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文山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壮也,犹不如人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B. 因人之力敝之 / 源不深望流之远

    C. 则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 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 君幸赵王 / 燕王欲结

  •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B.“暮春”指春季的末一个月,即季春。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第三个月。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五日。

    D.“华山之阳”指华山的南面,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于是凤蝶找到树阴里,收拢四翅,停歇在枝上。到明天,要是落雨,它就不出去。要是晴天,就照常往花丛飞去。

    B.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顶多顶多。

    C.我常常给自己提出一些只有小孩才问的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

    D.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 4、下列对课文的句子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须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儿僵硬和迟钝。   (高尔斯华绥《品质》)

    【赏析】这段文字不仅写出了老鞋匠独特的外貌特征,也揭示出他长期从事的制鞋工作对他内在精神的影响,表明了他认真、执着、不擅交际的性格特点。

    B喝完水,那可怜人便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雨果《巴黎圣母院》)

    【赏析】“责怪”是怪姑娘不信任他,不该拒绝他真诚感谢;“悲哀”是自己曾伤害过这个姑娘自责。爱斯梅拉达的行为唤醒了伽西莫多善的本性。

    C周朴园 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周朴园 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鲁侍萍 嗯,就在此地曹禺《雷雨》)

    【赏析】两个“此地”含义不同。侍萍说“此地”的潜台词是“就在你的面前”。

    D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曹雪芹《红楼梦》)

    【赏析】王熙凤一连串的问话既体现了她对黛玉的真诚关怀,同时又博得了贾母的欢心,表现出她机灵的性格。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通过三年宵衣旰食的勤学苦练,他终于掌握了建筑雕刻的高超技法。

    B.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指出,在中国,无论是旅游指南,还是产品介绍,无论是名胜古迹的说明,还是街头巷尾的标牌,外文翻译差错已到了俯拾即是的程度。

    C.这里的气候变化无常,正值午后时分,天色却忽然阴沉起来,让人几乎辨不清方向。我们只好焚膏继晷,缓缓前行。

    D.人事部门在招聘干部工作中增加了新内容,以防止一些身无长物的人蒙混过关,这种做法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由青蒿素产业化带来的双创启示

    草容

    屠呦呦荣获诺奖,是对她个人的奖励,也是对青蒿素产业化的褒奖。屠呦呦之所以能在科研成功40多年后获奖,是由于青蒿素在使用中所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为这一奖项的实至名归,增添了厚重的分量。这其中,产业化功不可没。由屠呦呦获奖,我们更可一探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

    创新与创业,这样的双创可以相辅相成。屠呦呦取得的无疑是原始创新成果。对于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全球曾经有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达上亿,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生命。在屠呦呦获奖前,已有4位科学家,因与抗疟疾有关的科研而获得诺贝尔奖。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只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病疫。作为生物世界的一部分,疟疾从来都在不断变异中重获新生。为此,科学家也总在寻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武器。面对当时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的抗药性,屠呦呦另辟蹊径,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从而为人类又一次战胜这一致命顽症提供了保证,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在我国,在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的20世纪70年代,疟疾显然已不是急迫的疫情,于是这一成果没有受到像国际社会那般的重视。此外,艰辛的产业化过程,也使青蒿素没有较快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青蒿素是科学发明,而走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却是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的奇特功效,正是由于其对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然而,即便是功效如此之好的药物,如果不能送到最需要的患者手中,它也不可能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正是由于药物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开展的大规模合作,才使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了国际市场。2001年,世卫组织向非洲推荐了这一药物,使这一地区的疟疾死亡率下降了九成,当病愈出院的患者们高呼中国神药时,国际社会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屠呦呦——这个降伏疟疾之魔的人。如今,复方蒿甲醚已通过85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注册,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抗疟药。

    我们不能断定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影响,还会不会有屠呦呦的获奖。屠呦呦当年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保护好知识产权,没有及时产业化,那是她所处时代的局限。今天全社会都在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缩短从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都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当这样的局面形成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世界也将由此变得更加美好。

    20151027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使全球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上亿人被感染,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

    B. 屠呦呦荣获诺奖,不仅是她科研创新的结果,也应归功于青蒿素产业化后在使用中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

    C. 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 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除非洲地区外,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

    D. 在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下,屠呦呦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为降伏疟疾提供了保证。

    2】【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疟疾在非洲地区肆虐的原因是疟疾不断变异,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了抗药性。

    B. 青蒿素大规模产业化的结果是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的、被患者誉为中国神药的复方蒿甲醚。

    C. 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产生的广泛影响,屠呦呦的发明就不会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就不会获得诺贝尔奖。

    D. 复方蒿甲醚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的大规模合作,才使青蒿素成为一个产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青蒿素的发明和产业化,可以看出双创结合,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创业对创新成果提供最后的保护,两者相辅相成。

    B. 好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及时产业化,就不能保护好知识产权,所以科研成果必须尽快产业化,发挥其社会效益。

    C. 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就是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双创相辅相成,既鼓励科技工作者投身科研,又促使科研成果发挥社会效益。

    D. 不仅科技工作者要增强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的意识,全社会也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说“__________”。

    (2)《侍坐》中,子路想要治理一个千乘之国,这个国家不仅夹在大国之间,还面临其他的困境“_________”。

    (3)《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唱着歌回去。

    (4)《庖丁解牛》中写庖丁不是靠感官去感觉牛,而是凭内在精神去接触牛体的两句是“_________”。

    (5)“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一句描绘出了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极其恢宏的气象。

    (6)张孝祥罢官北归,写下《念奴娇·过洞庭》。在万顷湖面上,他扣舷独啸,但他“____”的胸怀,与洞庭月下“_____”的气象交融,超越了世俗的宠辱得失。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期一起愉快玩耍尽情说笑的句子是:“ _________。” 

    (2)君子之道,_____________,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

    (3)《离骚》中写许多小人嫉妒屈原高尚的德行,对他造谣、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

    (4)《论语·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于我如浮云。”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②《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木长”与“流远”类比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国家要长治久安,须厚积德行和道义。

    ③《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政治主张不同是他与司马光议事不和的原因,他本不想勉强解释,却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而详细写出自己的理由。

    ④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但也有对此非议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人以比喻手法描写深秋时节山河壮美。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登高》中,诗人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经过一番主客问答,双方终于达成统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主客同舟醉眠的画面。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写自己登顶泰山后,看到了红日跃出海面的壮美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4)《琵琶行》中“______”写琵琶女正式演奏前调弦试音,而后“______”写了声音低沉,情思深长。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各题。

    梅花落

    卢照邻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注】梅岭:在广东、江西交界处,因岭上广植梅,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岭的梅花开了,遥远的天山被冰雪覆盖,环境苦寒,连梅花也没有开放。

    B.颈联写梅花飞入舞袖,飞向妆台,既点明了抒情主体的身份,又引起了盼归的忧伤。

    C.“春至不知来”中的“不知来”意蕴丰富,既指人不知春来,又指春来人不知归。

    D.诗歌从思妇的角度批判了战争对人民和平安宁生活的破坏,所以是一首边塞闺怨诗。

    【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赵高有大罪秦王令恬弟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至沙丘,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二世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B.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C.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D.赵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古代特指黄河。“河南”“河北”分别指黄河以南、黄河以北地区。

    B.参乘,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人乘车,尊者在左,一人在右陪坐。

    C.崩,古时专指皇帝的死,等同于“驾崩”。文中指秦始皇病死在沙丘。

    D.太子,常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按礼俗多由嫡长子来担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恬出身名门。祖父蒙骜侍奉秦昭王,位至上卿,蒙恬因家世荫庇担任秦将。

    B.蒙恬功劳卓著。他统军北逐戎族和狄族,修筑长城,威震匈奴,并参与修建秦直道。

    C.蒙恬深受重用。秦始皇宠信蒙恬,他的弟弟蒙毅也被秦始皇亲近,位列上卿。

    D.蒙恬结局悲惨。蒙恬有大功于秦而被秦二世逼杀,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2)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5】蒙恬一生功勋卓著,司马迁却评价他“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请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司马迁这样评价的原因。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③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鸿门宴》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

    ⑤习近平指出,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族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誉。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五四讲话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这是第一单元序言里的话,这五则材料的意思分别是,

    材料①是子路的观点,子路代表了年轻一代敢拼敢闯的精神和勇气。

    材料②讲述的“王道思想”,其本质就是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理想状态。

    材料③表现的是樊哙的忠勇和胆识。

    材料④主要说明了晋文公撤军的理由。

    材料⑤是新时代领路人习总书记对青年所讲的话,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青年应肩负时代的责任,有担当,要做有为青年,不负时代。

    读了上面五则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可以综合材料,也可以组合材料;观点鲜明,结构清晰,内容充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