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 )
A.舆薪之不见/臣闻求木之长者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沛公欲王关中
D.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浪遏(è)飞舟 籼(xiān)稻 忸(niǔ)怩(niē)
B.木讷(lè) 讪(shěn)笑 罅(xià)隙
C.皱褶(zhě) 戛然而止(jiá) 樯橹(qiáng lǔ)
D.量体裁衣(liàng) 孱(chàn)头 残羹冷炙(zhì)
3、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查
B.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 蒙故业,因遗策 蒙:继承
D.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4、下列全都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偭规矩而改错②余独好修以为常③岁亦莫止④玁狁孔棘⑤自我徂尔⑥芳菲菲其弥章⑦靡使归聘⑧何方圜之能周兮⑨忽反顾以游目兮⑩匪来贸丝
A.①②⑦⑧⑩ B.③④⑥⑧⑩ C.③④⑤⑨⑩ D.①⑤⑥⑦⑨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今人方为刀俎 方:正
B. 令张良留谢 谢:道谢
C. 会其怒,不敢献 会:恰逢
D. 沛公则置车骑 置:放置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酒婆(有改动)
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帐。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作者把酒婆醉酒后的形态写得如此动人,与前文“头发乱,脸色黯”的形态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喝酒能让人洒脱。
“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这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酒婆在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不时念叨酒婆,是因为在他们的眼里酒婆可算得上真正的酒鬼,连死都要死在酒上。
C.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酒婆、酒馆老板,首善街的其他人等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主题。
D.本文的结尾颇耐人寻味,在老板的别扭中,我们慢慢探寻到作者对以作假为常态的社会的揭露与讽刺。
【2】小说开头的场景有何特点?场景描写有何作用?(6分)
【3】文中第三段画线的句子在描写人物上有何特点?写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6分)
【4】文章末段“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应如何理解?联系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探究一下酒婆死亡的原因。(8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3)“没有人是天生就懂得道理的”,这与《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女子自述自己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如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连用两个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回忆当年与同学游览此地,度过的那一段不平凡岁月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诗人徐志摩用诗意的笔触写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招手致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易水诀别”是《荆轲刺秦王》中悲壮的一幕,荆轲临行前在易水边慷慨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中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来解释“弟子不必不如说,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有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__”。
11、名句默写
(1)《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被肢解也不改变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尽描写箫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4)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谈玄之风,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诗加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歌行》中,曹操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落 梅
[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①,坠似骚人去赴湘②。
乱点莓苔③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 ①迁客来过岭:指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②赴湘:指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事。③莓苔:苔藓植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
B.前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抒情,是全篇的点睛之笔。
C.尾联中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D.这首咏梅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简直可视为一篇浓缩的《离骚》。
【2】“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一)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太史公曰: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二)或问:“楚败垓下,方死,曰‘天也!'谅乎?”曰:“汉屈①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憞②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扬雄《法言·重黎》)
【注】①屈:集中, 聚集。②憞duì:怨恨, 憎恶。
【1】解释句中加点词。
(1)田父绐曰“左”( )
(2)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
(3)自矜功伐( )
(4)天曷故焉( )
【2】翻译文中画曲线的句子。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3】为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B.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C.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D.羽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4】写出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太史公和扬雄的评论,简要分析司马迁详细描写项羽东城快战的原因。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汉代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说:“苦渴无日。”董遇说:“当以三余。”所谓的“三余”就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大意是:冬天是一年的农耕的余暇,夜晚是白天的余暇,阴雨天是平时的余暇,这些闲暇的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画家齐白石曾以“余”“鱼”同音,作《三余图》,并题识:三余者,皆人故事,余字不能画,借鱼之形,取其音,白石有三余: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