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鹤岗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也如过江之鲫,投身到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中去。

    ②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捐赠毕生积蓄,帮助近3000名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这位被人誉为“炭火教授”的优秀党员,其品其德,山高水长

    ③某建筑公司会计程某,为填补贪污挪用公款的亏空,不惜再次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她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④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态度。教养的获得是不可一挥而就的,它是长期自我修炼的结果。

    ⑤一座书店对于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有一句话:“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

    ⑥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显示技术派、低价格派、用户派三大阵营分庭抗礼的格局,短期来看,这种竞争格局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①④⑤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社区发动群众为灾区募集些急救物资,有些人不仅细大不捐,而且怪话连篇,极大地挫伤了组织者的热情。

    ②记者暗访违规冻肉被肉食加工人员围殴,据了解,目前,很多问题猪肉流入广东,利益相关方也对此讳莫如深

    ③台湾政治当局“台独”势力兴风作浪,企图分裂祖国,这种危言危行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全体华人的猛烈谴责。

    ④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⑤在科学领域,他默默耕耘,刻苦钻研,取得的成绩真是罄竹难书,不仅受到同行的一致赞赏,而且也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

    ⑥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A. ③④⑥   B. ①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③⑥

  •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君王的嫡长子或预备继位的儿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 “世子”。

    B. 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竖子”是对人的贱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 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慷慨羽声则指声调典雅而哀怨。

    D.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孔子思想中浸透着道德的身影,,孔子的幸福观里,个体一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加强道德修养,具备道德才能获得幸福。许多统治者认为用道德原则治理国家的政事,能稳定自己的统治。亚里士多德受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影响,肯定德性的重要性,认为唯有品质优良的人才能够做到公正、节制,常人没有通过行德来追求生活的幸福,很难获得长久的幸福。

     

    A

    因而

    只有

    所以

    因为

    所以

    B

    所以

    /

    假如

    C

    因此

    只有

    如果

    D

    因为

    只要

    而且

    不仅

    而且

     

     

    A. A   B. B   C. C   D. D

     

  • 5、下列划线字读音、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百gě)争流 pǐ  橘子洲头  寥廓

    B.挥斥方qiú bō  忸怩不安  斑澜

    C.若不秦(jué pì)如  声名狼藉  堤偃

    D.夜而出(zhuì  zǎi  不假思索  榆荫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类创造了媒介,而媒介也深刻影响着人类。

    算法、人工智能、大数据……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媒介变得更加智能。在智能媒介的广泛应用下,曾经的“信息过剩”似乎变得“简约”起来:短视频客户端贴心地“猜你喜欢”资讯平台倡导“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个性化和效能,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发现,兴趣之外的内容都被过滤掉,同质化内容如同蚕茧,将人们围入信息的“舒适圈”,这种现象被称作“信息茧房”效应。近年来,网络文化内容越发丰富多样,为更加“高效”地传播内容,媒体平台纷纷使用指向用户偏好的推荐算法。比如,短视频、网络文学等内容平台,会根据用户浏览历史和关键词一条接一条地推送相似内容。由此,人们获取精神食粮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起初,在信息资源相对稀缺、供不应求的时期,文化内容的摄取是“赶集”式的,寻获所需内容,要付出较高人力和物力成本。互联网诞生后,样态丰富、种类繁多的文化“超市”替代“集市”,内容选择自主性更强。如今,智能媒体“送货到家”,人们能更方便地获取精选后打包配送的系列产品,节省了于琳琅满目中搜寻特定内容所需的时间,但同时失去在货架间徜徉的快乐,也容易错过新品上架的时机。

    面对所谓“信息茧房”现象,我们不必焦虑。生活在智能媒介时代,大到信息资讯,小到衣食住行,人们或多或少地被以推荐算法为代表的新技术所影响,得益于其高效与便捷的同时,也以自身的行为数据“供给”算法、助其成长。新的文化使命将由进步的工具来承载,当前媒介技术的弊端或将在媒介成长的过程中得以解决。而且,在内容市场上,除了“外卖”和“快餐”,具有较高文化品位与审美价值的优质品类依然能够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比如近期的电影《夺冠》、电视剧《装台》等热门作品均获得较高关注度,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在机器算法之外,尚有人际传播、传统媒介传播作为补充。

    媒介“智能进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媒介智能化是必然趋势,不断成熟的智能媒介将对既有媒介功能进行补充和完善。“服务于人”一直是媒介进化的目标,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人类体验的人性化智能媒体将是大势所趋。当前,人们正在开发先进技术,探索出更高层次的应用途径,推进智能媒介不断进化。基于人因工程的分析算法,已有效应用于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之中,新算法新技术将为拓宽人们文化视野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破解“信息茧房”效应,还要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倡导健康有序的媒介文化。主动思索才能见微知著,广采博收才能营养均衡。在葆有技术乐观主义的同时,应重视个人媒介素养的养成,提倡人们在充分享受媒介便利的同时,养成健康的媒介使用习惯,建立健康的媒介生活方式,形成合理的“精神饮食结构”。

    (摘编自刘晴《倡导健康的媒介生活方式》)

    材料二:

    屏幕越来越多,快速更迭,令人目不暇接,对人的自制力构成挑战,稍加放纵便会陷入无边的虚拟现实。屏媒时代,传播内容多了,信息吸收效率却低了;互动功能强了,真情流露却少了。这让屏幕成为一些社会问题、“现代病”的“背锅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屏媒时代推动人类再次“进化”:视野更大、视线更远、视角更多元。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屏幕背后的虚拟空间里,仅仅有着“真实的抽象”,屏幕是工具、载体,而不是实质。在充分利用屏幕便利性的同时,也要规避不利影响:既要从“我”做起,适当追求“极简主义”,不断学习恰当的运用方式,养成合理观看习惯,形成更加成熟的用屏模式;也要为他人着想,助力监管平台共同净化、精化屏幕内容,疏引优质精品,摒弃沉疴冗余,给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内容以充分展示空间。

    (摘编自刘晴《“屏媒时代”更需提升媒介素养》)

    材料三:

    目前的媒介素养教育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教学体系,网络操作技能、网络防沉迷知识、自护意识和能力需要得到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传播文本的碎片化、传播空间的开放性、传播思维的单向性,对于生活经验不足、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分析能力不足的青少年而言,更易产生不良影响。

    青少年媒介接触频繁,但对日常信息关注种类的丰富度不足。在算法推荐机制与“信息茧房”效应下,青少年长期接受与自身兴趣相符、观点相近的信息,容易陷入圈层旋涡,具有极强的圈层意识,高筑信息壁垒,信息单一且偏激,难以形成对事物客观的思辨。

    青少年对媒介依赖性强,但对信息的甄别和过滤能力不足以及上网自控能力不强。随着自媒体广泛应用,信息威胁的种类逐渐多元化。一方面,传统的信息威胁依旧存在,如暴力等不良信息的泛滥,青少年缺乏道德和法律意识,如果模糊了媒介世界与真实世界的界限,对暴力等不良内容进行模仿,极易形成青少年违法犯罪。除此之外,谣言、假新闻等含有偏见的内容隐含着新的威胁,极易煽动青少年的情绪,可能演变为线上或线下的群体行为。

    (摘编自张力、张凌然《媒介素养成为青少年教育的“必修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媒介对人类的影响深远,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化,通过过滤,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能,信息更能符合人们个性化的需求。

    B.生活在智能媒介时代,媒介技术在方方面面或多或少让人们得到便捷和舒适的同时,但也存在弊端,容易引起“信息茧房”效应。

    C.当前,随着先进技术的开发,智能媒介不断提升,新算法新技术已有效应用于设计之中,为拓宽人们文化视野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D.屏媒时代,传播的内容丰富多彩,使人类视野更广远、更多元,互动性强,但缺乏真情流露,我们要意识到屏幕背后都是虚拟的。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信息茧房”现象的时候,我们不必过分焦虑和担忧,主要是因为在机器算法之外,还有人际传播、传统媒介传播。

    B.面对屏幕媒介,我们要不断学习恰当的运用方式,适当追求“极简主义”,养成好的观看习惯,形成更加成熟的用屏模式。

    C.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传播存在碎片化、开放性、单向性,而那些多方面不足的青少年若频繁接触,更易产生不良影响。

    D.青少年长期接受媒介容易形成对媒介依赖,加上他们对信息的甄别和过滤能力不足,严重的会缺乏道德和法律意识。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某市郊区学校的一个女生小周,刚读高中,由干家离学校很远,周末常在电子游戏室通宵玩游戏。一旦父母责骂她,小周便回嘴说,“父母不懂生活,老土!”

    B.江苏省徐州市一名高中二年级学生先后从母亲的卡上划走了10万元,打赏给了屏幕背后的主播。

    C.某市重点中学的一个男生小王,品学兼优,玩了差不多一年的网络游戏,最近却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同学一句话不对,他就举拳相向。

    D.湖南省长沙市某重点大学大三学生小李,热爱文化,三年来,每天都会在某媒介平台听文化讲座10分钟,做了5万字左右的笔记。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应该如何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写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悲壮气氛的语句是:____

    (2)《记念刘和珍君》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_________

    (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诗经》为例提出了“发愤著书”的观点。

    (2)《<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两句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

    (3)古代衣服因为原料质地较硬,制成后较为硬挺,穿着前需置于石上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或“砧声”来表现妇人思念征夫、游子思家怀乡、征人对常年征战不满等情绪,比如唐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_____________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_____”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形容的是一种幽怨和深深思念的感情达到沸点时,没有任何语言可以描述出来,唯有留下一段空白让人细细品味。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诸葛亮《出师表》中陈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感怆。

    (2)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写自己家住湓江低洼潮湿之地,只能看到“___________”,只能听到“___________”,借此抒写被贬官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典描写金占区的百姓安于异族统治的状况。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问菊

    潇湘妃子(林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注:①《问菊》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②蛩病:蟋蟀将要死去。③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紧扣“问”字,既因“秋情众莫知”而问,亦因唯有菊可认作知己而问。

    B.颔联紧承上联,借问菊花“花开为底迟”,赞美了菊花不趋时不从众的品性。

    C.颈联描写菊花的生长环境,园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清新孤寂。

    D.全诗围绕“问”字,一问再问,诗人把菊花作为知己知音,向它提出了郁积于心的许多问题,问菊就是问自己。

    【2】《红楼梦》中人物的诗作往往暗含其性情与命运。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本诗表现了林黛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四.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 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 遗响于悲风 遗响:余音,指萧声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A. 顺流而   B. 月明星稀,乌鹊

    C. 幽壑之潜蛟   D. 鱼虾而糜鹿

    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 月出于东山之上   B.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 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 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 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无疑是不平凡的一年,某杂志编辑部发布了2020年十大流行语,其中有“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后浪”“飒”等。这些词语无不折射出疫情当下的社会背景和民众心理,甚至是价值取向。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回首过去的这一年,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请从上面的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为关键词,以“青年、国家、时代”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