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各选项中对原文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之后,又要在西边扩张它的疆界。
B.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沛公)特意派遗将领把守关口,是防备盗贼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C.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译: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连接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D.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译: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国都说新法个便利的秦人用千来计算。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爱迪生却把它变成了现实,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爱迪生实验室有3个得力助手。
②第一个是美国人奥特,他在机械方面独具专长;第二个是英国人白契勒,他沉默寡言,善于专研;第三个人是瑞士人克鲁西,他擅长绘图,完成机械图。
③可见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红花还需绿叶扶持,是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道理。
④爱迪生是大发明家,一生中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13天一项发明。
⑤这么多项发明,对一个人的有限精力和生命来讲,实在是不可思议。
⑥此外,还有几个埋头苦干的人给他当助手。
A.①②⑥④⑤③ B.④⑤①②⑥③ C.④⑤③①②⑥ D.①②⑥③④⑤
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向下)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D.侣鱼虾而友糜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全球化的今天,守护文化多样性,是关涉人类文化发展未来的大问题。在不同文化主体之间,要倡导有创建的交流、理解与对话。这种文化理解是一个双向承认的过程: 。前者是自觉、内省,后者则是宽容礼让、平等开放。
A.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
B.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了解“自身”文化,然后是认识“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C.首先是接触“他者”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了解“自身”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D.首先是了解“自身”文化以认识“自身”文化,然后是接触“他者”文化以理解“他者”文化。
5、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禺、夏衍: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宾逊漂流记》。
D.《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欧拉善用简洁的函数表达真理,欧拉公式至今仍被认为是最具美感、最有魅力的公式之一。他还曾写下《音乐新理论的尝试》,将数学与艺术美结合在一起。这位天才数学家富有创造力的一生,给后人有益的启示:探究真理的动力中饱含着对美的追求,科学之美可诱发出科学家无限的创造力。
②尽管科学家们对科学美的阐述大多是零散的、即兴的,但不难看出他们对科学之美的肯定和重视。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中“读出音乐般的美妙”,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从达尔文《物种起源》中“见出生物世界无与伦比的统一之美”。我国科学家杨振宁则引用高适在《答侯少府》中的诗句“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来描述狄拉克方程和反粒子理论带来的精神震撼。他还曾以虹与霓为例描述科学之美:小时候看虹和霓,被极美的表面现象所吸引,长大懂得测量后发现这种现象的物理原因,体会到了一种极深层的理论架构的美。
③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的映射,是人们发现自然之秘而产生的自我超越感,是从科学和谐统一的思想中产生的愉悦自由的心理体验,是促使他们勇攀科学高峰的重要原动力。
④科学美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不少科学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最初的粗略选择,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的。比如狄拉克的“单磁核”假说,就是从磁与电共有的对称美中获得启示,后来被实验证实;物理学家卢瑟福探索原子和结构时有种直觉,感到原子核是一颗“小太阳”;哥白尼在观察太阳系运动景象时这样描述:“太阳乘坐的宝座率领着它周围的行星家族”。正是这些审美想象,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引导着他们前往成功的彼岸。
⑤反观我们的现实,科学美却被有意无意地冷落甚至剥夺。备受推崇的奥林匹克竞赛,已异化为机械的题海战术,孩子们很难在独立思考中享受数学的韵律之美。在科研领域,不少人急功近利,把科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失去了探寻更高层次的科学美的机会。正如但丁所说,美是真理的光辉。漠视科学的美感,就很难探寻到真理的内核。如果在教育中,先让孩子欣赏“虹与霓”的现象美,再引导他们去挖掘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否更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科研中,少一些功利、多一份对美的追寻之心,把单调枯燥的实验变成美的探险,或许更容易到达真理的彼岸。
⑥科学本来就是美的,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应是充满新奇体验的美的旅程。
(选自《发明与创新》2013年06期,有修改)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科学美”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审美想象会启发科学家的灵感,科学之美可以激发出科学家的无限创造力。
B. 生物世界和物理世界都蕴含着无与伦比的统一之美,给人们带来精神震撼。
C. 科学美是自然和谐之美在人们心灵中的映射,还包括审美直觉和审美灵感。
D. 科学美是人们从科学和谐统一的思想中产生的一种愉悦自由的心理体验。
【2】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加点“这种现象”指“虹与霓”呈现的自然之美,其中蕴含有深层的理论架构之美。
B. 第③段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述了科学之美的本质、表现形式和对科学发现的作用。
C. 第④段以三个事例论证了不少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往往是依靠审美直觉来完成的。
D. 第⑤段论证了如果在教育中不让孩子欣赏“虹与霓”的美,就不可能认识科学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几里德的数学专著《几何原本》、欧拉的《音乐新理论的尝试》都体现了数学与艺术美的结合。
B. 尽管科学家对科学美的阐述虽然还是零散的、即兴的,但也可以看出他们对科学美的肯定和重视。
C. 当奥林匹克竞赛异化为让孩子沉浸题海的时候,孩子们就难以在独立思考中享受到科学之美。
D. 如果急功近利,把科学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科学就会丧失美感,也很难达到真理的彼岸。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安抚男子并答应婚约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有两句说方与圆不能相互配合,志向不同彼此很难相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3)“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落叶纷纷的壮阔秋景。
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3)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募人之于国也》)
(5)故不积步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斩木为兵,______________,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3)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咏怀古迹》)
(4)________________,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5)__________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
(6)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
(7)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______________。 (《锦瑟》)
(8)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认为自己和其他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孔子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鼓励他说出自己的志向。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写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③迥,河声入海④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诗人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③关,一作“山”。④海,一作“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题目中的“秋日”点明了时间,“赴阙”写出了事件,“题潼关驿楼”交代了题诗的地点。
B.颔联两句写景,景色雄浑苍茫,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C.颈联写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场景描写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之真实感。
D.尾联传达出诗人即将抵达长安的兴奋,以及科考后要放松心情,过一段闲适逍遥生活的梦想。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结合具体诗句赏析首联。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钱币
B. 使使以闻大王 闻:让……知道
C. 轲自知事不就 就:成功
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
【2】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王环柱而走。 ②图穷而匕首见。
③而乃以手共搏之 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A. 嘉为先言于秦王
B. 以其无礼于晋
C.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 使毕使于前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 《战国策》又称《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
C. “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较少使用。这样的词还有“公”“子”“君”等。
D.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和路神,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14、作文。
闽西籍“北斗少帅”王飞雪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一个在国防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毛头小伙子。1995年,得知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工程地面设备研制遇到重大技术瓶颈后,王飞雪和2名同学主动请缨,创造性地拿出一套全数字快捕精跟技术方案,“冒昧”地闯进我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奠基人、中科院院士陈芳允的家中,请求承担攻关任务。王飞雪他们历时3年、在一间10平米的小屋中一举攻克这个曾被一些专家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技术方案,王飞雪也成为国防科技大学卫星导航学科的主要创立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2013年,王飞雪作为专家代表向习主席汇报科研成果。
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以龙岩市问天中学高一学生的身份,给王飞雪写一封信,谈谈你对青春价值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