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默写出的内容与原文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
B.概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D.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2、下列句中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制止滥砍滥伐。
②、谁知细雨蒙蒙,连绵不断,刮来秋风瑟瑟,遍体生凉。
③、事情一件件、一桩桩地紧跟而至,人手反而减少了,让留守的人目不暇接。
④、这件事对于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值的瓦片。
⑤、对他不负责任的态度,单位领导决定铺张扬厉,在会上公开批评。
⑥、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A. ①③⑥ B. ③②④
C. ①⑤⑥ D. ②④⑥
3、下列各句中对课文内容分析、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A. 司马迁在《项羽之死》中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B. 被称作“前四史”的史书是:《史记》《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则是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C.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按字数它属于长调,按段落属于双调词;这种用旧体诗词来反映现代生活及思想感情的诗歌也属于现代诗歌。
D. 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举匏樽以相属 举:举起、端起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正:端正
D.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箫声
5、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自缢(yì) 谥号(shì) 蕴藏(yùn) 愠怒(yùn)
B. 哽咽(yè) 呜咽(yè ) 咽喉(yān) 狼吞虎咽(yàn)
C. 伶俜(pīng) 聘书(pìn) 驰骋(chěnɡ) 娉婷(pīnɡ)
D. 纤细(qiàn) 拉纤(qiàn ) 否泰(pǐ ) 否定(fǒu)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弹花师傅的兰花指
干亚群
①经常来我们村子弹棉花的是一个中年人,长得有些文弱,背有些弓,右肩膀似乎长了一些肉垫,明显高于左肩膀。他走路的时双脚呈八字形,朝里面,再加上挑着弹棉花的家什,让人觉得他走路特别小心——这个文文弱弱的师傅,不像是弹棉花的,倒像弹琴的。我们老老小小都称他张师傅。
②张师傅人有些腼腆,话说着说着就脸红了,声音也越来越低下去。他弹的棉胎蓬松、匀称,据说睡十年都不会走形。他还会盘花,一朵朵艳丽的牡丹花镶嵌在雪白柔软的棉胎上面,尽得喜气。村里嫁女要用的棉被都等他来弹。刚开始的时候,张师傅一个人走着到我们村里来。隔了几年他骑自行车来,后面跟着一位同样骑自行车的年轻人,年纪十七八岁,非常的青涩。张师傅不说,我们也知道这是他徒弟。张师傅停留我们村子的时间一般至少一星期,有时会长达几个星期。他不吆喝,手中“嘣—嘣—嘣”声像涟漪一样在村里扩散开来,整个村子就像池塘被投了鱼食,顿时活跃起来。
③张师傅弹棉花的时候腰间系一根宽宽的带,弹棉花的弓一头插在背后的腰带上,他左手持弓,右手持槌,弓上的一根弦凑近棉絮时拿槌敲。一床棉絮他得弹好几个小时,弹得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外面寒风呼呼,他却浑身冒热气。
④随着他张力十足地“嘣嘣”弹着,棉花在他的弓上变薄变软,慢慢从一团变成一片一缕。他不停下来,村庄就一直处于这种节奏中,“嘣着嘣”“嘣着嘣”。灶膛里的火头也跳起来了,村子里的树像是被人挠了痒痒,也“咯吱咯吱”左右摇晃,而人似乎坐在弹簧椅子上,听着听着,眼睛慢慢眯缝。只是他徒弟的活儿非常单调,就是蹲在一旁扯棉絮。看得出,徒弟很不情愿,脸上是寡淡的表情,手上也是寡淡的动作,好几次他不是在扯,而是在拿。张师傅看到了,很严厉地指出来,文弱的样子荡然无存。第二年他来村里弹棉花的时候,那个徒弟不见了。我们以为徒弟满师了。他淡淡地说:“那个徒弟被我辞退了。”我们不解。他说:“弹棉花的不能抽烟。绝对禁止吸烟,哪怕不弹棉花时也不能抽。这是我一开始就定下的规矩,那后生也知道的。尽管背着我抽,可怎么能瞒得过我。”
⑤吃午饭的时候,每个东家会给张师傅备下一壶黄酒。他只喝半壶,慢慢啜饮。喝过酒的张师傅有些活络,脸红扑扑的,伸出兰花指,唱一段越剧,比如《十八相送》。自然是他一个人唱,一会儿是憨厚老实的梁山伯,一会儿是含情脉脉的祝英台,那样子要多文艺就有多文艺。唱祝英台时,眼睛斜过去,又正过来,兰花指配合着他的眼睛,移了,翘了,又压了,转了,旦角的神情婉约毕至。
⑥他的兰花指像辣椒指,不够纤细修长,拇指搭在中指的第一关节,觉得不像兰花的花蕊,往下再移一个关节,出来的花舌更不像。于是,他干脆把拇指搭在中指的指腹上,这时出来的是豌豆花。可我们看得津津有味,以为兰花指就是这么个指法。
⑦《十八相送》唱完了,张师傅的酒意也减退了一半。他收起兰花指,背好弓,一把握住槌,又一丝不苟敲起来。张师傅能拿彩色棉线在上面盘花,老人用的盘“寿”字,姑娘家的是“喜”字或牡丹花。这个活计很难做,彩色棉线短了长了,都不妥,主人家会不高兴,但他每次都把握得恰好。“寿”字看上去像一条龙,“喜”字模样像凤凰。主人一旁呵呵地看着,呵呵地笑着。
⑧我母亲请张师傅弹过好几次棉花。其中两次是我考上卫校和哥哥考上大学之后,张师傅在我的新棉胎上盘了三枝竹节,寓意节节高。母亲把张师傅的作品当作预言,似乎看到了我的未来,乐得一整天都喜气洋洋。也是午饭后,张师傅捧着一碗茶,跟着父亲聊着天。因记得他的《十八相送》,我想让他再唱一唱。张师傅连连摆手,说是难听死了,不能唱。兰花指却不经意间翘了起来,这回拇指搭在了中指的第一关节,像一朵兰花了。
⑨张师傅弹的棉胎确实好,几年下来,还不变形,尤其太阳一晒,晚上睡觉时总能闻到阳光的味道,再冷,也用不着缩起身子,一点不像张师傅翘起的兰花指。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师傅的徒弟因为抽烟而被辞退,张师傅对徒弟的严厉与他文弱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
B. 第⑤段写张师傅唱越剧,作者运用动作、心理、神态和细节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C. 文章多次出现张师傅的兰花指,不仅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且丰富了人物形象。
D. 文章塑造了张师傅这一手艺人的形象,同时也展现出温润的、质朴的、温馨的乡村生活。
【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张师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歌曲《我们的新时代》中歌词“天下归心相拥第一百个春天”,“天下归心”用的是曹操《短歌行》里“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典故。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月亮升起后江面的景象:月光浸染了一切,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
(3)古代诗人经常在作品中用猿的叫声来烘托凄清、孤寂的氛围,唐诗中这样的例子就有不少,如“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
(5)“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绵绵不绝,滋润着文人或豪放或深沉或缠绵或愤激的心灵,在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伯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这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4)《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旷达之情(面对滚滚长江,以酒祭奠明月,感慨人生或表现作者在入世与出世思想之间的矛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传统文化对积累十分重视,并用行路来加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明确了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4)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
(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琵琶行》中描绘琵琶女的乐声营造出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____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____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____, ____ ”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____, 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____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咏而归”展现的是一幅春风和煦、阳光融融,一群青少年散步河边,载歌载舞的游春图,使人恍如置身其间,心旷神怡。
(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阿房宫赋》指出“____________”,并不是秦国;《六国论》开篇排除武器和作战的因素,高度概括性地指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同为咏叹洞庭湖广阔气象的名句,但杜诗境界更为高远。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注]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以烈烈西风、长空雁叫营造战前气氛,场面阔大,气氛紧张、肃杀。
B.两个“霜晨月”叠用,既点明时间,说明行动在黎明前,同时使气氛变得舒缓。
C.整首词以写景作结,描写娄山关壮阔的夕照景象,含有不尽之意,引人浮想联翩。
D.“马蹄声”“喇叭声”以动衬静,虽没有直接描写红军战士形象,却犹如在目前之感。
【2】上阕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付阁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度。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因试之,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止。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后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
(节选自《宋史·吕公著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B.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D.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少师/当步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幄,即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特设的御前讲席。
B.封驳,意为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臣下奏章的违误。
C.释老,指释迦牟尼,因其为佛教创始人,所以“释”泛指佛教。
D.肉刑,残害肉体的刑罚,古时指黥、劓、刖、宫、大辟等刑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公著正直敢言。神宗时,对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一事,他坚持己见,一再向皇上进言;兴兵西夏后,唯有他敢于指出兴兵之害。
B.吕公著善于进谏。在与神宗悠闲谈论时,他趁机劝说神宗施行尧舜“知人安民”和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得到神宗认可。
C.吕公著识虑深敏。有人打算恢复残酷的肉刑,他提出不同意见,阻止了此事;朝廷要讨伐西夏,他立即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D.吕公著重视吏治。他以侍读身份回朝廷后,通过分析新法颁布后产生的弊端,指出提拔正直官员的作用;其后,又点明设置谏员的必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
(2)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深圳中学生代表团访问日本,在一片已收获的果园里发现了很奇怪的现象:每棵树上都有一些成熟的果实没有采摘。同学们纷纷询问缘由,果园的主人回答说:“那是留下来给鸟儿们吃的。”大家一时无语,隐入了沉思。
造物主的赠予,我们不能尽数带走,还得留下什么。人类为自然留下什么,历史为今天留下什么,岁月为人生留下什么……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无论自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每天都有在为自己、为他人留下什么……
要求:以“留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