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前不久结束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描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②韩国领导人允许美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系统,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认为韩国的行为完全是开门揖盗。
③在此次校际联赛中,该队在1:0的大好局面下被对手反戈一击连进两球,最终输掉了比赛。
④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领导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遵纪守法,这样才会产生上行下效的积极效果。
⑤住建部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除一线城市外,二三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
⑥近来,中国电影市场有起色,最高票房纪录一再被刷新,但专家认为,这与好莱坞相比还是显得相形见绌。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⑥
D. ①②④
2、下列描写秋天的诗句与《沁园春•长沙》中湘江秋景的特点相近的一项是( )
A.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 )
A.除夕
B.正月初一
C.立春
D.春分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荆轲顾笑武阳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见燕使者咸阳宫 乃遂私见樊於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前为谢曰
D.越国以鄙远 北蛮夷之鄙人
5、下列各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一句是 ( )
A.学生王平对邻居王大爷说:“王大爷,尽快帮我借台照相机,以免误事。”
B.阿黑是个老实巴交的种田郎,他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东边山区的一个小村里。
C.小儿昨日冲撞了您,就请您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吧。
D.奉上我的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
北平自入旧历的十月之后,就是灰沙满地,寒风刺骨的季节了,所以北平的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过的日子。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
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跋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过一夜。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直到了十余年后的现在,我一想起当时的情景,还会打一个寒颤而吐一口清气,如同在钓鱼台溪旁立着的一瞬间一样。
北平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记得当时我们兄弟三人,都住在北京,每到了冬天的晚上,总不远千里地走拢来聚在一道,会谈少年时候在故乡所遇所见的事事物物。小孩们上床去了,佣人们也都去睡觉了,我们弟兄三个,还会得再加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长谈下去。有几宵因为屋外面风紧天寒之故,到了后半夜的一二,点钟的时候,便不约而同地会说出索性坐坐到天亮的话来。像这一种可宝贵的记忆,像这一种最深沉的情调,本来也就是一生中不能够多享受几次的昙花佳境,可是若不是在北平的冬天的夜里,那趣味也一定不会得像如此的悠长。
总而言之,北平的冬季,是想赏识赏识北方异味者之唯一的机会。这一季里的好处,这一季里的琐事杂忆,若要详细地写起来,总也有一部《帝京景物略》那么大的书好做;我只记下了一点点自身的经历,就觉得过长了,下面只能再来略写一点春和夏以及秋季的感怀梦境,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
春与秋,本来是在什么地方都属可爱的时节,但在北平,却与别的地方也有点儿两样。北国的春,来得较迟,所以时间也比较的短。西北风停后,积雪渐渐地消了,赶牲口的车夫身上,看不见那件光板老羊皮的大袄的时候,你就得预备着游春的服饰与金钱;因为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得同飞马似的溜过。屋内的炉子,刚拆去不久,说不定你就马上得去叫盖凉棚的才行,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厢内外的那一层新绿,同洪水似的新绿。北京城本来就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绿色的都会,一踏出九城的门户,四面的黄土坡上,更是杂树丛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亮晶晶,若是神经系统不十分健全的人,骤然间身入到这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里去一看,包管你要张不开眼,立不住脚,而昏厥过去。
从地势纬度上讲来,北方的夏天,当然要比南方的夏天来得凉爽。在北平城里过夏,实在是并没有上北戴河或西山去避暑的必要。一天到晚,最热的时候,只有中午到午后三四,点钟的几个钟头,晚上太阳一下山,总没有一处不是凉阴阴要穿单衫才能过去的:半夜以后,更是非盖薄棉被不可了。而北平的天然冰的便宜耐久,又是夏天住过北平的人所忘不了的一件恩惠。
在北平,春夏秋的三季,是连成一片;一年之中,仿佛只有一段寒冷的时期,和一段比较的温暖的时期相对立。由春到夏,是短短的一瞬间,自夏到秋,也只觉得是过了一次午睡,就有点儿凉冷起来了。因此,北方的秋季也特别的觉得长,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觉得比别处来得浓厚。前两年,因去北戴河回来我曾在北平过过一个秋,在那时候,已经写过一篇《故都的秋》,对这北平的秋季颂赞过了一道了,所以在这里不想再来重复;可是北平近郊的秋色,实在也正象是一册百读不厌的奇书使你愈翻愈会感到兴趣。
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春秋两季,本来是到处都好的,但是北方的秋空,看起来似乎更高一点,北方的空气,吸起来似乎更干燥健全一点。而那一种草木摇落,金风肃杀之感,在北方似乎也更觉得要严肃,凄凉沉静得多。你若不信,你且去西山脚下,农民的家里或古寺的殿前,自阴历八月至十月下旬,去住它三个月看看。古人的“悲哉秋之为气”以及“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那一种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觉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所以我说,北平的秋,才是真正的秋;南方的秋天,不过是英国话里所说的Indian Summer或叫作小春天气而已。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运用对比手法来写北平冬天的寒冷,先是与南方的冬天作对比,后与春夏秋三季对比,认为春夏秋三季连成一片,比较温暖,与冬的寒冷相对立。
B.文中说“聊作我的对这日就沦亡的故国的哀歌”,表明作者对北平的无比眷恋,但北平的沉沦境况在作者心里投下了阴影,流露出作者感时忧国之心境。
C.文中写北平的春抓住短暂葱茏的特点,表现对绿色生命的挚爱;“洪水似的新绿”比喻形象新巧,写出北平初春绿满城厢内外的情景,突出绿之多之新。
D.文中写出了北平四季的不同特点,而重点写北平的冬季,略写春夏秋三季,是因为冬季最能体现北方的特点、北方人的生活面貌以及北平的人事境况。
【2】文中为什么说“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请简要分析。
【3】本文和《故都的秋》都写到北平的秋天,有何异同?请结合这两篇文章,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由历史怀想回到现实,感慨人生,洒酒凭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猿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经常用来表达愁苦哀怨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凄切动人的感染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人与万物的关系,“______________”;但如果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季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9、补充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故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表现苏轼与客人希望和神仙为伴、厮守明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他“变”的观点。
(5)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突出了沙塞雪景的雄伟壮阔。
(4)《沁园春·长沙》中,写词人面对生机盎然的万物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与天地对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荡漾、山岛高耸挺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饮酒》(其五)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张可久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騘。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注)①次前:按照原韵和用的的次序来和诗。②騘:青白色的马。
【1】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此曲中能显示“别意”的事物有短亭、垂柳、别酒等,其中“短亭”指旧时城外五里处设置的送行钱别之所。
B.“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毫无虚写痕迹,落笔眼前实景,句式上连续叠用三个数量词,反复吟叹,荡气回肠。
C.“桃花吹尽”三句正面抒发作者身处离别之地眼前的情景和感受,化用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境。
D.这首元曲结构上曲折别致,由眼前之景折入惜别回忆,由被啼鸟、风雨唤醒又转向眼前写实,意境上独具匠心。
【2】词曲紧扣一个“愁”字抒发情怀,试概括作者的“愁”包含的具体内容。
13、阅读《师说》的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而耻学于师/择师而教之
C.则耻师焉/官盛则近谀
D.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句式多变化,整句和散句相互结合,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起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尖锐地批判了“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本段对比处结语,语气渐次加重,尤其第三处带有讽刺意味,表达情感更强烈。
D.作者在这里批判耻于从师现象的目的,仅只是在于阐明从师学习的极端重要性。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终日沉醉于绘画,每每迷恋创作而忘记其他,人们赞誉他“才绝、画绝、痴绝”。一次做东请客,他却因忙于绘画,竟将请客之事忘了。
莱特兄弟为研制飞机夙夜不懈、殚精竭虑。
诺贝尔为了发明新型安全炸药,多次遇险,实验室也曾被炸得面目全非,五个助手牺牲。
关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