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偏袒扼腕而进。
C.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合花》以解放战争时期,某地前沿包扎所作为具体环境,讲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呼唤。
B.小说第6段中的“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一句,表现了通讯员的机智和固执。
C.“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我”所明白的道理指新媳妇不肯借被子的原因是她“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
D.“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此时她发现伤员竟是那个小通讯员,非常惊讶。“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表明她被小通讯员勇敢的举动所感动,并为他的伤情而痛心。
3、下列各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执著 赍钱 一张一弛 青青子衿
B.恪守 磐石 是非屈直 何时可掇
C.帐簿 羁绊 怨声载道 前倨后恭
D.伶俜 聘请 虎视眈眈 篷筚生辉
4、下面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扪参历井仰胁息(《蜀道难》) 胁息:屏住呼吸
B. 蓦过隅头,转过屋角(《窦娥冤》) 蓦过:迈过、跨过
C. 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苏武传》) 穷:贫穷
D. 弦弦掩抑声声思(《琵琶行》) 思:悲伤、哀愁
5、“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由谁提出的( )
A.白居易
B.柳宗元
C.周敦颐
D.刘禹锡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窍门
[前苏联]左琴科
现在住旅馆可真难哪,这是谁都知道的事。
我一到了南方,立即就深有感触。
一下轮船,我就快步直奔旅馆。旅馆的守门人对我说:“现在的旅客可真奇怪,一下轮船,就都朝我们这儿奔,可是我们这里已没有闲房间了,全都客满。”
没有别的办法,我只好耍个花招,再碰碰运气吧。离开旅馆,我一边走一边琢磨法子。
我手里拿着两件东西:一件是普通的提篮,另一件确实是个挺漂亮的钢板手提箱——其实就是个三合板箱子。
我把提篮暂存在卖报人那儿,然后把身上穿的那件从外国进口的大衣反穿了起来,大衣的方格里子就成为大衣面。我又把便帽低低地压在鼻梁上,买了支雪茄烟叼在嘴上。我就这么个打扮,提着那只出口的钢板手提箱,大模大样地再次闯进了那家旅馆。守门人对我说:“先生!您不用进去了,里面没有空房间。”
我没理他,走近一个服务员的眼前,操起半通不通的外国话说:“一个、房间的、有?”
服务员自言自语地说:“我的上帝啊!外国佬来啦!”
接着,他也用半通不通的外国话回答说:“是,是的,一个、房子的、可以的、有,有。请,请。我这就给您腾房间,尽可能找个好房间,臭虫少一些的。”表面上我装得神气十足,其实两条腿却在哆嗦着。
这个服务员挺爱扯外国话,于是他又问:“对不起,先生!请原谅。您是德国人,还是别的哪国人呢?”
我心中暗想:真糟糕,万一这个服务员懂德国话可咋办呢?于是,我对他说:“我是西班牙。一个、房间的、明白吗?你的。西班牙,西班牙的。”啊哈,这一下这个服务员可惊呆了。
“我的上帝呀!是来了个西班牙人!请您等一等,当然,我已经明白,方才您说的是西班牙,西班牙人。”
显然,他说话时,身子在发抖。我的手一直在哆嗦,他的手也在打战。我们两个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在不停地发抖。
这时,我用似通非通的西班牙语对他说:“对的,对的。请您把我的箱子送到我的房间去,其他以后再说。”
服务员回答说:“好,好的。不用您嘱咐。”
一点也没有错,这个服务员想赚钱的劲头来了。他又问道:“先生,您付什么钱呢?是给外国钱,还是给我们的钱?”
为了让我明白他的意思,他用手指头比划着杠杠和圆圈。
我心中嘀咕着:我可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真讨厌,快点提箱子算了。
我一心想弄一个房间,其他的什么也顾不上了。
服务员用手提箱子,由于殷勤过分,用力太猛,箱子盖啪的一声绷开了。
箱子一打开,里边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掉了出来:破衬衫、短裤衩、“吉尔”牌肥皂,还有其他的国货。
服务员一看,脸都气白了。他立即明白是上了当,气呼呼地说:“啊,好你个西班牙流氓,快点拿出证件来!”
“我不明白,”我尴尬地说,“要是没有房间的话,我就走。”
“您看!”服务员对守门人说,“他竟然冒充外国人混进来!”
这时,我真想快点溜走,可是,守门人反倒说:“哎,我说同志,请到这边来,您甭害怕。您真是急等着要房间吗?”
“我是刚下船的,有些晕船,这会儿连站都站不稳当。请您行个好,快给我弄个房间,我好躺下歇歇。我可以多给你们点钱!”我哀求着说。
“我们是不受贿的。如果您真是急着要房间,我可以给您找一个,也不用什么酬谢。”服务员说,“只不过这个房间没有钥匙。房间锁着,钥匙弄丢了。您得再付十五卢布给钳工,让他给您打开房门,再从旧钥匙中找一把配上。”
我乖乖地付了钱,算是弄到了一个房间。
到了晚上,隔壁旅客告诉我说,这个房间的钥匙根本没有丢,不过让他们敲去了十五卢布竹杠而已,那位旅客为自己房间的钥匙付了十卢布。我因冒充西班牙人,又被他们多弄去五卢布。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挺知足的,因为到底有房间住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被敲诈了十五个卢布,但“我”还是“挺知足”的,既表达了一种“我”的宽慰和无奈,也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丑恶现象的不满。
B.文章以“我”的口吻叙述故事,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故事,让故事显得更为真实。
C.文章用夸张的细节,如服务员和伪装成外国人的“我”交谈时,“身子在发抖”,“我”的手在“哆嗦”,凸显讽刺的特色。
D.文中的服务员发现真相,欲赶“我”出去,守门人却让“我”留了下来,同是唯利是图,守门人显得稍微仁慈一点。
【2】小说的标题“窍门”有何深刻内涵?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画波浪线部分提到了“手提箱”或“箱子”,反复出现这一典型细节,有什么作用?
7、古诗文默写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
2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
3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
4斜阳草树,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 。
6凭谁问、廉颇老矣,_____________?
7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____。
8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9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雄姿英发。
10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12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13海客谈瀛洲,___________________。
14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___。
15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17____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
18__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
19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20山不厌高,___________。
21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
23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 。
24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26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 。
27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 。
28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29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
30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一诗中,自问自答,追忆往昔,表现诗人怅惘痛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刘裕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故土的历史事实,把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认为真的猛士应该具有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曹操借用周公的典故表达他求贤若渴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一诗中运用比兴的手法来暗指男女爱情在初始阶段新鲜美好,就如同夏天那润泽的桑叶一样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为例,水到渠成地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韩愈《师说》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择师的唯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象。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绿”借代酒,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的艰苦生活。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庄,字端己,阆州阆中人。以明经登第。归宋,历虹县尉、高陵主簿,本府召权司理掾。转运使雷德骧以威望自任,尝巡按至境,官属皆出迎候。庄独视事本局,徐谒道周,德骧称其有守。徙权忻州录事参军。先是,并州㣥积军储,条制甚峻,掌出纳者常十余人,庄代之,独任其事。擢授绛州防御推官。
雍熙三年,通判忻州,未上道,会魏咸信出镇澶州,改命通判。未逾年,咸信表其能,迁太子中允。端拱初,契丹掠赵、深,边将无功,庄上书以为“周世宗诛樊爱能、何徽二将,遂取淮南,克巴蜀。愿陛下申明纪律,无使玩寇”。会诏建方田,庄复上言:“大役兵师,虑生事于边鄙。”上善之。
淳化五年,李顺乱蜀,命与雷有终并兼峡路随军转运、同知兵马事。或言庄本蜀人,不宜此任,上益倚信之,许以便宜。事平,转工部员外郎,特召问讨贼方略。
至道二年,遣将五路出讨李继迁,庄阴料师出无功,因请加恩继迁,俟其倔强拒命,俘擒未晚。既而诸将果败绩。真宗即位,迁度支,充河东转运使。上章言:“庆、邠、延州、通远军,咸处边要,请武干如姚内斌、董遵诲者任之。”又言田绍斌尝被疑韩崇业本秦王婿程德玄始事晋邸初甚亲近后疏远外迁皆怀怨望不宜委以戎寄未几移知苏州。
大中祥符初,东封,改鸿胪少卿,入判登闻鼓院。六年,出知襄州。明年,车驾幸南京,庄以逮事太宗恩例,授太府卿,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天禧二年卒,年八十一。
(选自《宋史·裴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言/田绍斌尝被疑/韩崇业本秦王婿/程德玄始事晋邸/初甚亲近/后疏远/外迁皆怀怨望/不宜委以戎寄/未几/移知苏州
B.又言田绍斌/尝被疑/韩崇业本秦王婿/程德玄始事晋邸/初甚亲近/后疏远/外迁皆怀怨/望不宜委以戎/寄未几/移知苏州
C.又言/田绍斌尝被疑/韩崇业本秦王婿/程德玄始事晋邸/初甚亲近/后疏远外迁/皆怀怨望/不宜委以戎寄/未几/移知苏州
D.又言田绍斌/尝被疑韩崇业/本秦王婿程德玄/始事晋/邸初甚亲近/后疏远外迁/皆怀怨/望不宜委以戎/寄未几/移知苏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驾可泛指马驾的车,也可专指帝王所乘坐的车,还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B.东封指古代帝王在泰山上筑坛祭天,而东封指古代帝王在京城东郊铸坛祭天。
C.太子又称王储、皇储、储君,是对古代王朝中王位或者皇位继承人的称谓。
D.明经是古代选举官员的一个科目,因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命名“明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庄奉旨讨贼,不辱使命。皇帝信任裴庄,派裴庄与雷有终一起带兵征讨叛乱者李顺,叛乱平定后,皇帝向裴庄询问讨伐敌人的谋略。
B.裴庄心忧国事,敢于直谏。边疆抵御契丹没能建功,裴庄希望皇帝对他们申明纪律;建设方田时,裴庄提醒皇帝不要大规模动用军队。
C.裴庄才能卓越,受到提拔。他独自承担十多位出纳人员的工作,被提升为绛州防御推官;魏咸信欣赏他的才能,推荐他做太子中允。
D.裴庄忠于职守,不喜逢迎。转运使雷德骧到所辖境内巡查,裴庄在官署处理政事之后才前往谒见,雷德骧没有责怪他,反而称赞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言庄本蜀人,不宜此任,上益倚信之,许以便宜。
(2)庄阴料师出无功,因请加恩继迁,俟其倔强拒命,俘擒未晚。
14、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明确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并列出了详细的学习目标与教学提示。“整本书阅读”已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各校纷纷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为此,你校高一年级语文科组在指导学生读完整本书后,计划各班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会”活动。
请你写一份读书报告,在活动上分享你的阅读内容及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如是说。瑞士作家凯勒也说过,“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跟广阔的海洋。”读书在我们语文学习乃至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此,许多学校都积极开展各类语文读书活动。你在学校参加过哪种语文读书话动?活动怎样触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及思考?
请你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与朋友分享。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