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没有注音错误或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鲰(zōu)生 夜缒(zhuì) 瞋(chēng)目 秦军氾(sì)南
B.浴乎沂(yí) 小相(xiàng) 哂(shěn)笑 若不阙(quē)秦
C.摄(shè)乎 饥馑(jǐn) 樊哙(kuài) 率(shuái)尔
D.恃(shì)坐 铿(kēng)尔 飨(xiǎng)士卒 要(yāo)项伯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绚烂的樱花、妖饶的桃花、秀美的海棠……竞相怒放的花儿赚足了人气,游客们纷至沓来,彳亍在花下,留连忘返。
B.汪国真的诗歌承载了上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在上世纪90年代,他清新凝练的诗歌风靡全国,使当时年轻人的心灵感到熨帖和温暖。
C.走进潜艇部队营地,官兵们的誓言令人震憾:“舍生忘死保海疆,枕戈待旦守和平”“响应祖国召唤,筑就海上长城”。
D.近日,“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蹿红网络,很多人羡慕这种恣意生活的态度,然而没有勇气迈出的这一步,依然按步就班地生活。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江南的冬景》通过北方冬景、闽粤地区冬景的对比,突出了江南冬景中的诗情画意。文章多次引用古诗,为描写江南冬天的景致添加了韵味。
B.《想北平》中老舍用平实、朴素、真诚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北平的思念,他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画面入手,描写了他心中的北平,全文情真意切。
C.《我心归去》中作者表达了对故乡内涵的理解,作者认为故乡是每个人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包含了血,泪,还有汗水,是一个人的精神寄托之处。
D.曹文轩的《前方》中认为“人的悲剧性实质”主要在于人总要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从而通过离开故乡,闯荡世界来获得生命的快感。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2019年3月30日17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被消防员_______地扑灭。
②《流浪地球》:人类明知靠近木星有危险,然而,道义责任所在,他们依然还_______的靠近。
③如何做到责任到位?落实主体责任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做到“_______”。
A.当仁不让 义无反顾 奋不顾身
B.义无反顾 当仁不让 奋不顾身
C.义无反顾 奋不顾身 当仁不让
D.奋不顾身 义无反顾 当仁不让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B. 肉食者鄙(卑鄙,品质低下),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陶渊明《桃花源记》)
D.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遍地白花
刘庆邦
收秋之后,村里来了一个女画家。
村民觉得奇怪,这会儿场光地净的,要红没红,要绿没绿,要金黄没金黄,有什么可画的呢。可女画家每天这儿转转,那儿瞅瞅,画了张家古旧的门楼子,画了李家废弃的碾盘,画了石榴树、柴草垛、鸡窝……村民看着平常的东西,经她一看,就成了好看的东西,经她用笔一点,就成了一幅画。凡是被她画过的人家,神情都有些骄傲,还没被她画过的,都希望她能到家里画一回。
小扣子也热切盼望女画家到他家作画。自从女画家到来,小扣子就天天跟着。女画家的每一幅画,都是在小扣子的注视下完成的。
这天早上,小扣子一爬起来,就和他的黄狗去找女画家。
女画家住在村东头,那家闺女刚出嫁,正好空着一间房,女画家就租住在那里。住了几天,房东就把女画家当闺女看了,不让她交房租。
太阳还没出来,村街上弥漫着浓浓的烟火味。有人家烧麦秸,有人家烧豆叶,有人家烧甜瓜秧,每样柴火散发一种香,就形成了醇厚绵长的人间烟火味。村里人原来并不觉得烟火味香,而女画家一进村就闻出来了,她说,哎呀,真香!大家用鼻子吸了吸,是香。
这会儿,女画家正在给房东家的祖父画像。她身后站了不少人,他们静静地肃立着,连出气都尽量放轻。女画家目光只在老人和画之间牵来牵去。她下笔很果断,也很有力量,能听见画笔在画纸上划动的声音。老人在墙根儿蹲着晒太阳,脸上的皱纹很多,连耳朵的高处都爬满了,这些皱纹像大地上的河流和沟壑,弯弯曲曲。小扣子一看画像,心就震了一下,以为自己的祖父复活了,正慈爱地看着他。他眼睛有些发湿,差点对着画像喊出一声爷爷。有了这张画像,人们对老人也多了几分羡慕,说他满脸的褶子变成了满脸的画意。
女画家又给房东家的儿媳画了一朵硕大的红莲花,光彩烁烁,仿佛是开在一潭清水上。花样子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村就开遍了红莲花。
女画家开始到野地里作画了,小扣子和黄狗在后面跟着。女画家画的是一片茅草,茅草的叶和茎都枯黄了,只有穗子是银白的,许多穗子连起来,就有了气势,一片白茫茫,让人怀疑走进了月光一样的梦境。在小扣子眼里,这画有声音,是旷野里长风吹在茅草穗子上发出的呼呼声;有气味,是土地的气味、茅草穗子的气味;有温度,温度很低,让人感到萧萧的凉意。黄狗突然跑到茅草丛里,女画家把它也画进去了,画上的黄狗在张着耳朵听风。小扣子心里欢喜,女画家总算画了他家一样东西。
晚上,母亲用手巾包着新鲜的鸡蛋,带着小扣子,给女画家送去。女画家说,画了人家的门,画了人家的狗,不给人家钱,还白吃人家的鸡蛋,这样的便宜事上哪儿找去!她的话把院子里的人都逗笑了。
月光正好,大家说着闲话。女画家问这里种不种荞麦,又说小时候在农村住过一段时间,见过荞麦开花。花又多又密,白得成了阵势,成了海洋,看一眼就把人震住了。在此以前,她喜欢看一朵两朵的花,老是被那些孤独的花感动。看到荞麦花,她才打开了眼界,那潮水般涌来的看不见花朵的花朵,更让人激动不已和震撼。如今,那样的荞麦花很难看到了。
院子里的人一时都没有说话,只有如霜的月光静静洒落。小扣子把女画家的话都记住了。
来年,在小扣子的要求下,母亲在一块地里种上了荞麦。
荞麦发芽了,荞麦长叶了,荞麦抽茎了,荞麦结花骨朵了……荞麦终于开花了!荞麦花开遍地白,跟女画家的回忆一样,恍如仙境。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以收秋后色彩单调的农村为背景,写女画家的取材作画和村民的反应,显示出她与村民不一样的审美能力。
B. 小说文笔细腻,富有韵味,如写村街上弥漫的烟火味,写老人脸上的皱纹,写画上黄狗的神态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C. 小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委婉曲折的情节,而更注重场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乡村之美的独特体认。
D. 小说写村民对女画家的热情友好,不仅突出了乡情的淳厚质朴,还着意引导读者了解乡村生活状况,关心乡村生活建设。
【2】“小扣子”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荞麦花开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_____”的细节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率直,从冉有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_”可以看出其谦虚的特点。
(2)《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由秦入蜀的行人仿佛可以用手触摸星辰甚至从中穿过,仰首屏住呼吸、以手抚摸胸膛以平息内心惊恐的奇幻体验,从而写出蜀道之“难”。
(3)《咏怀古迹其三》中借用理性的质问与悲戚的想象,说明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及其人生悲剧根源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难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的《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认为______________是不仁道的,于是也撤离了郑国。
(2)《荆轲刺秦王》中借自然环境表现诀别时慷慨悲壮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迫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泰山记》中描写看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天空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一平视,一仰视,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将近百层之高。画面宏大,气势磅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诗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小托衬出别样的悲怆。
C.诗歌结尾“鲲鹏”“图南”都典出于《庄子·逍遥游》,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哀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2】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懿宗咸通三年秋七月,徐州军乱,逐节度使温璋。初,王智兴既得徐州,募勇悍之士二千人,号银刀、雕旗、门枪、挟马等七军,常以三百余人自卫,露刃坐于两虎庑夹幕之下,每月一更。其后节度使多儒臣,其兵浸骄,小不如意,一夫大呼,其众和之,节度使辄自后门逃去。前节度使田牟至,与之杂坐饮酒,把臂拊背,或为之执板唱歌。犒赐之费,日以万计,风雨寒暑,复加劳来。犹时喧哗,邀求不已。牟薨,璋代之。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只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以浙东观察使王式为武宁节度使。诏式帅以赴徐州,骄兵闻之甚惧。八月,式至大彭馆,始出迎谒。式视事三日,飨将士,擐甲执兵,命围骄兵,尽杀之。甲子,敕式身诣京师,其银刀等军逃匿将士,听一月内自首,一切勿问。五年夏五月,敕:“徐州土风雄劲,甲士精强,比因罢节,颇多逃匿。宜令徐泗团练使选募军士三千人赴邕州防成,待岭外事宁,即与代归。”九年,南诏陷安南,敕徐泗募兵分八百人别戍桂州,初约三年一代。戍桂州者已六年,屡求代还,以军帑空虚,发兵所费颇多,请更留旧戍卒一年。戍卒闻之,怒,推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劫库兵北还,所过剽掠,州县莫能御。朝廷闻之,八月,遣高品张敬思赦其罪,部送归徐州,戍卒乃止剽掠。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庞勋之乱》,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骄兵素闻璋/性严雏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
B.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
C.骄兵素闻璋/性严恒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
D.骄兵素闻璋性严/惮之/璋开帐慰抚/而骄兵终怀猜忌/赐酒食皆不历口/一旦/竟聚噪而逐之朝廷/知璋无辜/乙亥/以璋为邠宁节度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众和之”与“倚歌而和之”《赤壁赋》)两句中的“和”字含义相同。
B.“把臂拊背”与“阿母大拊掌”(《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拊”字含义相同。
C.“复加劳来”与“靡室劳矣”(《民》)两句中的“劳”字含义不同。
D.“甲子”与“岁在癸丑”(《兰亭集序》)中的“癸丑”纪时方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担任徐州节度使的多为儒臣文士,士兵们逐渐骄横,这就为后来徐州发生军乱,驱逐节度使温璋埋下了隐患。
B.温璋之前的节度使田牟跟帐下士兵们常常杂坐在一起饮酒,有时还敲着竹板为士兵们唱歌,犒赏士兵们的费用很高。
C.朝廷下令,参与徐州之乱之后逃亡躲藏在外的徐州银刀等七军士兵,听凭一个月之内自首,其他一切都不再追究。
D.庞勋之乱与朝廷爽约有密切的关系,原本约定戍守桂州六年轮换一批,结果因调动军队的费用不足,要他们再留一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式视事三日,飨将士,擐甲执兵,命围骄兵,尽杀之。
(2)劫库兵北还,所过剽掠,州县莫能御。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出现的“琅琊山”、“琅琊阁”等名称也受到热捧。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引发网友热议;此外,各地跃跃欲试地想和“琅琊”攀亲戚,为争“琅琊”地名而费尽心机:安徽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而《琅琊榜》的大梁国都就在金陵,江苏也可能要过来争一争……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