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巴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仪式于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

    ②每每捧读《秋雨散文》,我都被书中的历史意蕴和文化   深深感动。我在字里行间读到的是一颗跳动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心。

    ③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草根明星刘大成有着山东人特有的 ,他以诙谐幽默的表演征服了全体观众。

    A.受奖 积聚 质朴

    B.授奖 积聚 淳朴

    C.授奖 积淀 质朴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人不敢与忤视(正眼看)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合力)

    肆其西封(西边的疆界)

    以乱易整,不武(不威武)

    B. 持千金之资物(礼品)

    剑长,操其(剑鞘)

    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君安与项伯有(交情)

    C. 沛公则车骑(放弃,丢下)

    修短随(自然)

    浩浩乎如虚御风(通“凭”,乘)

    自可断来(使者,指媒人)

    D. 万顷之茫然(越过)

    无物以之(帮助)

    舍万殊(趋向,取向)

    火尚足以也(照明)

  •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氾南

    B.左手把其袖

    C.封郑

    D.济而设版焉

  •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莫言,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 不是最后一个。

    ②发牢骚,   也不可少,然而纸上谈兵,终不免书生之见。

    ③他不顾朋友的劝阻, 走入钱塘江观潮的禁区。浪头扑面而来,瞬间不见他的身影。

    ④学习古代汉语,不能整部书地读,要选择其中的精华读。不是浮光掠影地读,决不能   要仔细看注解,勤查工具书。

    A. 决然  固然  径自  不求甚解   B. 决然  诚然  径直  一知半解

    C. 绝然  诚然  径自  不求甚解   D. 绝然  固然  径直  一知半解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像北京这样历史悠久的大都市,要写出她的特点,通常从大处着眼,但老舍描画的多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感受。

    B.历史表明,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大、领土幅员广而定。

    C.站在泰山峰顶俯瞰大地,无不使人感叹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工鬼力。

    D.在景点少而精的从化、昆都等地,酒店的地理位置是否优越决定着酒店的房间预订率。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人与海

    海明威

    他们在海里走得很顺当,老头儿把手泡在咸咸的海水里,想让脑子清醒。老头儿不断地望着鱼,想弄明白是不是真有这回事。这时候是第一条鲨鱼朝它扑来的前一个钟头。

    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然后它又钻进水里去,嗅出了踪迹,开始顺着船和鱼所走的航线游来。

    老头儿现在的头脑是清醒的,他有坚强的决心,但是并不抱多大的希望。他想:我不能够阻止它来害我,但是也许我可以捉住它。

    鲨鱼飞快地逼近船后边。老头儿鼓起全身的气力,用他染了血的手把一杆锋利无比的鱼叉扎向鲨鱼的头部。鲨鱼在海里翻滚过来,滚得自己给绳子缠了两道。接着,肚皮朝上,尾巴猛烈地扑打着水面,像一只快艇一样在水面上破浪而去,把老头儿的鱼叉连绳子都带去了。老头儿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钟头,在船艄歇着,有时候嚼嚼从马林鱼身上撕下来的肉,使自己好好休息一下,攒些力气。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鲨鱼朝这边游了过来。

    “呀!”他嚷了一声。这个声音是没法表达出来的,根据那褐色的三角形的鳍和那摆来摆去的尾巴,他认出这是两条铲鼻鲨。老头儿系上帆脚绳,把舵柄夹紧。然后他拿起了上面绑着刀子的桨,一面注意着鲨鱼的到来。

    它们来了。但是它们没有像鲭鲨那样的直接游来。一条鲨鱼转了一个身,就钻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拉又一扯,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交切点攮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蹂躏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他把刀子绞了又绞,但鲨鱼一松滑下去的时候,他说:”去,去,星鲨。去找你的朋友吧,也许那是你的妈妈呢。”

    老头儿擦了擦他的刀片,把桨放下。他把舵柄夾在胳肢窝里,随着船往前飘去。他知道,鲨鱼每次冲上去猛扯一下,就给扯去了好多的死鱼肉。现在死鱼已经成为了一切鲨鱼追踪的途径,宽阔得像海面上一条大路一样了。他想,我现在还有什么事儿可想呢?没有。什么也别去想它,只等着后边的鲨鱼来到吧。

    下一个来到的鲨鱼是一头犁头鲨。老头儿先让它去咬那条死鱼,然后才把绑在桨上的刀扎进它的脑子里去。但是鲨鱼一打滚就往后猛地一挣,那把刀子喀嚓一声折断了。老头儿想:我已经上了年纪,不能拿棍子把鲨鱼给打死。但是,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们。直到太阳快落下去的时候,老头儿看见两个棕色的鳍顺着死鱼在水里所造成的那条宽阔的血波追踪而至,它们甚至不去紧跟鱼的气味,就肩并肩地直朝着小船扑来。两条鲨鱼一道儿来到跟前,他看见离得最近的一条张开大嘴插进死鱼的银青色肚皮时,他把短棍高高地举起,使劲儿捶下,朝鲨鱼的宽大的头顶狠狠地劈去。鲨鱼从死鱼身上滑下去的时候,他又朝它的鼻尖上狠狠地揍了一棍。另一条鲨鱼原是忽隐忽现的,这时又张开了大嘴扑上来。老头儿用棍子对准了它打去,但是打中的只是橡皮似的又粗又结实的地方。在他跟鲨鱼格斗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去了。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到了半夜的时候,鲨鱼又是成群结队而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所放出的磷光。他用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去。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子,随着棍子就丢掉了。他把舵从船上拽掉,用力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窜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拥而上,当它们再一次折转身扑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

    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去,鲨鱼的两颚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去。老头儿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这种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间害怕起来。不过那种味道并不多。他往海里略了一口唾沫,说:“吃吧,星鲨。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夜里。鲨鱼又来咬死鱼的残骸,像一个人从饭桌子上捡面包屑似的。老头儿睬也不睬它们,除了掌舵,什么事儿都不睬。他只注意到他的船走得多么轻快,多么顺当,没有其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它了。

    (节选自《老人与海》,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可以看作一篇寓言:在浅显易懂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B.老人虽然是一位捕鱼人,但他热爱海洋,热爱海洋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C.作者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同时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D.小说意在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老人若有现代化的捕鱼设备,结局就会相反。

    【2】请结合材料分析老头儿的形象特征。

    【3】老人保卫自己的劳动果实,他手中的武器有些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表明了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正如“山水风月柳”一样,女子在中国诗歌中也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她在《关雎》里, “____”,成为君子思慕的对象;她在《离骚》中,“________”,屈子以其自比,表达政治苦闷之情;她在《诗经·氓》中,“________”,是一位日夜操劳的贤妇;她在《观刈麦》里,“____”,行走在田野间。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 不会接受;若“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而亲近 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

    ⑶《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时,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一行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 “ 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五人墓碑记》)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____,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3)_______________,则思江海下百川。(《谏太宗十思疏》)

    (4)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5)大阉亦逡巡畏义,___________________。(《五人墓碑记》)

    (6)简能而任之,_______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

    (7)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师说》)

    (8)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9)恩所加,_________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

    (10)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已故评书演员单田芳凭着其顽强的毅力,在传统表演艺术事业上执着追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如荀子《劝学》中的所言“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来哀叹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渺小。

    (3)《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听到“____________”,虽然有一些山歌村笛,却“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________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地唱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毅然决然上车离去。

    (3)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作者借助对柳影的描写,表达这种情感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诗,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一句抒情方法奇特,备受后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

     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B.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C.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D.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衢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史上曾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

    B.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另外,祖父的父亲也称太祖。

    C.“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

    D.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俞通海擅长水战,深受太祖信任。他归顺太祖之后,太祖喜出望外,高兴地说“天赞我也!”

    B.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中右眼。

    C.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全力营救太祖脱险。

    D.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

    (2)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族危难之际,我们的先辈将个人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勇敢地承担起了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明了对个人安危与民族重任的思考;顾炎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号召国人勇于担当、救亡图存;鲁迅以“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为民族觉醒甘愿牺牲自我的高尚情……时代在发展,新时代的青年人更应从先辈的身上寻源、探源、感源,培养担当精神,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学校准备开展以“我们的使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及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的学习,围绕该主题,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