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泸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②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

    ③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④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

    A.④③②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海市蜃楼。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按图索骥找到“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最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

    A.浸泡

    B.按图索骥

    C.大刀阔斧

    D.最后

  •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现代诗人、学者、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战士。代表诗集有《死水》《红烛》。

    B.“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形式比较自由。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经历了短赋、骚赋、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

    C.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22年他从日本回国后参与组织“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D.《登泰山记》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此行姚鼐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

  •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B.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58个字以内,59~90个字为中调,而长调是91个字以上。

    C.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例如《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长沙”是词牌。

    D.按风格,词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最近由于事情特别多,工作异常繁忙,你要注意节劳,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B.我明天想请假,身体有贵恙,一旦好了就马上来上班,你不必为我担心。

    C.你和我认识已经一周多了,你不会不记得我的芳名吧?我可记得你的大名。

    D.小张告诉同事小李,周末想到你寒舍一叙,敝处在哪个位置啊?难找吗?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鱼的故事

    张炜

    父亲也被叫到海上拉鱼了。我沿着父亲的足迹,去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

    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这就是拉大网。

    网一动,渔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吓死人。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呀嗨呀叫,一边后退一边用力。

    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一齐离水。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个。我相信它懂事。

    岸边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鱼不值钱,买鱼的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

    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早晨还要拉黎明网,这网最重要。这时也是海上老大最精神的时候。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

    父亲学会了做一种毒鱼。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数不完。母亲一见它就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父亲把衣袖绾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然后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将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没事了。母亲喘着把鱼做好。

    一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好吃。这才叫好吃。

    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我胆子大了,伏到父亲背上,脊背热得像炕。

    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又差点全部抵销。这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去了。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开,从头全做一遍。还是鲜气逼人,又美吃一顿。

    一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指像按在一根琴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出了白沫。母亲比我们好一点,脸也黄了。

    母亲摇晃过来,我们扶在一起。母亲说: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一点解毒草。

    我往外连爬带跑。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稞,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这些草稞像是向我伸来,抚摸我。我低下头,它们就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

    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色,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它不停地抖、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我不能挣脱。我想起了妈妈,睁大眼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

    我躺在小茅屋里,旁边是父亲。母亲坐在那儿,旁边的碗里是捣成稀汁的解毒草。她说:“孩子,你说胡话……”

    吃毒鱼后一个多月的晚上,外面起了大风。风很大,搅弄得整个荒滩不得安宁,各种大声使我害怕。我睡着了,接着就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它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走进了茅屋。母亲把她抱到怀里,给她梳理透明的头发。真漂亮,除了有两个鱼鳍,到处和人一样。我扯着她的手在院里玩,一起逮蝉。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想让她做我的媳妇。我不好意思。不过,幸福啊。

    她说她要走了,但是还会常来小屋。走前她告诉我:她的爷爷、奶奶、哥哥、弟弟,所有的亲戚都给海上老大逮来了,他们死得惨。她让我求求岸上人,求求他们住手吧。如果他们做得到,她就可以嫁到岸上来。

    我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母亲答应了。

    小鱼姑娘又来了。她哭着,告诉我,他们还在捕鱼,海里那么多姐妹再也看不到了。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以刚才路过鱼铺的时候,给好多睡觉的拉网人腿上胳膊上都扎了红头绳:我把他们扎住了,他们就不能下海了。

    梦做到这儿就醒了。我觉得像失掉了一个真正的朋友,竟然哭了。

    母亲赶紧把我抱到怀里,问怎么了?我就告诉了这个梦。天亮后父亲要到海上去,母亲让他小心一点。她把我的梦告诉了他,说:孩子梦见好多拉网人都给扎上了红头绳。

    父亲瞥了母亲一眼,走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父亲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老大只是一笑。

    那天傍晚风息涛平,老大就让小船出海。想不到一场风暴突来,出海的五个人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跌进了狂浪。他们无一生还。

    父亲跑回来嘴唇都紫了,双手抖着跟母亲讲了风暴。

    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只直眼盯着我。

    这就是鱼的故事。我再也忘不掉,一直没忘。尽管许多人说那只是一次巧合……

    (选编自《上海文学》2003年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是:( )

    A. 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拉网时渔老大和拉网人的呼喊,写岸边人面对活蹦乱跳的鱼的狂呼,都只是为了表 现人们丰收的欢乐,表现自然可以给人们丰厚的馈赠。

    B. “我”一家三口因吃大海中的毒鱼而中了毒,却又在草地上找到解毒草而获救。这个情节启示我们:大自然可能带来灾难,也能帮助我们渡过危难。

    C. 在“我”的梦里,鱼姑娘说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母亲因此提醒父亲,但父亲却毫不在意,结果一些人发生了意外,情节出人意料。

    D. 小说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捕鱼过多而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最终坠海而死的故事,警醒人们要敬畏自然。

    2小说中“我”的父亲作为捕鱼人的代表,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后半部分详细地描绘了“我”做的一个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_________”一句,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二句,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发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

    (3)“子规”又称“杜宇”“杜鹃”,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意象。因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比如唐诗:“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说自己愿为穿戴礼服、礼帽的小相,主持“______________”的赞礼。而孔子看出了公西华的谦虛,认为:“________________?”

    (2)在《诗经·豳风·东山》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全诗中反复出现,在细雨飘洒的环境中,为全诗定下凄美动人的感情基调。

  • 9、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蔑视权贵、崇尚自由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最物,除写陡峭的山岩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3)《琵琶行并序》中形容音乐忽然爆发、激越雄壮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公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一句对上文景物描写作总结,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 10、按要求填空。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4)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缺少的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用利用舆马和舟楫作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李白《蜀道难》写道,因为青泥岭太过曲折盘旋,所以经过时“____________”。

    (3)在《登高》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自已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独自登高的处境。

    (4)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引述士大夫之族的话,从社会地位角度表达了他们不愿从师的理由。

    (5)白居易《琵营行》中,“___________”一句揭示了诗人和琵琶女产生感情共鸣的原因。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行俳体

    钟 惺

    虚船也复戒偷关,枉杀西风尽日湾。

    舟卧梦归醒见水,江行怨泊快看山。

    弘羊半自儒生出,馁虎空传税使还。

    近道计臣心转细,官钱曾未漏渔蛮。

    【注】①弘羊:桑弘羊。汉武帝时受到重用,总管天下盐铁,以善理财著称。②馁虎:饿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便是未曾载货的空船,只要过往江上,都要“湾”舟等待官府检查。

    B.梦醒思归见水,江行快看山,都显示出了停泊江上的闲适与惬意。

    C.征收车船税的桑弘羊之类的人物,竟然大半出自主张薄税敛的儒家。

    D.这首诗内容虽然十分严肃,却能即事兴发,语言通俗易懂,富有谐趣。

    【2】本诗的尾联讽刺意味浓厚,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毂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校:同“较”,较量,对抗。②骈胁(piánxié):又名骈肋,肋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属生理畸形。古人认为这是圣人之像。③飧:晚饭。④鞭弭(mǐ):鞭和弓。⑤櫜鞬( ɡāojiān):马上盛弓箭的器具。⑥唐叔:晋国始祖,周成王之弟,封于唐,其子改国号为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B.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C.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D.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行拜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头至地,为古人最恭敬的礼节。

    B.乘,古代一车六马为一乘。春秋时,常用“千乘之国”“万乘之国”来表示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

    C.不毂,先秦时期诸侯国君主对自己的谦称。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还有“孤”“寡人”等。

    D.三舍,行军三十里为一舍,三舍为九十里。后人常用成语“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避免冲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耳在蒲城时,面对晋国军队的讨伐,他不愿与君父为敌,没有迎战选择逃跑。

    B.重耳到了齐国之后,耽于安乐的生活,后被姜氏和子犯灌醉,被迫继续流亡。

    C.在楚国,面对楚王“何以报我”的提问,重耳承诺将来若两军交战,会先礼后兵。

    D.重耳常年流亡,各国均对他礼遇有加,比如齐桓公赠马给他,还给他娶妻。

    【4】把下面课内和课外文段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9月26日,傅园慧在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100米仰泳预赛中排名第一,但她体能测试不达标,最终无缘决赛。该消息冲上热搜,“以体测论英雄”陷入巨大争议。面对外界质疑,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力挺体能测试。“中国游泳要想全面冲击更高水平,必须基础和专项双管齐下,因此这次全国比赛中增加基础体能测试,目的就是弥补中国运动员的短板,以提高中国游泳运动员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谈及多位名将因体能排名靠后而无缘决赛的现象,周继红回应称,比赛就要按规则进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部分网友却认为,体能锻炼确实很需要,但这不应成为卡着运动员的决定因素,只能作为参考,取长补短。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