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A,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B.我们发自内心由衷地感谢老师们多年来默默地付出,是他们用青春换来了我们的成长。
C.据报道,我省浏阳市、醴陵市、冷水江市、资兴市入选全国“小康城市100强”,浏阳市被评为“新时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范例城市”的光荣称号。
D.暑假期间,同学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切记不要熬夜追剧打游戏。
2、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燕国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③燕王拜送于庭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 数罟不入洿池
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下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以及对诗歌诗间的黄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典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曹换的(短歌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古体诗,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属于近体诗。
B.(苯普)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令人神往:(文氏外孙人村收麦)对仗工整,以对比手法写出了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率真自然,饶有趣味。
C.(声声慢)开头连用七组叠词,富有音乐美。“寻寻觅觅”表现了作者飘泊异地、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败"直接抒发了自己晚年内心情感。
D.《琵琶行》中多处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琵琶女的演奏,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再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还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_________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______,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_________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_________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A.莅临 计划 不但是/ 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但是/ 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6、阅读下面的文章。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敢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体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母亲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母亲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太少且太短。
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母亲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朴实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和向往。
【2】文章开头“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7、默写。
(1)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高洁傲岸、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篇中作者由“木直中绳、?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现象而想到的能提高君子学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并用行路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诗人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
(3)双调词的创作,上片和下片的过渡很重要、很讲究,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巧妙地由景过渡到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用与上述两句相似。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派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__________?______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慨叹“生命短促,人生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
(4)《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在《劝学》中,直接提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作者摆脱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用斑鸠贪吃桑葚来比喻自己过于迷恋“氓”。
(2)《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表明诗人优待贤才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3)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4)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反省自我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九日蓝田①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②,笑倩③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①蓝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②吹帽:王隐《晋书》记载“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③倩:请。
【1】下列对这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自宽”“尽君欢”二句真实写出了诗人为了不辜负主人的美意,勉强登高的心情。
B.颔联写诗人惭愧头发稀落,担心帽子被风吹走,“笑倩”传神描绘诗人闲适愉悦的心境。
C.尾联一个问句,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又隐含人事难料的忧虑之情。
D.整首诗音韵和谐,抑扬顿挫,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情感跌宕腾挪,酣畅淋漓。
【2】“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历来为人称道。试加以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三月乙酉,缘山麓东行一里,至弘圣寺,有浮图高二百丈。考之野史,为隋文帝时敕建者。北渡两涧,有汝南王碑,声如玉磬,清越可闻。因以木击之,歌少陵春山相求之诗。闻北冈有元世祖驻跸台,后人屋之。方至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下避雨,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中溪曰:“此点苍十景之一,所谓‘晴川秧雨’者是也。每岁五月,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处无妨。世传观音大士授记而然。”
——节选自杨慎《点苍山游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
B.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
C.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
D.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浮图:是梵语的音译,本意指佛或佛教徒。在《游褒禅山记》中指和尚。
B.阳:这里指华山的南面。古人有“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的说法。
C.乙酉:指乙酉年,这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同样的纪年方式。
D.跸,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引申指帝王出行的车驾。如:跸路(跸道,帝王出行时所经过的道路)、跸声(清道的吆喝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褒禅山记》中,作者突出“有碑仆道”的细节,略写游前洞的经历,详写游后洞的经历,这些都是为后文的说理作铺垫。
B.在记游中说理是《游褒禅山记》的特色,作者阐释了“志、力、物”对于成功的意义,认为其中的“力”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C.在节选的《点苍山游记》中,作者咏唱了当年杜甫的春山相求诗并引用了诗句,是为了侧面写出汝南王碑声音的清越可闻。
D.节选的《点苍山游记》中作者或考察古迹,或引用传说,增添了山水的文化内涵,较之《游褒禅山记》,更侧重于抒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每岁五月,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处无妨。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城市。奥运梦,飞天梦,小康梦……这一个个梦想都变成了现实。
在2022年“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上,正在浩瀚太空“出差”的航天员回答了关于梦想的问题。在此次出征太空之前,叶光富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他以亲身体会告诉我们,年轻人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一步一个脚印,坚持朝自己梦想的方向前进。王亚平则说,只要有梦想,只要去奋斗,就一定会心想事成。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和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