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成都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西望夏口   ②项伯杀人,臣之   ③问其   ④鱼虾而友麋鹿   ⑤而其愈奇 ⑥有泉出 ⑦映左右   ⑧幽壑之潜蛟   ⑨少长咸集   ⑩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A. ①⑥/②⑤⑧/③⑨/④/⑦⑩   B. ①⑥⑦/②⑧/③⑨/⑤/④⑩

    C. ①⑥/②⑧/③⑨/④/⑤/⑦⑩   D. ①⑥⑦/②⑧/③⑨/④/⑤/⑩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运河两边,曾经经历风雨的杨柳依然飘拂,而丢弃在如今荒废的码头边的碎瓦片 ,只要你留心,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清晨的牦牛屯就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来给朱爷拜寿的人 ,全屯子里的人似乎都沉浸在这样一个盛典的欢乐之中。

    圆明园里的宝物 ,可是经历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再加上后世军阀混战,战乱频仍,现在都荡然无存了。

    A. 应接不暇俯拾即是数不胜数   B. 俯拾即是应接不暇数不胜数

    C. 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应接不暇   D. 应接不暇数不胜数俯拾即是

  • 3、下列对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济而夕设版焉   ②若不秦,将焉取之

    ③顷之未发,太子之   ④踞以骂曰

    ⑤范增数项王   ⑥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⑦项伯杀人,臣之   ⑧拔剑撞而

    ⑨先破秦入咸阳者之   ⑩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A.①④⑩/②⑦⑧/③/⑤⑥⑨ B.①④/②⑦⑧/③⑤/⑥⑨⑩

    C.①④⑩/②⑦⑧/③⑤⑥/⑨ D.①⑩/②④⑦⑧/③/⑤⑥⑨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B.见到仍然戴着白花的朋友,他同情地说:“听闻家严前些日子过世,希望你节哀顺变!”

    C.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D.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李老师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 5、下列各句中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发尽指冠

    A. 使使以大王

    B. 朝服,设九宾

    C. 群臣

    D. 箕踞以骂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荷香茶

    凌鼎年

    周寒冰最喜欢周敦颐的《爱莲说》,虽说查了几次也未查到他是周敦颐一脉后裔的文字证据,但他自认为至少是周敦颐的精神后裔。

    有了这种想法后,他把院中淤塞的小池拓宽拓阔,把业余时间全放到了种荷上。开春,他欣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景色;入夏,他陶醉于“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里;深秋,他体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趣味。

    渐渐,周寒冰不满足于一般性地种一池荷花了,他开始搜寻荷花佳品,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觅到了许多名贵品种。周寒冰对这亭亭净植,香远益清的花中君子爱之日深,推而广之,他又爱上了碗莲。几年下来,他家里,院中有荷,池中有荷,窗台有荷,书桌上有荷,大大小小,一百多盆,每到夏秋之际,周寒冰观叶、观花、观莲,真所谓其乐无穷。

    凡有赏荷客至,周寒冰必以上好的碧螺春茶待客。若是稀客,又是性情中人,若他提前三天知道的话,周寒冰就以荷香茶来待客。

    据说荷香茶乃元代大画家倪云林之发明。

    周寒冰待夜色漫开,取龙井一撮,用洁净的白纱布包之,然后选一朵晨来刚开的荷花,放在莲房之上。荷花朝开暮合,那茶叶即被荷花瓣包裹住了,待清晨荷花绽放时取出。吸收异味乃茶叶之特性,这一小包龙井茶经一夜之吸收,荷香尽吸其中。可挂阴凉之处晾干,如是三夜,此龙井茶叶既得荷花之馨香,又得天地之精华。再用洁净之水泡之,立时清香扑鼻,闻之荷香缕缕,呷之沁人心脾。

    荷香茶有季节性,因此能在周寒冰家喝到荷香茶的并不多。

    一日,娄城的摄影家裘一鸣打电话来说要拍些荷花照片。

    这次海内外数家单位联合举办了国际荷花摄影大赛,这是国际性大赛,裘一鸣自然看重。如何在取景上避免雷同呢?裘一鸣想到了周寒冰家的荷花。说起来仅一面之交,交情不深。不过无妨,裘一鸣甚至认为有些事,浅交比深交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嘛。

    周寒冰对这位同道的拜访,很是高兴,已预先准备了荷香茶。裘一鸣一到,好客的周寒冰就要泡荷香茶待之。裘一鸣摆摆手说:“先别忙喝茶,早晨的光线最柔和,最适合拍带露荷花,先拍摄!”

    这种艺术家的敬业态度立时博得了周寒冰的好感。于是,两人来到院中,周寒冰如数家珍地一一告知这盆叫什么名,那盆叫什么名,这盆以花型大闻名,那盆以香气足传世……

    裘一鸣心不在焉地听着,他的眼睛却如鹰隼般扫视着每片叶,每朵花,从不同的角度捕捉着别具一格的画面构图,似乎已忘了周寒冰的存在。

    周寒冰倒并不在乎他这种态度,他反认为搞艺术的就该有这种痴迷劲头。

    裘一鸣拍了几张后,发现周寒冰一直在身边陪着就对他说:“你忙你的,我一个人拍,静心些。”

    周寒冰想想也是,怕干扰了裘一鸣的构思,就悄悄回了屋。他泡好了荷香茶,只待裘一鸣拍好,一起赏荷品茗,聊上一聊。

    裘一鸣整整拍了两个小时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屋来,那脸上抑制不住兴奋。他望着那满院的荷花说:“如果我家有这么多荷花,每天早上来选景拍几张,不获奖我不姓裘。”

    “随时欢迎你来拍。”周寒冰很真诚。

    “我走了,荷香茶下次来喝。我得赶紧回去冲印出来,所谓先睹为快。”

    周寒冰虽觉遗憾,却很理解他。一直把裘一鸣送到门口。

    送走裘一鸣后,周寒冰才发现裘一鸣为拍摄到理想的荷花图,做了不少所谓的艺术加工,诸如这盆摘掉一柄荷叶,那盆剪掉一朵荷花插在这盆里,或者剪了几盆的莲子,集中插一盆中……

    周寒冰对荷花盛情之深,有如生命,他甚至连残荷都轻易不剪枝修叶,没想到裘一鸣他会如此对待神圣的荷花。周寒冰对他的好印象一下丧失殆尽。周寒冰气呼呼地回到屋里把为裘一鸣泡的荷香茶泼了。心里想,幸亏他没喝,他这种人不配喝荷香茶。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寒冰家院中到处是荷花,自认为是周敦颐的精神后裔,而且对荷花盛情之深,有如生命,甚至连残荷都轻易不剪枝修叶。

    B.小说详细地描述了荷香茶繁复而巧妙的制作过程,可以看出周寒冰深谙荷性,以之待客,可以看出他对来访客人的看重。

    C.小说语言典雅,富有韵味,而且作者在周寒冰春夏秋的赏荷之乐时直接引用诗句,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了文章的意蕴。

    D.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裘一鸣在选镜头时的眼睛“如鹰隼般扫视着每片叶,每朵花”,就体现了他对摄影的爱好和痴迷。

    2小说的以“荷”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小说中摄影家裘一鸣的做法你是否认可?为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吟咏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有相似的人生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用____________总结所描绘的壮美湘江秋景图。

    (3)《荆轲刺秦王》文中易水饯别时,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饮酒》(其五)中,说明诗人虽然身处“人境”却能够做到没有喧嚣和烦扰的原因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也道出了心理感觉与外在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 8、(题文)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1)《登高》中杜甫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默写。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______________,咏而归。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2)“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了周瑜在谈笑之间使得“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业绩;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出了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的威猛气势。

    (3)《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以秋水之壮景包蕴人事之激奋,展现积极向上的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

    (2)董卿在《朗读者》中说:“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而戴望舒的遇见则是‘希望逢着,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诗人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出声打扰惊醒他所爱的康桥,于是说:“_________________,”于无声之中将情感推向高潮,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①此诗写于唐穆宗长庆三年夏天,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望”字统领全篇,把海、天、山川、灯火等景物组合成一幅疏朗悠远的画卷。

    B.从首联的海天暮色苍茫,到颔联的万家灯火四面闪烁,暗含江楼观景时间的推移。

    C.颈联写景比喻贴切,把晴朗夏夜听到的雨声比作风吹树叶的飒飒声,甚是高妙。

    D.尾联以问句的形式呼应诗题“招客”二字,语言亲切、诙谐,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2】诗人“江楼夕望”,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招客”的兴致?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解牛》)

    【1】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姓庄,名周,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B.庖丁,意思是名叫“丁”的厨师。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

    C.文惠君,即梁惠王,“惠”是他的谥号。战国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梁惠王即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D.臣,文中是指庖丁在文惠君面前的自称。君主时代,只有官吏在君主面前可以称臣。

    【2】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B.文章用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对比:解牛三年之后,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凭精神和牛接触,不用眼睛看就可把它拆卸。

    C.庖丁解牛动作熟练,声响美妙、自然、优美。他能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D.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文中的“养生之道”是指在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一日,大漠刮起了风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处,不得不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了一片绿洲。那里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挂满枝头。

    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依然存在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