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海南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 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千禧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

    ② 营房各处 的灯火,欢腾热闹的情景,使他又激动起来,回想起白天参加国庆大典的场面。

    ③ 鲁迅的作品,即使是纯属个人生活的回忆,也总能使我们有乐观、清醒的感觉,得到深刻的  

    A. 流逝   闪耀   启示

    B. 流逝   闪烁   启发

    C. 流泻   闪耀   启发

    D. 流泻   闪烁   启示

  •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连峰天不盈尺 去:距离 一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B.砯崖石万壑雷 转:使……滚动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长句:指七言诗 渚清沙白鸟飞 回:回来

    D.以手抚膺长叹 坐:徒,空 却坐弦弦转急 促:紧、迫

  • 3、选出对下面句子成分分析正确的一项(  

    他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A.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他”,谓语是“眯成”,宾语是“一条缝”。

    B.这个句子的主语是“眼睛”,谓语是“眯成”,宾语是“一条缝”。

    C.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他”,谓语是“高兴”,补语是“眼睛眯成一条缝”。

    D.这个句子的主语是“眼睛”,谓语是“眯成”,补语是“一条缝”。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属于作者认为都在“变”的一组是 (  )

    ①逝者如斯 ②而未尝往也 ③盈虚者如彼 ④而卒莫消长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些竞赛挂牌命名表彰活动鱼龙混杂,增加了学生、家庭和学校的负担,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B. 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指出:台湾当局领导人就两岸关系提出的所谓“新无不”政策,不足以表现诚意和善意,实际上是欲盖弥彰

    C. 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的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 对旧城区的街道改造,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努力优化道路设计,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历来比较一致,大多赞成唐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真是她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

    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怕比当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

    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兰芝的一句“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在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

    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入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作品更生动。说他“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这样的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

    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第11期,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其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十分看重是否寒门、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

    B. 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

    C. 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

    D.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刘兄的做法“合情合理”的一项是( )

    A. 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

    B. 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

    C. 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D. 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

    3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作品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

    B. 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

    C. 刘兄有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他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

    D. 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舒缓、柔和。

    (2)杜甫《登高》中表明诗人心中郁积的凄苦之情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 8、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层林尽染;漫江碧透,___

    (2)携来百侣曾游,____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

    (4)采采芣苢,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

    (5)田夫抛秧田妇接,____

    (6)唤渠朝餐歇半霎,___

    (7)____,食野之苹。

    (8)绕树三匝,__________

    (9)____,池鱼思故渊。

    (10)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

    (11)____,复得返自然。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样,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两句,也流露出消极的情绪。

    (2)《琵琶行》中写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3)《短歌行》中曹操用《诗经·郑风》中的“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两句,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 10、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学习与检察自己的必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写琵琶女的不幸,结合自己在宦途中所受打击,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声。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杜北山

    王镃

    倦客萧萧两鬓秋,柳丝无力绊归舟。

    晓风落叶辞高树,夜月行人在别洲。

    千里关河乡国梦,一江烟浪古今愁。

    雁声过尽青天阔,却忆同登望海楼。

    (注)①杜北山,宋代诗人。②王镃(zī),南宋诗人,宋亡后隐居不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写途中所见,晨风里树叶萧萧而下,夜月中漂泊的游子寄居他乡异地。“晓”“夜”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B.颈联,“一江烟浪古今愁”化无形之愁思为有形之烟波,极言愁思之浓之广,与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对写法”是指抒情主人公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着笔,虚写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委婉含蓄表达自己的思念怀想,本诗尾联就采用了这种写法。

    D.全诗既暗示了诗人时光易逝、人生迟暮之感,又传达了诗人国破家亡、思亲念友之愁。

    【2】请赏析诗歌首联。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宇文之邵,字公南,汉州绵竹人。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转运以轻缣高其价,使县鬻于民。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会神宗即位求言,乃上疏曰:“天下一家也。祖宗创业、守成之法具在。陛下方居谅阴,谄谀奸佞之人屏伏未动,正可念五圣之功德,常若左右前后。京师者,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面邪薄浮侈是尚。公卿大夫,民之表也,宜以名节自励,而势利合杂是先。愿以节义廉耻风导之,使人知自重。千里之郡,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转运使、提点刑狱制之也。百里之邑,有利未必兴,有害未必除者,郡制之也。前日敖令,应在公逋负一切蠲除,而有司操之益急,督之愈甚,使上泽不下流,面细民益困。如择贤才以为三司之官,稍假郡县以权,则民瘼除矣。然后监番、棸、蹶、楀之盛以保安外戚,考《棠棣》、《角弓》之义以亲睦九族,兴坠典,拔滞淹,远夸毗,来忠谠。凡所建置,必与大臣共议以广其善,号令威福则专制之。如此,则天下之人思见太平可拱而俟也。”疏奏不报。喟然曰:“吾不可仕矣。”遂致仕,以太子中允归,时年未四十。自强于学,不易其志,日与交友为经史琴酒之乐,退居十五年而终。

    司马光曰:“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今于之邵见之矣。”范镇亦曰:“之邵位下而言高,学富而行笃,少我二十一岁而先我挂冠,使吾慊然。”其为两贤所推尚如此。

    (节选自《宋史·宇文之邵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B.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C.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心/儿方出俭饥/羌夷数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D.之邵言县下/江上山地狭/人贫耕者亡几方岁俭饥/羌夷叫入寇/不可复困之/以求利运使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点刑狱,掌管所辖地区司法,刑狱,中间囚徒,复查有关文牍,并负有监察地方官吏的职责。

    B.九族,古代多指高祖、曾祖.祖父、父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九代,今泛指亲戚。

    C.致仕,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仕,即做官,任官职,如“学而优则仕”。

    D.挂冠,楚国龚舍、汉逢萌均有解衣冠,挂东都城门而去的事。后因以“挂冠”指辞官、弃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文之邵为官爱民,不畏强权。他担任曲水县令时,体谅民情艰难;面对转运使擅自提价强卖轻缣行为,敢于据理直言拒绝。

    B.宇文之邵进谏忠言,言之有据。他劝谏神宗应崇尚节义廉耻,勉励公卿大夫做百姓的表率;奏疏用语能引经据典,条理清晰。

    C.字文之邵胸有韬略,明于治理。他认为朝廷在吏治方面未能真正做到选拔贤才;且上级部门对地方监管过严,造成政令不通。

    D.字文之邵位低言高,学富行驾。他虽深处下位,但敢进良言;有学识,生性厌弃官场,辞官后过着勤做学间、乐于琴酒的生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者,诸夏之视效,俗宜敦厚,而邪薄浮侈是尚。

    (2)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士芥。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克思深刻洞察历史发展规律,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抽丝剥茧,发现了资本主义深刻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自觉承担起创建革命理论、领导革命实践的重任;林觉民矢志拯救国家民族,“为天下人谋永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舍生忘死,视死如归。

    以上事例中所展现的精神品质和人生选择,对你思考“抱负与使命”这一话题有何启发,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我们的使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国旗下的演讲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