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德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函陵,秦军氾南   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③吏民,封府库

    ④项伯杀人,臣之   ⑤顷之未发,太子之   ⑥使使以大王

    ⑦头发指,目眦尽裂   ⑧粪土当年万户侯

    A.①②③/④⑥/⑤⑧/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C.①③/②⑦/④⑤/⑥⑧ D.①③/②⑦/④⑥/⑤⑧

  •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请教,要做到不耻下问

    B. 扎西在数学课上看语文,而在语文课上看数学,真是学而不厌

    C. 高中生要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D. 巴桑真的很喜欢读中外名著,简直是执迷不悟

  • 3、中国队20号前锋一脚远射,令对方门将_________,皮球正入网中。

    A.措不及防

    B.猝手及防

    C.猝不及防

  • 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着《中国好声音》节目越来越火,学员身上的谣言也开始风生水起,横行网络。对此,节目组表示将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B. 这一恶性案件发生后,上级领导下达了限期破案的指令,公安机关立即倾巢而出,设卡排查,不久,就抓获了几个主要的犯罪份子。

    C. 朱先生年幼时,经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D.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有些国家提高关税壁垒,实施以邻为壑式的自保政策,最终也将损害本国利益。

     

  • 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暗哨

    徐凤林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

    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个南满省委直属的编辑部,除了发布党的最新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皮、猪皮等。收来的皮,张皮匠先要放到木头床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7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口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几个日本兵看得心痒,非要自己试一下新做的靰鞡鞋,穿上后蹦了两下,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噘着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节选自《张皮匠抗战》)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暗哨”意蕴丰富,耐人寻味。东日文信布下暗哨想找到抗联的人,没想到给抗联报信的暗哨就在他眼皮底下。

    B.小说开头“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C.小说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文中通过写东日文信的心理活动,使读者的情绪随着东日文信的疑虑揣测而起伏。

    D.小说的细节描写增强了内容的神秘感。文中通过描写张皮匠“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表现了东日文信的迷惘与困惑。

    【2】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用较长的篇幅介绍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用星宿分野由秦入蜀难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从婉转流利到滞涩不畅这一变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作者认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内心想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当时的人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___;对自身:____________

    (6)《锦瑟》中运用鲛人泪珠、良玉生烟的典故,表现理想可望而不可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马嵬》中写唐玄宗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过秦论》中采用比喻句写陈涉起义影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秋兴八首》(其一)中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过秦论》中体现始皇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1)《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回应门客谏言,体现其“高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在雨的哀曲里, 散了她的芬芳。(戴望舒《雨巷》)

    (4)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   。(戴望舒《雨巷》)

    (5)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6)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徐志摩《再别康桥》)

    (7)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8)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战国策》)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骨气是人之脊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傲岸,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都是骨气的表现。

    (2)荀子《劝学》中说将直木烤成符合圆规的曲度,“____________”,也不能够再使其恢复原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告诫我们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

    (3)“酒”与诗文结缘,似乎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听蜀僧濬弹琴》中“客心洗流水”一句,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这个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用典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文中也常常被用来含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曹操《短歌行》中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人才的思慕与渴望。

    (2)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锦瑟》一诗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6)《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杜甫写此诗时,距755年(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这是杜甫深为忧虑的事。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上元元年三月,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当时他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长驱”一词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五六年”则是说遭受战乱之久。

    B.颔联中的“衰”既指草木盛衰变易,也与下句的“老”呼应,暗比诗人飘零憔悴。

    C.颈联主要描写了几个生活细节,以叙述为主,写得具体生动,基本没有抒发情感。

    D.尾联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句子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杜甫胸怀的开阔。

    【2】诗的标题“恨别”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起义前别父书

    方声洞

    父亲大人膝下:

    跪禀者:此为儿最后亲笔之禀,此禀果到家,则儿已不在人世者久矣。儿死不足惜,此次之事,未曾禀告大人,实为大罪。故临死特将其就死之原因为大人陈之。

    窃自满洲入关以来,凌虐我汉人无所不至。迄于今日,外患逼迫,瓜分之祸,已在目前,满洲政府犹不愿实心改良政治,以图强盛;仅以预备立宪之空名,炫惑内外之视听,必欲断送汉人之土地于外人,然后始大快于其心。是以满政府一日不去,中国一日不免于危亡。故欲保全国土,必自驱满始,此固人人所共知也。儿蓄此志已久,只以时未至,故隐忍未发。迩者海内外诸同志共谋起义,以扑满政府,以救祖国;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事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只以大人爱儿切,故临死不敢不为禀告,但望大人以国事为心,勿伤儿之死,则幸甚矣!

    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儿已廿有六岁矣,对于家庭本有应尽之责任。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身家亦不能保,即为身家,亦不能不于死中求生也。儿今日极力驱满,尽国家之责任者,亦即所以保卫身家也。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则儿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矣!惟从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为大人分忧,甚为抱憾。幸有涛兄及诸孙在,则儿或可稍安于地下也。惟祈大人得信后,切不可过于伤心,以碍福体,则儿罪更大矣。幸凉之!

    兹附上致颖媳信一通,俟其到汉口时面交,并祈得书时即遣人赴日本接其归国。因彼一人在东,无人照料,种种不妥也。如能早归,以尽子媳之职,或能轻儿不孝之罪。临死,不尽所言。惟祈大人善保玉体,以慰儿于地下。旭孙将来长成,乞善导其爱国之精神,以为将来为国报仇也。临书不禁祈祷之至。敬请万福金安

    儿声洞赴义前一日禀于广州城

    【1】下列各项中画波浪线的字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次之事,未曾禀告大人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以今日事势观之

    B.故临死特将其就死之原因为大人陈之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

    C.迩者海内外诸同志共谋起义                              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D.即为身家,亦不能不于死中求生也                 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跪禀者,子女写信给父母时用的敬辞,表示有所陈述、禀告。

    B.此次之事,文中应指方声洞参加广州起义这件事。

    C.预备立宪,指1908年清廷颁布《饮定宪法大纲》,以九年为预备立宪时期。

    D.万福金安,古代官宦之家对长辈表示恭敬的问候请安,和“稽首”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声洞认为国家形势非常严峻,外敌当前,清政府却玩弄虚假改革,不能真心改良政治,所以当务之急是推翻清政府。

    B.方声洞指出这次起义意义重大,对比“事败”“事成”的影响,委婉表明愿以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民众的新生和觉醒。

    C.方声洞在信的最后,希望能将妻子从日本接回,替自己尽孝,并盼望方贤旭能成为爱国之人。这样以家庭亲情收尾,感情深沉真挚。

    D.这封给父亲的诀别书中,方声洞以挽救国家危亡之大义劝慰父亲,充分表现出他的深明大义与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儿蓄此志已久,只以时未至,故隐忍未发。

    (2)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则儿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矣!

    【5】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将一己之爱扩展到普天下之爱,表达了牺牲个人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崇高情怀,而本文也以“家国”关系表达出深沉的爱国激情。请概括方声洞家书中关于“家国”的理念。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十九大报告写道: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你们是见证中国由大到强的一代人,见证中国富强梦想的一代人。你对报告中的这些内容有何感想?请根据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