行》中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悲凉而又壮阔的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至死不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采集荷叶、荷花来制作自己的衣服,以此表明自己高洁品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6)文艺作品往往借助丰富的形象表达作者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真实,《雷雨》就创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生动的人物,如善良的鲁侍萍、自私的周朴园等。曹禺的其他作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是如此。
10、(1)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马谏议书》作者说自己变法之前就预料到会招致的后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_________”,根本目的是“_________”,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1】【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军函陵 军:驻军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 夫晋,何厌之有 厌:讨厌
D. 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文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称。
B. 文中“吾不能早用子”中的“子”,是对古代男子的尊称。如:孔子、老子等。
C. “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帝王的谦称。类似的谦称还有不谷、孤。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人,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用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泰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的道路是坎坷的,也是平坦的;成长的色彩是单调的,也是多彩的;成长的不仅有身体,更有思想……成长中,你一定有很多的故事、情感与感悟等与大家分享。
请以“成长中的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文体为记叙文;③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写成诗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