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九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选出和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烛之武退秦师

    A.赤也为之,孰能为之大

    B.越国以

    C.焉用郑以陪邻。

    D.秦伯说,与郑人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A.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C. 臣少多疾病   D. 朝歌夜弦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 生吾前

    B.积土成山,风雨兴   于其身也,则耻师

    C.冰,水为之,寒于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为圣

  • 4、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萧云仙道:“小弟新到贵处,仰慕贤人君子。前日奉读老先生怀古佳作,所以特来拜谒。”(《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B.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C. 钟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为我解除病痛。我十分感激他,特地惠赠一面锦旗表示感谢:“杏坛高手,医者仁心。妙手回春,再世华佗。”

    D. 小胡一向幽默风趣,在一次演讲中说:“先生们女士们,很高兴能和大家欢聚!我今天不是作报告的。我是来“胡说”的,因为我姓胡。

  • 5、“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口吃

    B.好说谎

    C.喜欢骂人

    D.喜欢无病呻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知事下乡

    [法]阿尔丰斯·都德

    知事先生出巡去了。驭者导前,仆从随后,一辆知事衙门的四轮轻车,威风凛凛地,一径奔向那共阿非。因为这一天是个重要的纪念日,所以知事先生打扮得分外庄严。你看,他身披绣花的礼服,头顶折叠的小冠,裤子两旁贴着银色的徽带,连着一把嵌螺细柄的指挥刀。在他的膝上,正摊着一本皮面印花的大护书。知事先生端坐四轮车内,面上堆着些愁容,只管向那皮面印花的大护书出神;他一路想,几时他到了那共阿非,见了那里的百姓们,总免不了要有一番漂亮而动听的演说:“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这两句话,周而复始地,知事先生足足念了二十余次,可是总生不出下文。

    四轮车内的空气,热不可当!道上的灰尘,在正午的阳光下,兴奋奔腾地跳舞。道旁的树林一齐蒙着白灰,只听得整千整万的蝉声,遥遥地在那里问答。

    知事先生正在纳闷的当儿,忽然瞥见一丛小小的槠树林,在山坡的脚下,招展着树枝,好像正笑嘻嘻地欢迎他。

    知事先生居然中了诱惑了。他一面吩咐仆人们停车,一面从四轮车里跳了下来,径自走进那片小树林里。

    树林里,有成群的鸟儿,在头上唱歌;有无数的清泉,在草地上流淌;还有紫堇花,在一旁散发芳香……他们瞧见知事先生,和他那一条体面的裤子,一本皮面印花的护书,登时大起恐慌。鸟儿一齐停止了歌唱,泉儿也不敢再作声了,紫堇花们更是急得低着头,向地下乱躲……这些小东西们,自从出世以来,从没有见过一个县知事,在这光景里,大家都暗自猜度:有这样体面的裤子的主人,究竟是一位什么人物?

    在如此寂静而清凉的树林里,知事先生头脑清醒不少。他撩起了衣裳,摘下了帽子,在一块草地上端端正正地坐下,把皮面印花的护书张开了放在膝上,又向那护书里面抽出一张四六开的大纸。

    “这竟是一位美术家呀!”那秀眼鸟先开口说。

    “否,否,”接着说的是一只莺鸟,“这哪里会是美术家,你没看见他裤子上的徽带吗?照我来看,十之八九,还是一位贵族哩。”

    “不是美术家,也不是贵族,”一只老黄莺抢着来打断他俩的辩论,因为它曾经在那知事衙门的花园里,足足唱了一个春天的歌,“只有我知道,这是一个县知事呀。”

    那些细微的语声,不知不觉地渐渐放纵起来了。

    “原来是一个县知事!原来是一个县知事!”

    一会儿,紫堇花发问:“他可有什么恶意?”

    “一点儿也没有。”那老黄莺儿接着答复。

    于是那些鸟儿们,一个个地重新恢复它们的唱歌;那些泉儿们,照常在草地上汩汩流淌;那些紫堇花们,也依旧放着胆去发出它们的香气……在这喧哗而又清凉的林子间,知事先生又起了念头,要继续去准备他的演说了。

    不料还没起头,身旁突然传来了笑声。知事先生侧头看时,只见一只黄绿色的啄木鸟,歇在他的帽子顶上,嬉皮赖脸地,正向着他笑。知事先生把肩胛一耸,露出不屑睬它的意思,哪知道那啄木鸟很不知趣,索性大声地唱将起来。

    知事先生气嘘嘘地涨红了脸,一面随意做个手势赶开那顽皮的畜生,一面打起些精神,回头来重新干他的本行:“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

    但是事有不巧,那啄木鸟方面的交涉才刚结束,一丛小弱的紫堇花们,觑着知事先生思绪缭乱的当儿,也一起翘起了它们软绒绒的枝儿,和着一种甜而且柔的语气,沙沙地唱起歌来。于是一唱百和,那些泉儿们,登时就在他的脚下,潺潺地奏起一种文雅的音乐;那些秀眼鸟儿,也在他头顶的树枝上,使尽毕生的本领,唱出一阕优美的调子;其余树林周围、上下左右一切的东西,没有一个不是效仿着,全体一致地来阻止知事先生演说的起草。

    知事先生,他未始没有意思想摆脱这些妖媚的蛊惑,可是他办不到了。他只得低下头来,继续去筹划他的演说:“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

    ……

    此刻,知事先生正舒舒服服仰卧在草地上,鼻孔里熏醉了香味,耳朵里充满了各种美妙的声音。他衣服上华美的装饰被暂时解去,他做好打算,要把已成的演说,一字一句地,一字一句地,从头再述两三回:

    “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虽着墨不多,但将知事出巡的场面写得隆重庄严,意在与后文槠树林间恬静和谐的氛围形成对比,从而有力地凸显主题。

    B.文章通过对林间各种生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愉悦、美好、和谐的意境,使人、景、情相互交融,呈现出特有的诗情画意之美。

    C.老黄莺在知事的衙门花园里唱了一个春天的歌,知事毫无恶意,所以林中的生物才敢亲近他,才会有和谐共融的局面。

    D.正是因为知事先生在槠树林间跟各种动植物进行了直接的对话和交流,才使得他受到启迪,灵感迸发,最终筹划出演讲稿。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老黄莺亲身经历来点明知事先生的身份,既丰富了知事的人物形象,又凸显了小说主题,可谓匠心巧运。

    B.作者没有刻意构建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而以知事先生进入树林前后的见闻感受为行文脉络,情节平和舒缓。

    C.文中描写细腻形象,整散句错落有致,比拟、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运用自如,语言鲜活灵动,极具感染力。

    D.文中虽以知事先生为主角,但大量笔墨却放在对林中生物的描绘上,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抒情容量和思想内涵。

    【3】小说中多次出现“诸位先生,诸位同事们……”,但知事先生当时的心情各有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知事下乡》虽是外国小说,但其中也包蕴了中国古代“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理念,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接表现诗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道难》中描绘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面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琵琶行》中诗人利用周围人物和景物从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的两句是    

    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生活状况作了生动的概括: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远望中长江如一匹白绢在金陵城外缓缓流过,远山苍翠可爱,山峰林立。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点明诗人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戴望舒的《雨巷》中,描写姑娘犹如丁香一般从诗人身边飘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同时还含有一点威胁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写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6)《论语·学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君子应当采取的态度。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康桥的美在树,在水,更引发了徐志摩寻梦康河的诗意联想句子是:“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 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两国围攻郑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各题。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1)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吴郎:系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2)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3)征求:指赋税征敛。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B.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作铺垫。

    C.颔联紧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原因,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不但不要阻拦,反而应该友好亲善。

    D.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和复杂的感情,语言沉郁顿挫。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范氏、中行氏:春秋时晋国大夫,与智伯、赵、韓、魏合称晋国六卿

    1】对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问涂厕之刑人执:抓住

    B. 而臣事襄子质:作人质

    C. 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D. 臣闻明主不人之美掩:遮掩

    2】【2】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都能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3分)

    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 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  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⑥“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②④⑥

    3】【3】下列各项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豫让曾侍奉范、中行氏,得不到重用,而在智伯处受到尊宠。文章开篇便挑明了豫让与智伯的关系,为下文剌杀赵襄子作了铺垫。

    B. 豫让两次刺杀赵襄子都未成功,一次隐于厕所,一次藏于桥下。但因为赵襄子心动马惊使得刺杀失败,这两处的细节交待,突出了事件的传奇色彩。

    C. 豫让两次刺杀前的准备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第一次甘为刑人,第二次更是不惜毁容自残。这都说明了豫让报仇意志坚定,不惜牺牲,为了能刺杀赵襄子,愿意用一切手段。

    D. 赵襄子与豫让虽为敌对双方,但更是一对知己。赵襄子明知豫让是刺客,却为其忠义所感动;豫让虽欲刺杀赵襄子,实则为了彰显为人臣的忠义。

    4】【4】把上篇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5分)

    2)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5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6年里,严彩艳转换了四种身份:秘书、老师、法官、律师。在省高院担任法官的9年是严彩艳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法官也是她曾经的梦想职业。然而当这一职业渐渐给她无力感时,即使人至中年她也毅然辞去别人眼中的“铁饭碗”,一切清零,从实习律师做起。她说,人生苦短,再不做就来不及了。在她看来,“转身”只是因为“理想未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