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一句的主干是( )
A.广场上的灯照耀着天安门。
B.灯照耀建筑。
C.广场照耀建筑。
D.灯照耀天安门建筑。
2、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声叹息,掩面垂泪啊,哀伤百姓的生活多灾多难。
B.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也是在我的心中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我也不后悔。
C.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雄鹰和凡鸟不合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D.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即使死了也值得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 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
C.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文中多次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但文末却说“我说不出话”,这是因为( )
A. 在黑暗社会,作者没有言论自由。
B. 作者认为当时的社会无是非可言,说了也没用。
C. 作者特定的性格养成了这种习惯。
D. 作者悲愤到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程度。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沛公安在 B. 具告以事
C. 大王来何操 D. 客何为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等减负措施,被写入了《征求意见稿》。
“这种刚性的要求会起到一定作用,将体现国家层面对青少年近视率着手进行防控的决心。”作为眼科专家,周行涛对此表示认同。但是,面对所设立的目标,他依然保留个人意见,“近视成因在学术层面还有可供探讨的空间,以此为基础设立的防控方案和目标,应该更加符合科学精神。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近40%。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学生视力不良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近视10年翻一倍。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中说,户外锻炼不达标、学习负担过重以及睡眠不足等现象依旧普遍存在,且随着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严重。“表面上,大多数家长表示孩子的视力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但是实际中,他们更倾向于牺牲孩子的部分视力去换取成绩。”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公共卫生副主任医师何鲜桂说。
在同仁医院,一位来自山西大同的家长告诉记者,孩子每天除了定时完成学习任务,就是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几乎不出门活动。北京市一所中学的教师胡杰表示:“现在没有非常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孩子们时时刻刻能够科学用眼。”
记者在同仁医院调查还发现,大部分的家长都是在发现孩子视力出现异样的时候才来医院就诊,而此时近视早已形成。“预防青少年近视前端筛查十分重要,却往往被忽视。”何鲜桂说,“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及时掌握孩子视力屈光的实时发展情况,才能有效预防,对症下药。”
(摘编自《拿什么拯救孩子的明眸》)
材料二:
(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视防治指南》)
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公布的数据表明,近年来巴西近视和高度近视的患病人数增长速度非常快,巴西也成为世界上高度近视者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巴西眼科医生奎罗斯。内托指出,人们对于造成近视的原因依然非常不了解,造成儿童近视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境因素,儿童体内分泌的多巴胺激素受环境影响刺激到眼轴的生长。眼睛内部晶状体的轴向生长会使视网膜变得更薄更尖锐,造成为视网膜供应氧气和营养的血管供应能力不足,进而导致视网膜脱落。
(摘编自《巴西成高度近视者增长速度最快国家之一》)
材料四:
法国眼保健操视力保护协会给孩子们的常规建议是,定期检查,避免阳光直射,不要抽烟喝酒,多吃水果、绿叶蔬菜和含有omega-3脂肪酸的鱼类。
日本的学校有定期的视力检查,没有眼保健操,但是学校会教导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很多学校的学生座椅可以调整高度,以保证学生保持眼睛和书本间的距离。
今年7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法案,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和手表在内的所有可网的通信设备。这一禁令将于今年9月开学时生效。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已通过立法,或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课堂,或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
(摘编自《各国预防近视有妙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且学段越高近视率也越高,近年来视力不良又呈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B.我国将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用刚性要求来防控近视,体现了科学性和合理性。
C.大多中国家长不重视近视前端筛查,等到孩子视力出现异样时才去就诊,对孩子视力恢复可能为时已晚。
D.人们普遍重视孩子的视力,但对于近视的原因没有完全了解,各国虽然防控各有妙招,但实际效果难料。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国采取的防治近视措施虽不少,但不一定都具有科学性,我国政府提出的2030年控制近视率目标也不一定能变为现实。
B.从上海市四年级学生作业情况看,超过规定60分钟的不少,可见,课业负担过重是小学生近视率上升的最主要的原因。
C.奎罗斯•内托认为,环境因素会影响儿童体内分泌的多巴胺激素,刺激到眼轴的生长等,儿童的用眼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
D.预防近视是项世界性难题,日本、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重视青少年儿童的定期检查,而中国与巴西预防措施则相对薄弱。
【3】我国应如何降低我国青少年儿童近视率?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表示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贤才。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说明了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秋”与“月”在古诗词中经常相遇,而“秋月”也成了古诗词中特定的意象,如“______,______”。
8、古典诗词中往往蕴含了古人的胸襟和情怀: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1)“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洒酒祭月,超旷明达,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感慨;(2)《__________》中的(3)“__________,天下归心”表达出曹操求贤若渴之心,以及希望天下人才心向往之的人生大志;《登高》中(4)“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杜甫对功业无成而身已衰老的抱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5)“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了李白蔑视权贵的傲骨和对自由的向往。
9、名句名篇默写。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 , ___________。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过去已无法补救,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____,____。”
(5)《归去来兮辞》诗中用“___,_______ ”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繁荣生机勃勃。
(6)《论语》中记载的“__,______”两句,体现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10、理解性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表达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空缺的部分。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
(2)歌台暖响,______________;舞殿冷袖,_____________。
(3)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5)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
(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饮酒(共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嚣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2】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夏四月,公北救刘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果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绍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绍谋臣许攸来奔,说公击琼等。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琼等望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都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至是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
B.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
C.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
D.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郃等闻琼破/遂来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不说、避忌的意思,我国古代常在人的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B.字,人的表字,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通常有某种关系的称呼。
C.骑,文中是骑马的意思。如《鸿门宴》中“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官渡,位于河南省中牟县,曹操曾在此以弱胜强打败袁绍,史称官渡之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少机警。曹操年少时机警有谋略,但放荡不羁,不从事操行的修养和学业的研习,大家都不看好他,只有乔玄、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
B.曹操善于纳谏。曹操北上救刘延时,兵力不如袁绍,他听从荀攸诱敌分兵的建议,袁绍果然分兵西应,曹操日夜兼程直奔白马,最终大破敌军。
C.曹操胆识过人。在延津南面,敌人的骑兵很多,属下建议撤回辎重守卫军营,曹操说这是诱敌之计,不能撤回去,他最终抓住战机,以少胜多。
D.曹操宽宏大度。袁军全面溃败后,曹操从收缴的袁绍的信件中,得到了一些许都和自己军中的人给袁绍的信件,他却把这些信件全部都烧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有人说青春无大事,在整个人生的回看中,在与现实生活的较量中,它微不足道;也有人说青春无小事,因为青春不是数量,而是一种品质,一旦获得,就不会失去。
有人说青春无极限,任意挥洒,方为青春;也有人说青春有所限,珍惜当下,不负青春。
有人说青春就是年轻的生命;也有人说有些人从未青春过,即使年轻。
……
无数人在说青春,那么对于“青春”你又有哪些思考?请以《青春说》为题,写一篇结构完整,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