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提到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B. 古人常说“入则孝,出则悌”。其中,“孝”是指善事父母;“悌”是指善事兄弟。
C. “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令尊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家慈等。
D. 《赤壁赋》中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句。其中“壬戌”是皇帝年号。“既望”,望日的最后一天。“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鄙人将于明日乔迁新居,特于寒舍备下薄酒,届时恭请阁下光临。
B. 多年未至府上,许久不见,颇为挂念。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我改日定当登门拜望他老人家。
C. 听闻贵公司目前在资金和经营方面遇到了困难,你们若有需要,我一定鼎力相助,义不容辞。
D. 今日奉上拙作一篇,聊供尊兄哂笑,若得尊兄不吝斧正,弟当不胜感激!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应对电商的冲击,这家小店不仅改变了装饰风格,而且转变了经营理念,改头换面,终于赢得了市场。
B. 《三体》第一部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作者笔走龙蛇,带领读者徜徉在地球文明和宇宙文明两个世界里。
C. “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梅贻琦校长的一生没有快意江湖,没有风花雪月,有的是光风霁月的情怀。
D. 尽管山西女篮未能在决赛中夺冠,但小将武桐桐汗流浃背,吴牛喘月,她在赛场的不俗表现,让球迷为之一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在新一代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5、下列每组中的说法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红楼梦》描写的三姊妹中“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说的是迎春。《边城》描写的端午节中,因傩送送节货,翠翠见到了参加赛龙船的应是天宝。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体现了儒家的出世精神和刚健进取的价值取向。荀子作为儒家的集大成者,其“劝学”是与“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的思想一脉相承的。
③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誉《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评《左传》为“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
④“建安风骨”的作品大都具有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山水田园诗派”起源于陶潜的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都清新自然、闲适淡远。
⑤《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的创作随笔,在文中记录了他写作《平凡的世界》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和感情经历。因为《平凡的世界》获得的荣誉和鲜花,所以其中的感情主要是欢愉的、轻松的。
⑥某同学在读书报告会上感慨道“林语堂《苏东坡传》里‘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再读《赤壁赋》,你对‘客喜而笑’的理解便会豁然开朗,”于是得出结论,阅读与教材相关的资料,会对教材有更深的认识与思考。
A. ①②⑤
B. ①②⑥
C. ③④⑤
D. ③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猫和警察
[意大利]卡尔维诺
①在城里扫荡隐藏的武器巳经有一段时间了。警察们会爬上警车,头上戴着会给他们一副统一而非人面貌的皮制防护帽,他们会去贫民区,响着警报器,弄乱抽屉里的内衣,拆掉炉子里的管道。在那些日子里,一种折磨人的痛苦正在占据着警察巴拉维诺的内心。
②刚刚失业的巴拉维诺去当了警察。他也是刚知道那个貌似平静而繁忙的城市底下存在着一个秘密:在沿着街道的水泥墙后面,在僻静的围栏中,在漆黑的地下室里,闪闪发光的恐怖武器如森林般茂密地小心躺着,就像豪猪刺那样。警察巴拉维诺在他的市民中间感到非常不自在,他感觉,每一块下水道盖子,每一垛废物,都在守护着什么难以理解的威胁。
③一天晚上,警察跑到工人聚居区,包围了一整座房子,那是一幢外观腐烂的大型建筑。破旧的楼梯从地下窒一直到屋顶,穿过这个老房子的身体,就像是有着无数分支的黑色血管。警察们上去了,巴拉维诺在他们中间,戴着叫人难以认出的如机器人一样的头盔,但他仍为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心事折磨着。他们被告知,他们的敌人,他们警察的敌人,也就是奉令行事人的敌人,就藏在那座房子里。警察巴拉维诺从半掩的门里,惊恐地望着房间里面:为什么每一个人,都用焦虑、痛苦的眼神望着他们?如果他们中的某个人是敌人,为什么他们不可能都是敌人?
④他们下到一个低矮的房间里,一家人正围着铺上红格子布的餐桌吃晚饭。孩子们都在大喊大叫。只有坐在爸爸膝盖上吃饭的最小的家伙,正用黑色而充满敌意的眼睛,一声不吭地望着他们。“我们有搜查房子的命令”队长说道。爸爸正在给小孩一勺勺地喂食。他先是斜着看了他们一眼,可能还有点讽刺的意思;然后就耸了耸肩,继续照料着孩子。
⑤警察巴拉维诺笨手笨脚地活动着自己修长面纤细的臂膀,把一个抽屉弄得叮咚作响:匕首?不,餐具。又把一个书包摇得轰鸣不止:炸弹?书。卧室里拥挤得无法穿行:两张双人床,三张小床垫。而在房问的另一头,一个小孩正坐在一张小床上,因为牙疼,啼哭了起来。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如果在每张床铺下都藏着一架迫击炮的炮筒怎么办?
⑥巴拉维诺跑到走廊里,厕所的门打开了,从里面出来一个扎红蝴蝶结的小女孩,怀中抱着一只猫。他觉得应该跟小孩们做朋友,问他们话。他尝试着抚摸那猫,那猫却突然逃掉了,还不时转过身来,怀有敌意地看他几眼。
⑦巴拉维诺在走廊里大跨步地跳开了,追着那猫。他进到一个房问,那里两个姑娘正伏在缝纫机上干活。地上有着成堆的碎布头,“是武器?”警察巴拉维诺问道,还用脚拨开布料,却走不动露路了,他们脚给缠上了玫瑰色和淡紫色的布料,姑娘们笑了。
⑧他转过一个过道和一段楼梯。那猫有时好像是在等他,然后等他靠过去了,它又会双爪僵直地跳走。在一个房间里,只有一张小床垫,还有一个仰卧着的小年轻,抽着烟,神情可疑。“抱歉,您看见一只猫没有?”他伸出一只手去床下摸,却被啄了一下。跳出来一只母鸡,它是主人不顾政府法令偷偷在家里饲养的。光着上身的年轻人连睫毛都没动一下,继续躺着抽烟。
⑨在一间厨房里,有一个戴邮差帽的小老头,他正在泡脚。他一看见警察,就奸笑着向他示意了一下另一个房间。巴拉维诺探了探头。“救命!”一个衣冠不整的肥太太大叫道。一向贞洁的巴拉维诺赶紧说了句:“对不起”邮差还在奸笑,双手摊在双膝上。
警察巴拉维诺穿过厨房,去了阳台上。整个阳台都被晾着的衣服挂满了,就像飘着旗子一样。他在那个床单搭成的迷官中走着,那猫时不时现出身来,然后又贴在另一条床单下隐去了。他突然害怕自己会迷路;也许他已经与外界隔离,他的战友已经撤离了这座建筑,而他则正好给那些被冒犯的人用晾晒的衣物囚禁起来。最后,他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从一堵小墙上露出了头。巴拉维诺不知是怀着宽慰还是带着焦虑地看见楼梯上像蚂蚁一样攒动的警察,还能听到命令声。他不再怕了。他脱下了头盔:他的脸又显出了人形,那是一个金发小伙子消瘦的脸庞。
“一步也不要走了,”一个声音说,“你在我手枪的射程之内,”
声音从背后传来,巴拉维诺一个哆嗦,转头看见一个长发垂肩的姑娘,蹲在一扇窗户前的台阶上,拿着一份杂志,用感冒的声调吃劲地读着。
“手枪?”警察巴拉维诺说。他抓住她的手腕,就想要把她的拳头打开。她刚动了一下胳膊,蜷成了球一样的猫就从她怀里跳到空中,龇着牙,冲着他扑来。但警察已经明白一切都是场玩笑。
巴拉维诺听见了口哨声,还有发动机的隆隆声;警队正在离开这建筑。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警察巴拉维诺在搜查过程中神经高度紧张,不放过任何一个普通的人和物,完全是出于一名警察的职业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B.随着猫的出现,小说的情节由搜查武器变为追逐一只猫。这个变化暗示着在大楼中所谓“扫荡隐藏武器”的行动不过是一场闹剧。
C.全副武装的警察巴拉维诺被民众无视、嘲笑、捉弄,甚至被一只猫弄得狼狈不堪,表达了作者对巴拉维诺这个无能警察的批判。
D.第④段从“爸爸”的神态和动作可以推断,他是一个蔑视警察、机智从容、并试图反抗的革命者,这样的人在大楼里是处处可见的。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被搜查的民众全都镇定自若又心怀敌意,拿着搜查令的警察们却草木皆兵乱作一团,这种反差产生了特别的讽刺效果。
B.巴拉维诺满心怀疑的武器不过是餐具、书籍等,阳台上晾着的衣物成了“囚禁”他的迷宫,臆想与现实形成颇具意味的对比。
C.小说中的头盔富有象征意义,一个善良小伙戴上它后变成了奉命行事荒唐可笑的警察,暗示了人在特定场景下被异化的现象。
D.故事发生在贫民区一栋大楼里,这是对社会局势“横截面”式的表现,这个特定的环境有利于作者延迟情节进展,形成波澜。
【3】请分析画线句子中巴拉维诺的心理。
(1)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
(2)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
【4】本篇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请以--
段的内容为例,简要说明并分析其效果。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巷》)
(3)寻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再别康桥》)
(4)易水诀别中,高渐离演奏的曲调由变徵之声变为慷慨羽声之后,士兵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5)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
8、文言文情景默写
(1)《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庖丁解牛》中用动作细致刻画解牛完成后踌躇满志的心理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桓晋文之事》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________________”,这是不仁道的;“________________”,这是不明智的。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2)杜甫《登高》中描写落叶萧索和江水长流,暗含对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4)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这一主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和“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6)《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
(7)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 ”一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了夔州特殊的秋景。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诗人旧地重游,引起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_______________”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人生苦短,诗人发出“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可以看出子路急于表现自己,而“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也含蓄地表达出孔子对子路不甚满意的态度。
(2)王安石在《读秦汉间事》一诗中写道:“秦征天下材,入作阿房宫。宫成非一木,山谷为穷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也有类似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孤舟”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个意象,杜甫就经常在诗歌中用“孤舟”来寄寓漂泊孤独之感,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辋川(注)作
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
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
东皋春草色,惘怅掩柴扉。
(注)辋川:位于陕西蓝田县中南十五里辋川镇,王维晚年隐居于此处别墅。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谷口疏钟动”的“疏”字,既写出钟声洪亮悠远,又流露出诗人的孤寂。
B.“独向白云归”的“归”字,明写诗人回到家中,暗含着人对归隐的向往。
C.“杨花轻易飞”中,“杨花”质轻易飞,寄寓了诗人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
D.“东皋春草色”中,“东皋” 指向阳的高地,陶渊明曾经“登东皋以舒啸”。
【2】《红楼梦》 中的林黛玉对王维的诗十分赞赏。结合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以及你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林黛玉赞赏王维诗的原因。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祖,在这里指临行时在易水边祭祀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变徵,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2】下列各句中,与“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的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循环图。谁能想到这竟是一个闯了祸的小学生的作品?当年,小学生麦克劳德出于好奇心,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就杀了一只狗,谁知道这只狗恰巧是校长的宠物。校长罚他完成上述两幅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了著名的解剖学家。
在现实生活中,错误总是难免的,但错误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甚至有人说“错误是美丽的”。
读了上述材料,你一定有所感悟。请以“美丽的错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