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姐姐喜欢旅游,踏遍了祖国的名产大山,她房间里的纪念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②山西最著名的八大旅游景点,首当其冲的就是被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五台山。
③细节上的真实给电影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染力,这构成了好莱坞屡试不爽的成功攻略。
④2016年亚洲游泳锦标赛在日本东京拉开战幕,在女子50米仰泳决赛中,中国名将傅园慧不孚众望,摘得她首枚亚锦赛金牌。
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合称为“乐府双璧”。虽然以浪漫主义手法结尾,但没有改变全诗的现实主义风格。
C.曹操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D.《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洎牧以谗诛
A.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戍卒叫,函谷举
C.并国二十
D.多于机上之工女
4、下列各项加点文言实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 畜:牲畜
B.上食埃土 上:上面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
D.圣人无常师 常:固定的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切个人拥有的财产, ① 是合法取得, ② 应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非法侵犯和剥夺。一切产权的变动、限制和剥夺, ③ 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和法定方式来完成。 ④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确需征收征用公民或法人的财产, ⑤ 应严格限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和支付公平合理的补偿, ⑥ 应当赋予公民寻求司法救济的权利。
A. A B. B C. C D. D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韩愈论道德修养
韩愈认为统治人才需要具备“德与艺”两方面条件。从两者的内在关系看,德是艺的思想基础,艺是德的体现手段。德比艺是更为根本的条件。如文学写作与道德修养的关系,道德修养是文学写作的根本前提,“夫所谓文章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实之美恶,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因此要像古代伟大作家一样写出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一定要特别重视道德修养,以道德修养为根底,才可能有光辉的文学作品。韩愈在教育实践中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
韩愈认为道德根源于人性,基本内容是仁、义、礼、智、信五项道德准则。五项之中最主要的是仁义两项。仁又是全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人有没有道德,其区别就看他存仁义或弃仁义。仁义并非高不可攀的目标,只是实行对人类的博爱而已。道德教育以仁义为核心,有道德修养的人,必定是“内仁而外义,行高而德巨”。
韩愈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吸收前人的道德修养理论,总结自己的修养经验,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修养要则。“贵已重以周,责人轻以约。”他主张要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协调我与人的关系。要协调关系,对自己的要求应当全面而严格,以鞭策自己不懈地提高道德修养,对别人的要求应当宽松两简单,别人也就乐意为善或改过从善。而现实的情形恰好相反,一般人对别人要求求全贵备,对自己要求则很低很少。他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作了分析,认为根源是怠和忌,怠者对自己没有要求,不能提高品德修养,忌者害怕别人品德修养获得高度评价,而对别人进行诋毁。韩愈关于贵己和待人的思想,是孔丘“躬自厚而薄质于人”思想的继承和发挥。“思省自勉”,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从主观上提高认识,需要个人认真深入地反省思考。他在《进学解》中说:“行成于思,毁于随”。德行的成就在于认真深思,毁坏就在于放任自弃。因此应当经常与道德规范进行对照而反省自己的行为,对不合仁义规范的行为,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也应当感到后悔,防止再犯。
他认为在道德面前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不成为君子,便落为小人,一切都取决于自己。“贤不肖乎己……存乎己者,吾将勉之”,要在主现上保持一种上进心,勉励自己成为道德修养高的人。“知过能改”,韩愈认为对待过错也是一个道德修养问题。过错不仅是已经表现出来的言或行,没有表现出来的心思不正也是一种过错。他说: “所谓过者,非谓发于行、彰于言,人皆谓之过,而后为过也。生于其心,则为过矣。故颜子之过,此类也。不贰者,盖能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不贰之于言行也。”有些人犯了过错已有认识,对改正错误持什么态度便成为重要问题。他说: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较积极的态度应是勇于改过,改过是为了不再有过,应该受到赞许。
(摘编自《中国教育思想史》)
【1】下列不属于韩愈对“德与艺”关系的解说的一项是( )
A. 德是艺的思想基础,艺是德的体现手段。两者相比,德是更为根本的条件。
B. 道德修养是文学写作的根本前提,“夫所谓文章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
C. 古代伟大作家特别重视道德修养,他们以道德修养为根底,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
D. 统治人才需要具备“德与艺”两方面条件,在教育实践中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仁义是实行对人类的博爱,是五项道德准则中最主要的两项,是全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一个人有没有道德,区别就在于这个人的内心是否存仁义。
B. 对自己的要求宽松而简单,对别人的要求全面而严格,是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表现,是无法协调好人际关系的,也不能提高品德修养。
C. 德行的成就在于深思,在道德面前有君子与小人之别,不成为君子,便有可能落为小人,所以,要在主观上保持-种上进心,不断勉励自己。
D. 如何对待过错是一个道德修养问题,包括如何认识已经表现出来的言或行、如何认识没表现出来的心思不正、对改正惜误持什么态度等三个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主张对自己的要求应当全面面严格,对别人的要求应当宽松而简单,这是与孔丘“躬自厚面薄质于人”的思想完全一致的。
B. 韩愈在教育实践中把道德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原因是他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而统治人才需要具备“德与艺”两方面条件。
C. 韩愈说“行成于思”,“思”就是要经常与道德规范进行对照而反省自己的行为,目的是要防止再犯造成了严重后果的错误。
D. 韩愈认为没有表现出来的心思不正也是一种过错。颜回就是在错误思想刚刚萌芽时就阻止了它,不让错误思想在言行中表露出来。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 ,_____ _。
(2)《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 ,________ 。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 _____ ,_____ 来批评。
(4)屈原在《离骚》中以其他女子嫉妒自己的美貌为喻,表达自己遭到小人诋毁的两句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我们经常说: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__ 。
(6)苏轼在《赤壁赋》中以“客”的口吻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曹操兵发东吴时,船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面上的情景。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罗两句表达了吸纳人才的渴望。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
(3)白居易《琵琶行》中写“声渐歇”后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描写了晋国的贪得无厌。
10、《琵琶行》中借黄莺的声音来写乐声轻快的句子是: 。
1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书生意气,______
(3)复为慷慨羽声,_____
(4)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2、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浣溪沙
(宋)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1】从字数上看,本词属于__________。
【2】对本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春词,上片由景及情,先实后虚;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B.作者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风、云、水、燕、泥等颇具初春气息的景物。
C.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以乐景衬哀情。
D.“未闻鸿雁”,可见音书相隔,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而“鹧鸪”啼声凄切,倍增寂寞哀婉之情致。
【3】赏析划线句中“惟有”二字的表达效果。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房舍
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冢:坟墓
C.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漫:模糊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散文的范畴。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B.阳:古人在说到地名时,多用“阳”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用“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C.至和,是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浮图,浮屠,佛教的别称,又指和尚、出家人,还指佛塔,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A.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B.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之境,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C.作者赞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浅尝辄止、浮泛不实的学风。
D.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人治学的道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疫情反反复复,你必须接受居家上网课这种形式。
网课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罢了,它和在校学习一样,归根结底都是你自己的学习。如果你居家不学习,网课就学困,只能说明你一直没学会学习。疫情不过是个放大镜,让你的不足更明显了而已。这不是疫情的错,不是社会的错,也不是老师和家长的错。如果你没有真正地努力,最终为这段荒唐时日买单的,还是你自己,是以后的你!而父母和老师的焦急,才真是无足轻重!
自律,是对各种欲望的自我控制,是一种积极而主动的人生态度。俄国作家陀思妥耶斯基有句名言:“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征服自己就要学会自律。自律源于人们对成功的追逐和渴求,主要表现在道德修养、组织纪律和意志品质上的自我控制。当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人格、智慧和才能就会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出类拔萃。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不欺于心。
请你(李华)给一位自律性不高的朋友(名字:王阳)写一封信,主题是“为什么要做一个自律的人”,与他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