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过许多咏梅的诗句,那些看似婉转清扬的花朵,总蕴含一份冷月的孤独。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无依时,梅宛若亲友良朋,与你相知如镜。
①有一种与世隔绝的空灵和纯净 ②也有了不同的性情和命运
③繁闹疲倦时,梅有如素影清风 ④而梅在不同诗人的笔下,有了不同的风骨和傲气
⑤片刻便让你安静下来 ⑥世人爱梅,是觉得梅在烟火人间
A. ②③④⑥①⑤ B. ②④③①⑥⑤ C. ④②⑥①③⑤ D. ④③⑥①②⑤
2、下列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闻寡人之耳者
B.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C. 既东封郑
D. 吾妻之美我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针对网友用恶搞的方式杜撰名人名言,最近上线了“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测系统”,网友可以通过检索“鲁迅说过的话”,查看名言是否为鲁迅所说。
B.五一假期,在人山人海的峨眉山景区,一位年近六十多岁的男子,用滑竿把97岁的母亲抬上了峨眉山金顶,这份孝心让众人感动。
C.最近,微信在“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中新增的“最近一个月”,网友纷纷点赞:三天嫌少,半年嫌多,一个月刚刚好。
D.德云社演员发起“水滴筹”的事件引发广大市民热议,随后水滴筹平台发表声明提醒大家,是否资助取决于个人意愿,平台并不能保证信息的完全真实。
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他生未卜此生休 卜:预料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查,检验
C.银瓶乍破水浆迸 乍:突然
D.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5、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然,籍何以至此。
A. 大王来何操 B.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 多于南亩之农夫 D. 予羁縻不得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审丑”是一种喜忧参半、复杂多变的情感行为。真正的艺术“审丑”,是深层次地发掘貌似“丑陋”或“丑恶”现象背后的内在缘由,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是刨开“坏种们的祖坟”,让观众们发出会心的微笑。
当人们换一个角度来观察事物,思考人生时,对美学领域里出现的问题进行逆向思维,从“审丑”的价值与意义上来审视包括电影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叙事类作品时,其在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以往的独特之处,便一一显现出来。在文学领域里,丑不是作为美的补充,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感性形态存在于作品中。首先是波德莱尔率先把审丑引进了诗歌创作,其于1857年创作的诗集《恶之花》,被后世评论家们称之为“绽放于地狱边缘”。波德莱尔可以说是西方社会第一个大规模地真正到社会和个人意识的深处去发现和表现丑的诗人。这部作品标志着西方文艺进入了全面审丑的时代。紧随其后,人们精神世界中被压抑许久的情感,非理性的冲动等等,都一下子成为了文学表现的主要内容,其中涌现出了许多审丑倾向明显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打破了艺术单纯以反映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规范,将丑也纳入了艺术表现生活的范畴之中。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是剧作家早期创作由喜剧转向悲剧的代表作之一。主要人物夏洛克拥有一切可恶之人身上所具有的全部品性,他唯利是图、爱钱如命,但因为种族的原因,他又在社会上无时不遭受到无理的排挤和歧视,忍受着不平等的法律待遇。其中的第四幕第一场是这部著名喜剧的高潮部分,全剧的戏剧冲突几乎都集中在这场戏里。莎翁在这一场剧中巧妙地运用穿插、对比与悬念等剧作技巧,采取正面描写和侧面表现相结合的手法,将仁慈与凶残,友谊与仇恨,宽容与狭隘,善良与邪恶,都一一进行了形象、生动的对比,冲突跌荡起伏,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命运引人思索,全剧的主要矛盾和人物塑造在痛快淋漓的喜剧气氛中得以圆满解决,同时作者的审丑深意也在观众的沉思中许久回味。
(摘编自王伯男《审丑——美学评价的逆向思维》)
材料二:
人类审丑的历史与审美一样久远,审丑异化却是发生在大众文化来临的时刻。
“市场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经济学也正在成为一个帝国领域。今天,买卖的逻辑不再只适用于各种商品,而是越来越主宰着我们的生活。”文化也不能幸免。大众审丑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泛经济主义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审丑逐渐成为受价值规律驱动的产业,审丑活动中的营销性色彩不断增强,丑角卖力扮丑以获得公众关注,甚至不惜以自身名誉为代价来追求成名后的巨大利益。审丑文化的商业化发展反映了资本的巨大力量在文化领域的蔓延,必然导致文化的非营利性逐渐淡化,文化所能具有的教化和滋养人格的能力下降。在大众文化的审丑异化中,人们对丑的定义和评判标准都让位于经济效益的攫取,这使审丑文化的发展与其弘扬美的初衷背道而驰。
网络新媒体以其传播及时性、进出低门槛,使得大众文化的资源共享异常便捷和迅速。网络这一虚拟世界成为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共生共存的自由空间,并且以迅雷之势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之中。审丑文化滋生并迅速蔓延,在很短时间内反馈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对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产生直接影响。社会民众对审丑文化泛滥起初抱以求得新鲜的态度,在缺乏相对监管和自律的网络环境中,这种新鲜慢慢变成沉浸于娱乐麻醉而不自知。目前网络新媒体在信息过滤和利益获取上仍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对审丑文化的肆意炒作加快了空洞化大众审丑文化的泛滥。
真善美作为人类追求的至高境界,也应是审美主体确立人生价值目标的基准。在良性运行的公共社会之中,对真善美的基本评判标准是能形成共识的。但大众审美主体的私人化倾向体现为从个人自我的角度对美丑作出评判与取舍,个人的喜好羞恶取代了公共性的社会道义和伦理准则。盲目追求的感官快乐与不断膨胀的私人欲望合谋扮演了大众审丑文化空洞化的罪魁祸首,我们看到的是扮丑卖丑者的表演和观丑捧丑者的围观合力共谋的结果,这种原子化个体的狂欢背后是真正具有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的自我的消亡,是在道德对话中促成互动性伦理空间的彻底式微。
美和丑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同属于人类自我理性认知的范畴。在长期的扬美抑丑的文化进程中,人们深受审美思维方式的影响,同时审美对象越来越趋于标准化,难免产生审美疲劳,加上逆反心理的催化效应,个性奇特的丑更能以感觉刺激上的快感抓住大众眼球,激发人们内心的阴暗甚至病态欲求。随着当今世界“吸引力经济”的发展,审丑带来的经济利益导致审丑文化的错位和爆发式的发展。同时,长久的审美文化使人们的思维方式深受审美机制的同化,在短时间内健全理性的审丑文化认知难以建构。大众审丑文化的迅速发展充分暴露了人在审美认知和诉求上充满异质性偏好的逆向性需要。
(摘编自韩升、赵玉枝《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正的“审丑”艺术,是一种复杂多变的情感行为,是深入发掘貌似“丑陋”或“丑恶”背后的内在缘由。
B.《恶之花》标志着西方文艺进入了全面审丑的时代,因此后来涌现出了许多审丑的名篇佳作。
C.审丑文化的商业化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非营利性逐渐淡化,以及文化所能具有的教化和滋养人格的能力下降。
D.大众审丑文化空洞化的主要原因是盲目追求的感官快乐和不断膨胀的私人欲望的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美学领域里出现的问题进行逆向思维,可以显现出“审丑”的价值与意义。
B.作家的创作由喜剧转向悲剧,有利于作者的审丑深意引发观众沉思与回味。
C.人们对丑的定义和评判标准让位于经济效益,能使审丑文化向弘扬美的反方向发展。
D.逆反心理的催化效应是个性奇特的丑能以感觉刺激的快感抓住大众眼球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内容,以下哪部作品的主人公不具有审丑艺术价值( )
A.《变色龙》
B.《阿Q正传》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D.《装在套子里的人》
【4】结合材料二概括审丑异化发生的原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________________,以美人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再写__________________,以曹操军队的惨败衬托周瑜的军事才能。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接抒发了自己不会向权势低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认为婚后生活错不在己,于是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谴责男子没有准则,反复无常,感情不专。
⑵《诗经·氓》中女主人公静下心思考过后,痛斥男子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个限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⑸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诗篇,即文中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⑻越陌度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短歌行》)
⑼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一)》)
⑽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求之不得,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
(3)水何澹澹,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4)舳舻千里,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6)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7)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对偶句写出了秦人毫不珍惜掠夺的珍宝,生活极度奢侈。
11、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6)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
(7)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行岚州①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①杜审言于公元645年中进士后,因公务赴西北,往返两次途经岚州,写了这首五言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春寒料峭的特点,为诗歌奠定了凄楚悲凉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中“花不发”“雪仍残”暗寓和别处的比较,借春天里两次经过岚州的所见之景凸显其春晚气寒。
C.尾联“促征鞍”运用借喻手法,写诗人尽管为山水美景所吸引,却因公务在身而不管前路艰险催马前行。
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美丽山水的赞赏,也有在艰险之中奔波劳碌的悲情。
【2】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2】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貌美和受宠。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用比的手法,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楚辞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中,“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它或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D.前人认为传统诗歌中有一种寓比于兴的比兴方式,是比兴合于一体,故兴即比,所指兴都是比的意思。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4、请以“谈习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和套作。请注意厘清概念,有效展开论证层次。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