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五家渠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这种中国地方戏曲已在全球戏剧艺术界暂露头角,有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好的推广。

    B. 看着电视上一个个名牌大学的招生广告,再看看自己的成绩,他只能望洋兴叹

    C. 我国政府斥巨资力保本届奥运会万无一失,安全保卫工作可谓细致周到。战斗机在空中盘旋,舰艇在海上游弋,警察在街道巡逻:这真有点风声鹤唳的味道。

    D. 当前有不少店名乱用外来词汇,刻意追求时尚,哗众取宠,而不考虑国情民意和实际效果。一个让大家看不懂的店名,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 2、下列选项中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 君子生非异也   度长絜大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所守或匪亲   或不焉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吾尝跂而望矣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逡巡而不敢进

    D. 赢粮而景从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3、按要求选择。

    戏曲,如果只是躺在“财政扶持”的温室里,迟早有一天要走进博物馆。如果你还担心过度商业化而拒绝一个上佳的宣传手段,实在是因小失大。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要是觉得天天熬夜写作业对学习帮助不大的话,就早点休息吧。

    B.无论谁都可以来测试一下,只要你回答三个问题,就能发现自己的弱点。

    C.三个人你让我,我让你,都不好意思第一个上台领奖。

    D.足球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作为主力队员之一,一定要做好准备。

  • 4、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啊!平昌真是一个好地方啊!”句中的两个“啊”分别是叹词、助词。

    B.“对于广大关东原野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加点的词语分别是连词、助词、名词、代词、形容词。

    C.“更加坚强”“我们跳绳”“改革开放”“孝顺老人”“放松下来”这五个短语类型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D.“2019年4月30日上午,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大会举行。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跟例句中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A. 然陈涉枢之子

    B. 国家之急而私仇也

    C. 空以身草野

    D. 天下承平日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月亮里的声音

    ——给月琴手沙玛乌兹

    梁上泉

    你的胸怀竟如此宽广,

    抱住了一个圆圆的月亮

    你的长裙拖着红霞,

    从凉山飞到北京的舞台上。

    听着月亮里的声音,

    几疑是天上的嫦娥下降;

    你用琴弦跟听众谈心,

    又分明是个彝族姑娘。

    月亮里只有个广寒宫,

    月琴里却有你整个家乡

    通过你会说话的手指,

    把我引到你放羊的远方。

    一曲倾诉着奴隶的苦难,

    像山顶郁结着不化的银霜,

    森严的寨堡里有娃子在呼号,

    一滴热泪燃起一星火光。

    一曲庆贺奴隶的解放,

    两弦间就是一条欢腾的金沙江,

    雪白的荞子花开在两岸,

    牧人的舞影跃入水中央。

    最后一曲献给山区的未来,

    弹得星星落在孩子的书桌上,

    惊喜地望着那美丽的现实,

    一半像神话,一半像幻想……

    掌声的急雨把我催回剧场,

    幕布的黑云把你深深掩藏;

    归来的路上琴音还很明朗,

    正像这深夜里满街的月光。

    1957年3月17日~6月1日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四节是描写月琴手用琴声回忆解放前的苦难。

    B.“雪白的荞子花开在两岸,牧人的舞影跃入水中央”,选取典型的情景表现彝族人民翻身后的幸福生活,这是实写。

    C.“弹得星星落在孩子的书桌上”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诗通过一位歌手的心声,反映了民族解放的主题,歌颂了党的民族政策,歌颂了新社会的新生活。

    2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首诗第一节中“圆圆的月亮”指什么?

    ②“月琴里却有你整个家乡”的意思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紧张的呼吸、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讲述坚持的重要性,《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也论述了同样的道理。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循循善诱,使弟子毫无顾忌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古典诗词中,中国文人多用“扁舟”或“舟”的意象来承载自己向往自由、渴望回归自然、淡泊世事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但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出了薛家的财富观,《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现了秦人对珠宝的态度。

  • 10、(1)在《沁园春·长沙》里,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秦晋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预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1)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3)长桥卧波,________?复道行空,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人间如梦,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思接千古,追忆英雄孙权,表达对英雄人物及其功业的仰慕。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

    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

    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

    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

    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鹗④书。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①陈孟公:西汉王侯陈遵,字孟公。此处指诗人的友人陈国佐。②东家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眼:杜甫《闻惠二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④荐鹗:指推荐贤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

    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的“契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

    C.最后两句中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

    D.用典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前四句)、拟人(末两句)等修辞手法。

    (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⑤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⑦。傲,非也;口赞,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 ①数:术,即方法、途径,这里引申为“科目”。②没:同“殁”,死亡。③大分:大的原则、界限。④箸:通“著”,显明。⑤蝡:同“蠕”,微动。⑥傲:浮躁。⑦口赞:形容言语繁碎。⑧向:通“响”,回音。⑨方:仿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B.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C.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D.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指经书,先秦“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但《乐》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B.“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而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

    C.小人,通常指儒家定义的“君子”的反义词,儒家对小人的定义,指像小孩子那样说翻脸就翻脸,说变脸就变脸,出自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

    D.学者,“学”者,觉也,系指通过学问觉悟之人,即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而通达智慧的人。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作文

    《邂逅芦花》一文中的作者在一次不经意的行走中感悟到了庸常生活中的真谛。你也同样行走过,不经意中看到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那些物,那些……也许在瞬间 触动过你的心弦,让你感慨并难以忘怀。

    请以“一次不经意的行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在或叙述,或描写,或抒情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感悟,字数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