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银川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欲呼张良与俱去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毋从俱死也 ⑥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⑦是寡人之过也 ⑧沛公安在   ⑨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⑩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A.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 B.①⑨/②⑧/③⑤/ ④⑥/⑦⑩

    C.①/②⑧/④⑥/⑦⑨⑩/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 ⑩

  • 2、下列句中加点字都发生了语法活用,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项伯)常以身蔽沛公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B. 范增数项王     芷阳间行

    C. 顷之未发,太子之     先破秦入关者

    D. 项伯杀人,臣之     使使以大王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个绘画板看起来很补素,它没有复杂的设计,全是生活中信手拈来的材料,如废旧饮料瓶、吸管、纸箱等。

    ②《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编撰者志在努力包容所有中华姓氏,反映中华姓民的源与流、正与讹,真正做到了细大不捐

    ③近年来,服装定制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各个消费领域里,“私人定制”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宠。服装领域也不例外。

    ④看到昂贵的作家手稿,财力不丰的爱书人虽然望洋兴叹,但同时也感到欣慰,世上还是有人懂得欣赏并认定其价值。

    ⑤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张肇骞教授鞠躬尽瘁的一生,以及他的危言危行,给后人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印象。

    ⑥呼和浩特大大小小的公园擢发难数,但要说最为经典的,当属青城公园,这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化休闲综合型公园。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黛玉进贾府》中,对黛玉大舅贾赦堂屋的环境描写,如描写牌匾上写着“荣禧堂” 三个大字一处,显示出其主人在家庭中的尊贵地位。

    B. 《祝福》中,对四叔神态、语言等的描写,让四叔的形象生动饱满:对四叔皱眉的描写,表现出了四叔对祥林嫂的不满。

    C. 《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在海上漂泊多日,最终拖着大马林鱼的残骸回到海岸,这 样令人伤感的结局更好地升华了主题,引人深思。

    D. 小说中对某一人物的称呼能反映出人物特征或人物关系。《祝福》中“大家仍然叫她样林嫂”,体现了鲁镇人根深蒂固的夫权思想。

  • 5、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

    A.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B.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C.她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默默彳亍着。 D.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全书,共有诗词歌赋180余首,属于曹雪芹创作的有140余首(《红楼梦》前80回)。这些诗词决非可有可无,而是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如果从《红楼梦》中抽掉这些诗歌词赋,作品还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

    文备众体,引诗词歌赋等各种艺术形式入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上的一大特点。从唐传奇开始,经宋元话本,明清的长篇、短篇小说,最后到晚清的才子佳人小说等等,可以说这种形式一直在沿用。但这种形式与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在作品中起多大作用?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唐传奇中的《游仙窟》,人物对话全是诗句,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长恨歌传》把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抄录,又有什么必要呢?至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中的文前诗、文后诗、有诗为证、有诗叹曰之类,很多是可有可无的赘笔。

    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就不同了。他一方面吸收了这些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又对它们进行了改造、丰富和发展,使之能够为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服务,为作者总体的艺术构思服务。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是《红楼梦》中出现诗词最多的一回,这些诗词绝对不是什么“赘赋闲文”。《红楼梦》前五回是整个故事的开端,尤其在前四回中,通过“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将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主人公一前一后送入贾府。伴随着黛玉、宝钗的登场,宝玉、凤姐、贾母等重要人物也一一亮相。那么十二钗中还有其他人物怎么办?是否也需要像钗黛那样逐一介绍呢?如果这样,那才真正成了赘笔闲文,使人读来毫无情趣。所以,当介绍了宝黛钗等人后,作者就在第五回通过宝玉梦境,利用诗词歌赋的形式,对十二钗及其他重要人物进行了一一介绍,而且草蛇灰线、若隐若显,让人产生一种玩味无穷的艺术感受。可见,这些诗词歌赋,不仅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想。

    第二十二回中编了许多灯谜诗。如果把这些诗谜仅仅当作一种猜谜游戏看待,岂不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苦心?元春的“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爆竹),黛玉的“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谜底:更香)等,清晰地表明了这些灯谜暗含的丰富寓意,它们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此可见,诗词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抽掉《红楼梦》的诗词,那么作品的艺术价值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包括像林黛玉这样的人物,去掉她的诗词,她给读者的印象也仅仅就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娇小姐而已,这绝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林黛玉。

    (摘编自刘保忠《论诗词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材料二:

    《红楼梦》中的诗词所表现出的中华文化内涵是博大精深的。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来说,它吸纳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精华;从横向的文学空间维度来说,它借鉴了古典诗词曲赋的表现技巧,具有广博的文化张力。

    汉乐府民歌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在《红楼梦》诗词中运用得也相当精彩。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同咏白海棠诗,却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性格:从薛诗中着出了封建淑女端庄的姿态;从林诗中看出了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品格;从宝玉诗中看出了他喜花怜女、不与臭男人为伍的情怀。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的味,在《红楼梦》诗词中亦可体现。如诗词的词藻华丽,讲究对偶,声的和谐等。谢灵运以肆意游邀、寄情山水闻名后世,《红楼梦》诗词以吟花弄月、陶醉于大观园令世人赞叹不已。

    《红楼梦》诗词富有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如意境的隽永,诗味的绵长,词采的华丽,诗句的精炼等。李商隐诗的“红楼隔雨相望冷”,李清照词的“凄凄惨惨戚戚”,在《红楼梦》诗词中都能找到文化的对应点。单就林黛玉的诗而言,就有王维诗的自然、李白诗的飘逸和杜甫诗的沉郁。

    元代文学艺术的文化精华,《红楼梦》诗词也进行了恰切的借鉴吸纳。如《西厢记》中的曲词《正宫·端正好》与林黛玉的《唐多令·柳絮》,在情调、用词、风格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元杂剧中通过言行塑造典型人物的文化底蕴,在《红楼梦》诗词中亦有表现。元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自由洒脱,风格上或朴白或典雅的品味,意境上的别有洞天,在《红楼梦》诗词中都可以找到神似之处。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其唱词和创作方法对《红楼梦》诗词影响很大。林黛玉听了《牡丹亭》的唱词后,心下思量:“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看戏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林黛玉所说的“趣味”是什么呢?我想就是中国优秀文化中歌咏自然、追求美好、表现内心情感的意趣和味道。从《红楼梦》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与中国历史诗词戏曲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

    《红楼梦》诗词从清初诗文中,亦吸收了些许精华。顾炎武诗的忧国情怀,王士祯诗的流连风景、咏怀古迹,在《红楼梦》的咏物诗和怀古诗中可以找到踪影。

    《红楼梦》诗词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创新,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厚度和审美蕴涵,展现了更为宏阔的文化视野,对当今诗词创作和未来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启迪借鉴作用。

    (摘编自姜志军《论〈红楼梦〉诗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强烈艺术效果的产生离不开作品中数量众多的诗词歌赋,它们是整部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

    B.曹雪芹设计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并通过词曲形式对十二钗等重要人物进行介绍,艺术构思独特。

    C.诗词对《红楼梦》人物刻画有很大作用,它可以体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

    D.引“红楼隔雨相望冷”“凄凄惨惨戚戚”等诗词入文,使得《红楼梦》诗词富有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引诗词歌赋进入小说的这种创作形式,从唐传奇开始一直在沿用,但都为赘笔。

    B.把《红楼梦》的灯谜诗当普通谜语看,就发现不了它与情节、人物的密切关系。

    C.汉乐府民歌以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在《红楼梦》诗词中运用得更加精彩。

    D.曹雪芹通过写黛玉听唱词后的思量,表达了对《牡丹亭》整部作品的高度肯定。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清代学者王希廉在《红楼梦总评》中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对联扁额、酒令灯谜……无不精善。

    B.当代学者李劼评价《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文化气脉上直承《山海经》的浑沌苍茫,在章法上具有《易经》的无穷变幻。”

    C.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D.当代红学家蔡义江认为,《红楼梦》兼收了“众体”之所长,有拟初唐之格的,有仿中晚唐之体的……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4】材料一是如何来阐明诗词在《红楼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论证思路。

    【5】在阅读《红楼梦》时,应如何对待其中的诗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从多角度铺叙阿房宫耗费巨大,其中写到架在梁上的椽子“______________”,突出的钉头“_____________”。

    (2)苏洵的《六国论》中认为齐、赵二国虽不赂秦,但齐国因为“____________”而导致灭国;赵国不能始终坚持抗秦,也为秦所灭,作者感慨“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秦朝统治者极力搜刮百姓、生活奢侈无度的行为而发出的愤激的质问。

    (2)《念奴娇·过洞庭》中,状写洞庭湖如此广阔无垠,个人如此渺小,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诗人由个人身世转而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6 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4)位卑则足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5)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嗟乎!一人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8)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_______________。(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3)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家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出下面的空缺处。

    (1)书生意气,__________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3)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4)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再别康桥》)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

    (6)沉默呵,沉默呵, 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吴文英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

    (注)①高阳合:词牌名。丰乐楼:宋代西湖名胜之一。分韵:数人共赋一题,选定某些字为韵,用抓阄或指定的办法分每人韵字,然后依韵而作,吴文英分得“如”字。②相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此处作者自指。③(yǐ):停船靠岸。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三句由丰乐楼边的修竹,写到楼下的垂杨,再写登楼远眺,湖光山色如诗如画。

    B.“东风紧送斜阳下”三句,写出春天傍晚,诗人在清寒中抚今思昔、饮酒自酌的苦闷。

    C.“顿老相如”中的“顿”字,写出了词人心中岁月流逝之疾,抒发了词人的迟暮之悲。

    D.词人或因物兴悲、寓情于景,或借助想象,或直抒胸臆,情感表达深挚而沉痛。

    【2】跳跃性是本词的一大特征,请结合下片,从时间、空间两方面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列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送杨真序

    欧阳修

    ①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

    ②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秋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之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 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忧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③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________南方少医药, 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注】①引:一种乐曲体裁,这里用作量词。②雍雍:鸟的和呜声。③道:通“导”,疏通。④荫调:凭上代功勋而做官。

    【1】可填入第③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A.而

    B.则

    C.然

    D.以

    【2】以下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向友人孙道滋学琴治好了疾病。

    B.孔子、屈原等古人将情思寄托于琴声中。

    C.作者认为听琴学琴等同于研读儒家经典。

    D.作者劝杨真以琴治心病来帮助治疗身疾。

    【3】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对琴声的描写。

    【4】文中对于琴声的描写是否让你联想到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呢?请分享你在《琵琶行》中感受到的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9月29日,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百集人物微纪录片《十年家国十年心》开播,该片以新时代的十年之变为背景,记录了100位奋战在新中国建设伟大事业的普通人的故事。如“90后”唢呐女博士刘雯雯,在悉尼歌剧院吹响“小铜唢呐”,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80后”“种粮姐姐”肖定,以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种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传承人粟田梅,十年如一日带领村民“织”出致富路……这些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人物,为新时代的伟大建设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他们的故事值得认真记录,值得更多人聆听与知晓。

    《十年家国十年心》所讲述的一个个故事,蕴含一块块中国精神的“拼图”,为这个伟大奋进的时代拼绘出中国人的“精神芯片”。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自我与时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