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乌海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与大多数因惨淡经营而倒闭的民营书店不同,这家书店较早引入了资本运作,为其在全国扩张市场助力,但此举也让它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②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③有些地方不注重保护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有自然景观的地方圈地收钱,建高档宾馆,设度假基地,这种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令人痛心。

    ④张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化发展极为不利。

    ⑤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⑥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A. ①③⑥   B. ③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一地区曾一度山洪_________,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  

    ②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________的义务。  

    ③商业广告不同于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_________。

    A.暴发   抚养   盈利

    B.暴发   赡养   营利

    C.爆发   赡养   盈利

    D.爆发   抚养   营利

  • 3、选出对《故都的秋》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牵牛花的蓝朵”“槐树的落蕊”“扫帚的丝纹”,以及“秋蝉的残声”“秋雨凉风”等景物,都是为了表现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

    B. 文章开头写江南之秋不能让人满足,结尾写到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相比,正像“黄酒之与白干”“鲈鱼之与大蟹”,这些都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和赞美。

    C. “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句直抒胸臆的话,把作者对故都之秋倾注的深情,表达得极为充分。

    D. 课文倒数第三段,作者发表了大段的议论,重在说明秋天能引起不同的人的不同感受,没有涉及到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切实感受和评价。

  • 4、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①见怀之作

    顾炎武②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①九日:指九月初九日,重阳节。②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 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排遣。

    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 5、(题文)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问征夫以前路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 蚓无爪牙之利

    C. 遂见用于小邑

    D.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书法的精神气象

    汉字是书法的载体。汉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会意形声而成字,日月山水,花鸟鱼虫,莫不如此。汉字发展的独特路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面貌。

    汉字是前人千百年的书写实践而成,体现了汉字的结构美学与书写规律:横平竖直,点画呼应,上下包容,左右礼让,以形成中正平和之体。就像人要端庄、树要挺拔一样,每个字都是独立不倚的自我平衡体。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是汉字的美学原则。谐调性是核心,只有谐调才能实现整体性与稳定性。所谓书法,就是书写汉字的法规与法度。书法成为艺术,恰恰是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传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被后人广泛而长期推崇的书法家王羲之,他的行书,形质坚毅,洒脱飘逸,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这是王羲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所致,更与那个时代相关。因为那是一个精神解放、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魏晋时期,士人倾心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寻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实,并形成以人为本的审美自觉——从人的音容笑貌、筋骨气色、举止风姿看人的禀赋气质,探求人的形神之美,以至于一系列艺术美学概念由此而生,诸如形神、气韵、风骨等等。汉字结构与书法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

    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另辟蹊径,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唐人在书法上的贡献是以楷书为代表。颜真卿的楷书,磅礴伟岸,每一个字犹如一尊尊佛,雍容宽博,自信从容。如果说初唐时期的楷书承续了王羲之以来的隽永书风,那么,经过盛唐,南北融合,国势强盛,时代气象投射到文化之中,苍劲与粗犷之气化入楷书,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等书家,笔画中潜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千百年来,欧体字与颜体字,分别代表了遒劲与雄放的高度,成为楷书的标本,后人难以企及。

    宋代承续了唐代文化,但难以逾越唐人。在楷书上,唐人几乎穷尽了法度与风格,宋人一时也找不到拓荒之处,于是在意态上自由发挥。苏轼、黄庭坚等人不刻意讲究点画的平直均衡,而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与才气入书,强调笔势的提按顿挫之意,形成夸张变形的欹侧姿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宋人尚意。尚意,就是注重个人意趣,显露个性,出新意于法度之外,但毕竟没有在法度上再创新格。

    元明清时期的书法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娴熟,但就是缺少一种力量、缺少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书法更多的成为一种实用技法,而很少成为个人情感与精神的抒发。加之明清不清明,大兴文字狱,思想禁锢,精神压抑,书法中再难见到率性而为的天真烂漫。精神被桎梏的时代,诗文和书法仅仅剩下了形式,唯美而干瘪,形体虽在,生气难寻。

    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如果说书法是汉字的舞姿,那么,这舞姿摇曳的是书法家的心性,也是时代的精神气象。(《人民日报》2014年07月31日

    【1】下列关于书法汉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法是一种艺术,它以汉字载体在千百年书写过程中逐渐自觉形成的,体现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美学原则

    B汉字起源于物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会意形声而成字,发展的独特路径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面貌。

    C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与书法家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等有关系,也传达着书法家个人的才情气质,如王羲之的行书就是明证。

    D.书法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魏晋时期的士人开始形成以人为本的审美自觉,从而一系列艺术美学概念由此而生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一个精神解放、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士人倾心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寻求精神人格的自在真实

    B初唐时期在书法上绕过王羲之而另辟蹊径,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把苍劲与粗犷之气化入楷书,呈现遒劲与雄放的风格

    C宋代承续了唐代文化,但难以逾越唐人。在楷书上,无法在法度与风格上超越前人,只好尚意,即注重个人意趣,显露个性。

    D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方面的氛围都对书法有禁锢作用,使得这时期的书法仅仅剩下了形式,唯美而干瘪,形体虽在,生气难寻。

    【3】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中国的汉字有一套独特的结构美学与书写规律,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做人要求中正平和的原则是一致的,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发展

    B王羲之的行书之所以能够形质坚毅,洒脱飘逸,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从社会角度来看,这与魏晋时代追求精神自由等等相关。

    C颜真卿等人的楷书,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成就,更加注重结合时代的精神气象,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自我风格,并成为后人难以企及标本。

    D书法到了元明清时期更多的成为一种实用技法,而很少成为个人情感与精神的抒发,是因为这时期的书法缺少一种力量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如果他治理一个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用三年时间,就可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

    (2)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之广、时间之长两个方面叙写自己的生活状况,同时抒发深沉的悲秋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赤壁的壮美景色和风流人物作了总评价。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唱的“易水诀别”歌的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一个人如果反过来去伤害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这是不仁道的;表明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在鸿门宴上,樊哙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实是一种抓主要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如其礼乐,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____________,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____________,风乎舞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孔子不以长者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的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近。

    (5)《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思妇口吻,想象游子回头遥望,含蓄表达思乡的痛苦情感。

    (6)《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诀别场面时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再别康桥》中先将客体人格化,再移主为客,主客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在告别太子丹及其宾客时所吟唱的诗句:_____________

    (3)《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紧扣题目写景抒情,由望月而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进而表达了期盼团圆的愿望;构思奇巧,起伏有致。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因“思”而 “怨”,怨长夜漫漫;“竟夕”,写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强烈。

    C.颈联描绘了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熄灭蜡烛,满屋皎洁的月光让人心生怜惜,诗人披衣漫步户外,露水滋润肌肤,相思之情渐淡。

    D.尾联说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所思之人,不如在梦里与之团聚。寄希望于梦中,足见相思之切,情真意诚,感人至深。

    【2】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请结合具体诗境,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做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答里麻,高昌人。大父撒吉斯,为辽王傅,世祖称其贤。答里麻弱冠入宿卫。大德十一年,授御药院达鲁花赤,迁回回药物院,寻出佥湖北、山南两道廉访司事,召拜监察御史。时丞相帖木迭儿专权贪肆,答里麻同寅亦怜真、马祖常劾其罪。擢河东道廉访副使。隰州村民赛神,因醉殴杀姚甲,为首者乘闹逃去,有司逮同会者系狱,历岁不决。答里麻曰:杀人者既逃,存亡不可知,此辈皆诖误无罪,而反桎梏耶?悉纵之。至治元年,帖木迭儿复相,以复仇为事,答里麻遂辞去。明年,改燕南道廉访副使。深州民媪怒殴儿妇死,妇方抱其子,子亦误触死。媪年七十,同僚议免刑,答里麻不可,曰:律法,罪人七十免刑,为其血气已衰,不任刑也。媪既能杀二人,何谓衰老?卒死狱中。至治三年,除济宁路总管,兴学劝农,百废具修,府无停事。济阳县有牧童持铁链击野雀,误杀同牧者,系狱数岁。答里麻曰:小儿误杀同牧者,实无杀人意,难以定罪。罚铜遣之。

    天历二年八月,明宗崩,文宗入正大统。天历三年,迁淮东廉访使。明年,召拜刑部尚书。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元统三年,迁山东廉访使。时山东盗起,陈马骡及新李白昼杀掠。答里麻以为官吏贪污所致,先劾去之而后上擒贼方略。朝廷嘉纳之,即遣兵擒获,齐鲁以安。除大都路留守。至正七年,迁陕西行台中丞,时年六十九。致事后,召商议中书平章政事,不拜,全俸优养终身。

    (节选自《元史·列传·卷三十二》有删改)

    【注】同寅:同僚;给散:发放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

    B.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

    C.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

    D.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弱冠,指男子18岁。古男子18岁时举行冠礼表示成年,可以独立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了。

    B.“晋侯”“秦伯”,是以爵位来称呼晋文公、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荆卿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子”“君”“公”“执事”等在古代都可以用作对人的敬称。

    D.“跽”是一种长跪的姿势,两膝着地,上身挺直。“按剑而跽”是一种警备的姿势。而“箕踞”是一种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的姿势,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3】下列句中标出的词语与文中加横线的词语“帅”不同类的一项是(     

    文中:答里麻同寅亦怜真、马祖常劾其罪。

    A.今日往而不者,竖子也

    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

    C.燕王诚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D.如今人方为刀,我为鱼肉,何辞为?

    【4】翻译下列句子。

    (1)律法,罪人七十免刑,为其血气已衰,不任刑也。媪既能杀二人,何谓衰老?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是去敲门,有时是被敲门,敲门是再寻常不过的动作。但这个寻常的小动作中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实际上,敲门是人生必须面临的课题,多少人在一扇扇有形或无形的门面前,停住了脚步,缩回了举起的手,被永远隔在成功的大门之外。

    请以“敲门”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角度自选;

    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