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台球神童”丁俊晖恐怕已经家喻户晓了,他从初一就辍学开始专“修”台球,曾公开宣称“打球有钱挣,读书有啥用”,因此他的成功不足为训。
B. 2012年春晚,睡觉姐因在观众席上全然不顾精彩的节目酣然入睡而爆红网络,她酣然入睡的视频截图在网络上疯传,很多网友认为睡觉姐的“淡定”不可理喻。
C. 莫言获奖答谢时说,得了茅盾文学奖就忘乎所以是可耻的,必须清楚地知道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好小说还没被发明出来。
D. 在民俗村中,摩梭人早早燃起炊烟,向苍天祈福,游客情不自禁地加入加入到欢快的舞蹈队伍中,与他们一起载歌载舞,共迎新春。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 ? ? ? ?年华如水静流,中国人是多情的、善感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 ; 。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①总会有那样一个节点,我们品味人生,心绪万千
②成年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
③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
④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叠的轮转
⑤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
⑥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
A. ⑥②④③⑤① B. ⑥③②④①⑤ C. ④②⑥③⑤① D. ④③⑥②①⑤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共其乏困 B.令大行不顾细谨
C.将军与臣有郤 D.卒起不意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于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对偶)
B.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排比)
C.天边几颗调皮的星星,时隐时现,似乎在不知疲倦地和月亮捉着迷藏。(拟人)
D.看着眼前的木槿,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反复)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温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一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美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B. 对于三则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材料二评论相对简单,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C. 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
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
B. “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
C. 三则新闻的报道的媒体不同,呈现出的语言风格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严谨、理性,材料二新潮、活泼,材料三则朴实、稳重。
D. 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的。
E. 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
【3】根据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保留和改善的建议?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塑造了一个自信的子路形象,他设想一个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仍可以治理有方,做到国富民强。
(2)荀子《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3)《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描绘了楚天千里,辽远空阔,江水流向天边,不见尽头的两句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不用语言渲染,而用典型意义的动作描写,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花阴》中以乐景写哀情,写词人黄昏后独饮赏菊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声声慢》中词人直接抒发自己内心凄苦哀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拉伯谚语说“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英语谚语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圣贤荀子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行路类比,从反面说明了相同的道理。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苏子与客再次坐下饮酒取乐,不知不觉中已到第二天。
(3)秦观的《鹊桥仙》用“纤云弄巧”表现出“纤云”所织图案的样式美,《登泰山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日出之时天边之云的色彩美。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认为图画也难以完备展现江天“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的走廊和屋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的《六国论》中,指出燕赵的君主刚开始还有长远的谋略,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南宁驿①
傅若金
岁晚驱驰忆帝京,北风回首重关情。
中天日月回金阙,南极星辰绕玉衡②。
父老尚烦司马檄③,蛮夷须用伏波④兵。
也知文德能柔远,传道新恩欲罢征。
【注】①)元顺帝三年,傅若金奉命出使安南(今越南),虽情况复杂,他仍出色完成任务。②玉衡,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亮星。③司马檄,司马相如受汉武帝委派前往巴蜀安民,作《巴蜀檄》。④伏波,指汉伏波将军马援,曾带兵镇压南方少数民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岁晚”点出时间,“北风”即冷风,呼应“岁晚”,烘托诗人凄凉的心境。
B.颔联对仗工整,富有深意,“中天日月”和“玉衡”比喻当时鼎盛强大的元帝国。
C.颈联运用司马相如和伏波将军的典故,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用典精当,
D.欧阳玄赞傅若金“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而本诗正印证了这种评价。
【2】本诗的颈联和尾联内容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苏轼《赤壁赋》)
(二)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予自钱塘移守①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萁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运,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②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大息,思③准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渝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
(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胶西:即密州。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府推官,继任杭州通判,后改任密州太守。②师尚父:吕尚、即姜太公。③淮阴:淮阴侯韩信。④渝(yuè):煮。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樵:砍柴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C.释舟楫之安/释:放弃
D.而吊其不终/吊:慰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挟飞仙以邀游/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于是治其园囿/其皆出于此乎
D.夏凉而冬温/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C.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D.庶几有隐君子乎?
庶人中也会有几个隐居的君子吧?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体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超然台记》详细记载超然台的四季美景,作者在这里获得了真正的快乐,也深刻反思自己在政事上的愚拙平庸。
D.《赤壁赋》保留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句法骈散结合,句式多变:《超然台记》融议论、抒情、描写于一炉,笔意流畅。
【5】给下面的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A.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B.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C.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D.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6】把下面两个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
(2)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消除信息壁垒,扩大交友圈子,购物简单快捷,人人可以发声……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受到人们的拥护。同时,泛滥的暴力网游、垃圾信息以及沉迷虚拟世界带来的不健康心态等,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以“我和互联网有(或‘没有’)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