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终期于尽(至、及) 冯虚御风(乘)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不能极夫游之乐(尽情享受)
D.倚歌而和之(循,依) 则或咎其欲出着(责怪)
2、下列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
A.韶光sháo 杜撰zhuàn 跬步guǐ 鸡豚狗彘tún 嫡亲dí
B.监生 jiān 惴惴zhuì 俨然yǎn 鞭笞天下chī 爪牙zhuǎ
C.间或 jiàn 形骸hái 谬种miù 亡矢遗镞zú 饿殍piǎo
D.陈抟 tuán 逡巡qūn 炮烙pào 万乘之势chéng 曳兵 yè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意象,即心象,是诗化了的感觉。 , , 。在诗歌创作中,它既不是单纯的外在描摹,也不是直抒胸臆的感情喷发,而是因情造景,寓意于象的单体形象。意象在诗中的运用, , , ,从而增强诗的内蕴张力。
①它是诗人在某一瞬间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
②具有具体的坚实的质感
③它暗示着诗人的内心图景
④便于诗人获得心灵创造的自由
⑤更好地抒发他复杂、流动、多变的生命体验
⑥有利于打破生活原型的束缚和局限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⑥④⑤
C.③①②⑤⑥④
D.③②①⑥④⑤
4、下列词语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裨将(pí) 摈除(bìn) 执拗(miù) 锐不可当(dāng)
B.菲薄(fěi) 蕴藉(jiè) 巷道 (xiàng) 强词夺理(qiǎng)
C.聒噪(guō) 盥洗(guàn) 豢养(huàn) 喟然长叹(kuì)
D.果脯(fǔ) 按捺(nà) 木讷(nè) 锲而不舍(qì)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速祸焉(招致)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大概)
B. 与蠃而不助五国也(亲附,结交)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危险)
C. 声非加疾也(快) 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D. 洎牧以谗诛(等到,及) 六国互丧(交互)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年12月,中国、美国及欧盟等缔约方在法国巴黎达成了一项协议——《巴黎协定》,协定要求在21世纪末将全球的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力争在21世纪下半叶全球实现碳中和。碳中和要求所有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与大自然吸收的温室气体总量相平衡。因此碳中和不是二氧化碳零排放,而是一个国家之内的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即一个国家领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大自然所吸收的温室气体相平衡,其目的是维持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大致稳定,避免地球表面温度的大幅变化,防止气候变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大宣示,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 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无论是碳达峰目标还是碳中和的愿景,对中国的发展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实质上是一场发展转型的竞争。以欧盟为例,其碳达峰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实现发展之后知道什么时间二氧化碳排放出现峰值的, 碳达峰之后经历一个漫长的平台期才开始缓慢下降,现在即将走向快速下降,然后走向碳中和。而中国则是人为地设定了碳达峰的时间表,现在仍在爬坡,还没有看到峰顶;碳达峰后还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渡过平台期,实 现稳步下降,再到快速下降,进而实现碳中和。欧盟承诺的碳中和时间与碳达峰时间的距离是60年左右,中国承诺的碳中和时间与碳达峰时间的距离是30年,碳达峰之后几乎没有平台期的缓冲就要开始下降,且是快速下降, 这些就是中国的最大挑战,道路或路径几乎相同,但是时间是非常紧迫的。
中国的GDP碳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是欧盟的6倍多。当前宣示的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就是要倒逼中国发展转型,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活力。从全球治理雾霾的经验来看,英国伦敦和德国鲁尔治理大气污染都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东德、东欧的大气污染治理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和技术进步,大体上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欧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减排,那个时候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技术的成本是目前的许多倍, 我国在2030年以后开始减排,届时低碳技术的成本又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以光伏发电成本为例,1990年每千瓦时的光伏发电成本大概是100美元,2000年降低到10美元左右,2010年又降低到1美元,现在的平均水平是5美 分,深信到了2030年、2060年,其肯定大大低于目前水平。
如何应对碳中和问题,最紧迫的挑战是一个多答案的选择题,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欧盟的成功在于民众的支持,美国减排的成功在于市场的力量,中国的成功应该是民众的力量加上市场的选择和制度的优势三方面的结合。目前,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国家意志,将这些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地方政府、每一家企业乃至每一个家庭,发挥我 们国家的制度优势,即发挥民众、企业和政府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困难就有可能被克服。
总之,无论是减排还是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本质就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也是一场发展 转型的竞赛,它们均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机遇、化危为机。
(摘编自李俊峰、李广《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二:
中国传统村落是乡村旅游地的重要类型,它以古朴的村落风貌、丰富的文化景观与独特的民居建筑见长,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但风貌维持、古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低碳诉求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对立。如太阳能热水器在屋顶的架设产生视觉污染,破坏古朴的村落意境;沼气池的开挖建设有可能损坏古建筑文物。因此,从中国传统村 落的资源特征和保护需要考虑,探索相应的碳中和实现路径势在必行。
对于传统村落而言,应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自身特征的低碳清洁能源,合理使用太阳能、地热能和乡村地区丰富的生物质能,寻找村落保护、旅游发展、低碳诉求的理想点。采用村落“四旁”绿化与建筑立体绿化相结合的植绿技术,绿化、美化村落环境,创设出悦目的感官体验环境,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同时兼具固碳生态服务功能。固体废弃物是传统村落型乡村旅游地的主要碳源之一,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处理依据的基本原则, 在资源化利用固体废弃物的产业化与市场化水平尚待提高的情势下,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就显得十分必要。传统村落型乡村旅游地的低碳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支持,社区居民自愿参与和融入低碳生活,方能推动乡村旅 游地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丁雨莲《碳中和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净碳排放估算与碳补偿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领域内,大自然所吸收的温室气体总量与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达到平衡,就是二氧化碳零排放。
B.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所承诺的碳中和与碳达峰的时间距离较短,且碳达峰后几乎无平台期的缓冲就得快速下降。
C.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要实现发展转型,其中实现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关键。
D.中国传统村落的旅游优势是风貌古朴、文化景观丰富且民居建筑独特,短板是开发困难,无法满足低碳诉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宣示,既是面对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也彰显了保护地球家园的大国担当。
B.因为欧洲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可供借鉴,加上低碳技术成本的大幅下降等,我国一定可以如期兑现碳中和的承诺。
C.如果充分发挥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调动民众、企业和政府,分解减排任务,就有可能克服困难,从容应对碳中和问题。
D.合理使用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与实现碳中和目标之间矛盾的解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碳中和要求的一项是( )
A.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尝试提供碳信用、碳风险管理等服务。
B.实行垃圾分类,居民投放日常产生的可回收物,其经回收后居民可获得收益。
C.为推进氢能发展战略,加大煤制氢、石油制氢和天然气制氢的规模。
D.在光伏治沙中探索“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养殖”的商业模式。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望中原仍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当年拓跋焘行宫外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强烈的反差传达出词人对收复中原的忧虑。
(2)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映照下的色彩和形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从侧面烘托和正面描写的角度刻画了周瑜担任三军统帅时的年轻有为、踌躇满志的形象。
8、(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眼中的天姥山巍峨险峻,气势非凡。
(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喻,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一个人只要持之以恒,就会“ ______________”;若半途而废,就会“ ___________”。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作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归园田居(其一)》以物喻人、表达对家园故土留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景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音乐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⑵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⑶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⑷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⑸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⑹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⑺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⑻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
⑼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牛郎织女虽然一年只能见一次,但要胜过人间很多凡俗之爱情。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英雄人物和历史的缅怀。
(3)古人喜欢在现实中或梦境里登高远眺,然后用诗文记叙远眺时所见的辽阔壮观场景,比如:“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张 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扛北固山上。神州:指中国,此指京都。
【1】【1】请结合同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
【2】【2】词的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郎。既冠,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通达能属文辞,与王褒等并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会初立《谷梁春秋》,征更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元帝初即位,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堪为诸吏光禄大夫,皆领尚书事,甚见尊任。更生年少于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荐更生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于左右。四人同心辅政,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谱诉,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是时帝元舅阳平候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候。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不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年七十二卒。
(节选自《汉书·刘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B.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C.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D.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冠,我国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B.《谷梁春秋》与《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
C.“擢”是选拔、提拔的意思,与“除”“征”“辟”“迁”等意思相同。
D.专国权的“专”指专擅,与《师说》中“术业有专攻”的“专”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向通晓经书,曾被征召教授《谷梁春秋》,在石渠宣讲《五经》,也曾编撰《新序》《说苑》等著作。
B.刘向带领一起辅助政事的萧望之、周堪两人请求皇上罢免身居高位的骄纵外戚和玩弄权术的宦官。
C.刘向编纂《列女传》来警诫天子注重教化,多次上书谈论利害,陈述法则戒律,弥补遗漏的过失。
D.宣帝选用贤才时,刘向进献了几十篇赋颂;后来皇上多次想任用他做九卿,但始终没能施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
(2)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
【5】关于礼仪教化,刘向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创文创卫”活动持续进行,为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的整洁与美丽,共同营造健康绿色的生活氛围,某校团委组织志愿者参加主题为“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家园”的环保宣传活动。活动为期一天,活动形式多样。
假如你是志愿者,参加了这个活动,请结合你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运用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