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上片主要写景,意象纷呈,同时句句有情;下片夹叙夹议,也有抒情,在回忆往昔生活时,注入颂扬当代英雄的斗志豪情。
B.《短歌行》是曹操用乐府古题创作的四言古诗,以宴饮欢歌、享受当下开始,以盼望功成、“天下归心”收尾,反复咏叹,尽抒豪情。
C.《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句法多变,借助大胆的夸张和想象创设了一个雄奇瑰丽、豪放飘逸的艺术境界,于虚无缥缈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的真实。
D.《念奴娇·赤壁怀古》全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上阕描绘了一幅大自然雄奇壮丽的画卷,下阕回顾了周瑜与曹军赤壁鏖战的场景,笔墨酣畅,引人入胜。
2、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等职,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B.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其诗作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山水田园诗派之鼻祖”。
C.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学识渊博,先后任左徒、三闾大夫,后屡遭奸臣陷害。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于夏历五月初五怀石投汨罗江而死。
D.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赞它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全部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沛公居山东时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策问或委派大臣主持。殿试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 明清两代在京城举行的会试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者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员。
C. 宗法,古代以社会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
D. 宗子,指嫡长子。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5、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_________________,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顺着眼 ②乌裙 ③月白背心 ④脸色青黄 ⑤眼角上带些泪痕 ⑥蓝夹袄 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A. ⑥③②①⑤④⑦ B. ⑥⑤④⑦②③①
C. ②⑥③④⑦①⑤ D. ②③⑥①④⑦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
侯发山
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还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
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父亲缺钱花?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
小伟吃惊不小,心想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
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筒,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做‘螳螂在前,黄雀在后’。”
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真是没说错。
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
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父亲愣怔了一下。
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龟儿子,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着,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你能像你说的那样,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小伟偎依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木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晚上,是因为晚上才能看到蛤蟆鱼身上的光和远处灯塔里发出的光。父亲好借此机会与儿子进行一番交流。
B.小伟作为单位的一把手,他正直无私,为民做了许多有利的实事,并且还将这些事情发到朋友圈里。对儿子做好事实事发朋友圈的行为,父亲开始是担惊受怕的。
C.小说第4段开头的四个问句使用反问的手法,既表现出小伟对父亲行为的疑惑,也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对父亲真实意图的猜测,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螳螂在前,黄雀在后”在本文是指蛤蟆鱼要诱捕那些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抓住的情景。父亲想借此情景告诫儿子小伟做事应低调的道理。
【2】请联系全文,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特点。
【3】文中的“光”有哪些含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7、(1)《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或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乐曲在达到高潮之前却突然暂停之后,听者从此时的寂静中更能感受到琵琶女埋藏在心中的深沉情感。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了弟子的顾虑,为弟子们各言其志创造了亲切轻松的交谈环境。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行路难》中,表明作者对现实理想的自信乐观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中,作者设喻强调学习可以彻底改变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多年违逆本性奔波官场,其实是误入歧途与世俗之网。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发对世间万物繁盛却如流水转瞬即逝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
(1)请依次补充完整下列名句。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②_____________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
③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琵琶行并序》)
(2)请根据给出的情景,补充完整下列句子。
①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
②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当孔子问及弟子的理想时,曾皙说,要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和冠者及童子在沂水边洗澡,到舞雩台上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
(2)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_________,_________”交代了秦晋联军攻打郑国的原因。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用“ 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询问了大自然的盛衰枯荣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⑵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不能用歌唱来为“我”送行,只能悄悄送别之意。
⑶《荆轲刺秦王》中描写荆轲两次作歌声调的句子先后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春秋三传”是指《______》,《_____》,《_____》。
(5)“新月派”诗人追求诗歌的“三美”是指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湖早春【注】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当年秋被贬为江州司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选取了山杏、水蘋、白雁、黄鹂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意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
B.颔联中的“乱”字化动为静,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乱”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矫揉。
C.颈联描写大雁低飞,略显慵懒、笨拙,黄鹂出展歌喉,舌涩口拙,尚不能婉转高歌之态,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D.这首诗精于选景构图,工于遗词用字,语言清新明丽,情景交融,自然圆合,堪与作者名篇《钱塘湖春行》媲美。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乙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①,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②,岩邑也,虢叔③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④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注)①寤(wù)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寤,通“啎”,逆,倒着。②制:地名,即虎牢,河南省荥(xíng)阳县西北。③虢(guó)叔:东虢国的国君死在那里。虢,指东虢,古国名,为郑国所灭。④:参,同“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以:因为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使……受了惊吓
D.亟请于武公 亟:急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B.敢以烦执事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C.夜缒而出 公入而赋
D.将焉取之 虢叔死焉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敢问何谓也
A.夫晋,何厌之有
B.且贰于楚也
C.制,岩邑也
D.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B.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说明庄公身上有行孝的美德。
【5】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姜 氏 何 厌 之 有 不 如 早 为 之 所 无 使 滋 蔓 蔓 难 图 也 蔓 草 犹 不 可 除 况 君 之 宠 弟 乎
【6】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请以“味道”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字数在8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