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从词类活用的角度,不同类的一项是
A.进兵北略地 B.顺流而东也 C.既东封郑 D.乌鹊南飞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防电信诈骗宣传语:电信诈骗设计精妙,上当受骗与学历无关。
B.将自己著作赠送朋友:拙作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C.去朋友家做客临别:感谢你恭候在家,盛情款待,我们下次再会。
D.患者赠送医生锦旗:杏坛高手,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妙手回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人居远未来②则秦未可亲也③若亡郑有益于君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⑤素善留侯张良⑥拔剑撞而破之⑦此其志不在小⑧群臣怪之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 ①②/③⑥/④⑤/⑦⑧ B. ①⑦/②④/③⑥/③⑤
C. ①②/③⑦/④⑧/⑤⑥ D. ①⑦/②⑤/③⑥/④⑧
4、(题文)依次填入下列格局横线处的成语(熟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式,有些事情非得_________,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
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其汉语运用能力下降。一些学生基本的字词句表达能力都不过关,写出来的东西_________,和人交谈也是词不达意。
③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的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_________,命途多舛。
A. 耳提面命 味同嚼蜡 遇人不淑
B. 当面锣,对面鼓 味同嚼蜡 时运不济
C. 耳提面命 不忍卒读 时运不济
D. 当面锣,对面鼓 不忍卒读 遇人不淑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每个赛季开始前,各家俱乐部都需经过预算审核,确保球员的工资不超出球会承受能力,以保证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寅吃卯粮的情况基本杜绝。
B. 无论是国外发达国家还是中国,投资界都有一个屡试不爽的经验——投资赚钱要围绕政府的政策导向找定位。
C. 我是做西餐的,英文还可以,但和身边的全球顶尖人才和总部的美国人比还是差太多了,每次和总部沟通写邮件时我都胆战心惊,生怕言不及义。
D.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北京房价在两年内首次出现了下降。但室如悬磬的小屋动辄还是几百万。
E. 中国从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既然川普给面子,那中国也会投桃报李。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在2020年9月份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我们将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段玉龙就此话题采访了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滕飞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成里京。
段玉龙: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两个词——碳达峰和碳中和。一上来我们先“敲黑板画重点”,解释一下这两个词吧?
滕飞:在生活中有两个过程。一个是排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学能源,它们的消费会产生二氧化碳并排入到大气中,这就是排放。另外一个过程是碳汇。它会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像我们植树造林而造成的森林碳汇、草地碳汇等等。
这两个过程一个是排放,一个是吸收。我们可以把排放想象为浴缸上面的一个龙头。龙头的水有大有小,如果把龙头开到最大,龙头的水流量将达到最大并不再增加,这就是碳达峰。浴缸下面往下流水的漏水阀就叫碳汇。如果从漏水阀流出的水与从水龙头流进的水达到平衡,水缸里的水将不再增加,这就叫碳中和。
段玉龙: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目光放在二氧化碳的身上?二氧化碳是怎么导致全球变暖的?
成里京:二氧化碳其实是大气中的一种化学成分,它能吸收地表释放的长波辐射。长波辐射是一种能量,所以我们经常会把二氧化碳比作地球的棉被,能对地球有保温的作用,这就叫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增加以后,温室效应将越来越强,保留的能量将越来越多,这就是全球变暖。这些越来越多的能量积累在地球系统中,就会驱动一系列的变化。
我们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我们人类生活的陆地表面的气温上升。其次,海洋里面也会有一系列的变化。海洋的比热容较大,因此储存了全球变暖约90%的热量。因为热胀冷缩,海洋变暖便会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大气温度升高会导致包括冰的融化,包括陆地上的冰川、格陵兰的冰盖、南极的冰盖等。
此外还有一些极端事件的变化,如极端高温热浪的发生。前几年中欧发生了非常严重的热浪,造成大量人员死亡。中国大连2017年也发生过一次非常大的海洋热浪,导致沿海海参养殖业损失甚至达到上亿人民币。这就是全球变暖对整个气候系统的影响。
(选自《千亿市场?“碳中和”将带来哪些重大机遇》,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碳中和”的计划符合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
首先,碳减排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有利。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7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3%,如果某一天因为战乱或者其他原因,马六甲海峡进口路线不畅,中国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会大受影响。但如果中国的能源结构主体从碳基能源变成光伏和风能,那么马六甲海峡就不再是被控制的咽喉要道。所以控制碳排放、增加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长期来讲,是国家安全战略上非常重要的考量,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措施。
其次,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发展都是全球领先的状态。2019年,中国光伏产业中的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91%、79%和71%;风电整机制造占全球总产量的41%。如果全球都减排去碳的话,中国从商业上、产业上都能获得非常巨大的机会。减碳可以帮助中国在能源、汽车等领域做到弯道超车,实现产业竞争力上的跨越。
(摘编自刘劲等《为什么中国一定要搞碳中和?如何解决碳中和的经济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现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B.“碳达峰”是碳排放量所达到的一个峰值,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碳达峰相应也会早些。
C.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D.“碳中和”是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达到平衡,中和即正负抵消,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A.二氧化碳能吸收地表释放的长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其吸收越多对全球气候影响越大。
B.环境保护可以增加森林碳汇、草地碳汇等,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达到碳中和。
C.海洋储存了全球变暖最多的热量,所以,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极端天气都出现在海洋上。
D.相比图表中发达国家,中国虽然最晚达到碳达峰碳中和,但两个节点间规划用时最短。
【3】中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有何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既表现杜甫病痛孤独、漂泊异地的悲伤,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琵琶行》中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音乐暂停时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4)《劝学》中与《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写自己旧地重游,并引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再别康桥》中,康河的流水和水草都呈现出安闲、自在的状态,这正是诗人徐志摩向往的境界,“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3)《荆轲刺秦王》中写出乐曲基调悲凉以及宾客表现的两句是:“____,____。”
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10、(1)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北宋)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②。
[注]①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②南来鲤、作急烹:化用《饮马长城窟行》中“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请把颔联翻译现代汉语。
(2)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塑造的主人公形象。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赋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虚御风 冯:乘着
B.扣舷而歌之 扣:扣动
C.正襟危坐 危:端正
D.知不可乎骤得 骤:轻易地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扣舷而歌之 吾尝终日而思矣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相与枕藉乎舟中
C.纵一苇之所如 哀吾生之须臾
D.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B.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C.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4】选出短语结构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白露横江
B.水光接天
C.旌旗蔽空
D.冯虚御风
【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6】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7】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而又何羡乎
D.渺渺兮予怀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凌万顷之茫然
(2)舞幽壑之潜蛟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在求学的路上,在坚持的路上,在所有通向目的地的路上,在奋斗的路上……
请以“风景永远在路上”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