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深”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将军身被坚执锐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下列成语正确的一两项是
A. 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火灾。
B. 借书最忌全书一套借去一本,而且久假不归,使全书成为残本。
C. 七月流火,今天,扬州的气温窜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
D. 那位著名学者在北大所做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B.越长城之限 限:界限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放荡
D.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剡溪(shàn) 采掇(duō) 一摞书(luò) 面目可憎(zèng)
B.渔樵(jiāo) 徂徕(cú) 天台山(tāi) 卷帙浩繁(zhì)
C.檩条(lǐn) 蹩脚(bié) 一霎时(shà) 脉脉流水(mò)
D.籼米(xiān) 麻痹(pì) 潭柘寺(zhè) 冯虚御风(píng)
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好友王宁找他聊起创业计划时,两人一拍即合,他毫不犹豫地签订了合同意向书。
B. 大疆公司称,退出无人机中国市场的传言是断章取义。
C. 在市运动会的开幕式中,我校表演的戏曲广播体操粉墨登场,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D. 雅虎曾是傲视群雄的互联网巨头,如今却日薄西山,就此陨落。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农村青年私人生活之所以长期被遮蔽,与传统文化及其内在的社会秩序观念有着紧密关系,尤其是家庭、国家赋予青年的社会角色规制着私人生活出现。社会秩序约束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
农村青年自我观念觉醒与五四运动密切相关,如李大钊、新村运动与几次“下乡运动”都推动了该进程。因为除民主和科学外,追求个人幸福和个性解放的“个人主义”,亦是五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促使青年在婚姻、家庭等诸多私人领域产生诉求,进而对家族本位的孝顺、婚姻等观念产生不满,催生并强化了农村青年的自我意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断了这种自我意识觉醒。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社会改革再次催生并强化青年群体的私人生活转型,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性别观、婚姻观与消费方式等。
农村青年私人生活出现亦离不开家庭关系的重构,因为传统家庭制度对青年有很强抑制性。传统的家庭事业属性及其需求排斥了普通的感情,这意味着家族在父权制领导下强调的是“合作模式”,个体必须牺牲自我以投入到家族事业发展中。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现代化对农村社会的改造,很大程度摧毁了传统的家庭基础。尤其是公社这种集体生产模式的确立,消解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存在必要。这导致父权地位的衰弱,由父权制延伸出来的农村婚姻、孝道与性别等观念日渐式微。改革开放后,社会流动加剧、经济上的独立性等更是促使农村青年开始摆脱家庭的束缚,在消费理念、生活方式方面不断强调私人特征。与此同时,在择偶以及对待两性的态度上,青年个体强化了婚姻的自我选择与目的满足,小家庭结构模式成为新的向往和追求,对异性感情的流露和表达更加公开。
农村青年重新审视自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一种宏观叙事与抽象公共观念中抽离,也成为其私人生活出现的关键。通常而言,青年价值的实现往往要以公共事务为依托,私人欲求只有建立在公共性层面上才具有合法性。因此,不管是革命青年,还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农村青年都被嵌入到宏大的叙事进程,遑论自我私人性的追求与满足。由于改革开放,农村青年也开始调整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跳出既往“奉公灭私”的话语体系,最明显的是在经济层面追求理性化。与此同时,在个体思想和表达,以及生活方式选择方面,农村青年的价值观导向越加多元化与流动化,现代化消费模式亦在农村青年群体中出现。
总之,私人生活是依附于公共生活而存在的,是公共生活空间扩大与缩小带来的衍生性产物。以上对农村青年私人生活出现及其原因的剖析,对理解农村青年私人生活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陈瑞华《大众媒介下乡与农村青年私人生活意识变迁》)
材料二:
农村青年的择偶已经从之前的父母包办到个人对爱情的体验,择偶标准已不再是“老实”“憨厚”而是“英俊”“风流”“漂亮”。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女性更加自由。
家庭的关系结构中,横向的夫妻关系已日渐取代纵向的父子关系,同时,家长的权威日渐下降,更多的“空巢家庭”由此形成,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是老人后半生的悲惨境遇。
随着社会的变革,许多村落在装修过程中重新改造住房,老人与子媳逐渐分割开来,而这种新的空间安排也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家庭的隐私还是家庭内部个人的隐私都开始凸显。子女婚嫁已经逐渐考虑到自身的财产问题,并尽可能向父母索取,同时提前分家。这种变化显示了个人在财产权利方面的觉醒和发展,但也开始瓦解家庭组织结构。一方面老人的境遇更加悲惨,另一方面在分家过程中充满了困惑、愤怒与钩心斗角,影响了人们在情感上的联系。
农村孝道的缺失以及新生育计划的形成,造成了更多的社会问题,然其本身由社会环境所致。而且,这些问题开始在农村成为主流,意味着城市风气之败坏更是可想而知,因为这些变化首先发生在城市,逐渐蔓延到农村,而农村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守护的最后一个阵地。“中国遇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可想而知,更凸显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明摧残中的沦陷。
农村私人生活的这些变化,说明了在这半个世纪里,随着时代背景的变革,“农民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私人家庭的崛起以及家庭内部的个人私生活的普遍出现,而其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
(摘编自朱少军《大背景下之私人生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及其内在的社会秩序观念,家庭、国家赋予青年的社会角色等,影响了农村青年的私人生活方式。
B.农村青年自我观念自五四时期觉醒后,在各个时代都得到强化;如今其价值观导向更加多元化、流动化。
C.在农村青年都被嵌入到宏大叙事进程的情况下,他们自我私人性的追求与满足往往得不到保障。
D.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是农村私人家庭崛起和家庭内部个人私生活的普遍出现这双重转型的核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村青年不满家族本位的孝顺、婚姻等观念,是受到追求幸福和个性解放的“个人主义”等观念的影响。
B.父权制下为了家族个体要牺牲自我;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开始摆脱家庭束缚,不断强调私人特征。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村青年往往以公共事务为重;改革开放后则以现代化个人消费为重。
D.农村孝道的缺失和新生育计划的形成,造成诸多社会问题,这与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摧残有关。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阎云翔的《私人生活的变革》,讨论了人民公社以来农民家庭生活、爱情与亲密关系的变革。
B.中国民众在学习西方过程中邯郸学步,不仅丢失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还形成了极其功利的个人主义。
C.阎云翔的《私人生活的变革》接近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著作,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则更像是一部文学作品。
D.建国后的土改政策和新《婚姻法》的实施,摧毁了传统中国农村社会以家族为单位的结构,而且也在慢慢瓦解传统乡村社会的情感联系模式。
【4】大背景下农村私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材料二加以概括。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使百姓变愚蠢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3)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横线上填写《论语》原句。
①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②_____________,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_____________;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④_____________,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⑤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再别康桥》)
(4)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5)《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面对黑暗残酷的现实,用一选择复句表达对反动派的警告和后死
者的激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如果害怕骄傲自满就要“____________”,如果施加恩泽就要“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天下儒者所争论的,尤其表现在“名实”的问题上。他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横执长矛,饮酒作诗的英雄形象。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写客再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把游子对“旧乡”的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诗人表达自己后悔没有看清道路,委婉地表明想要退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开始就点明聚会的季节、地点和事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禊事也。”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小题。
川江号子
蔡其矫
你碎裂人心的呼号,
来自万丈断崖下,
来自飞箭般的船上。
你悲歌的回声在震荡,
从悬岩到悬岩,
从漩涡到漩涡。
你一阵吆喝,一声长啸,
有如生命最凶猛的浪潮
向我流来,流来。
我看见巨大的木船上有四支桨, 一支桨四个人; 我看见眼中的闪电,额上的雨点,我看见川江舟子千年的血泪, 我看见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 不做沉默无声的鱼;
但是几千年来
有谁来倾听你的呼声
除了那悬挂在绝壁上的
一片云,一棵树,一座野庙?
……
歌声远去了, 我从沉痛中苏醒, 那新时代诞生的巨鸟 我心爱的钻探机,正在山上和江上 用深沉的歌声
回答你的呼吁。
1958 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作者游历长江,借助于对江上号子的动人的刻写,将“号子”和“船夫”两种形象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船夫悲壮地搏击激流的英雄气概的敬仰与赞美。
B. 此诗的首行,就以“碎裂人心”将川江号子的撼人魂魄的音色展现了出来;随后两行中的“万丈断崖”和“飞箭般的船”,凸显了船夫们身处环境的艰险。
C. 第一诗节画线句采用了比喻、反复、化虚为实等手法,形象写出号子的穿透力,突出了川江号子带给我心灵震撼的持续不断。
D. 那些“终身搏斗在急流上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传达了船夫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抗争精神。
E. “但是几千年来”一句,其中“但是”既表示转折,又承续前面三行的意绪;随后的一个设问句“有谁……”,进一步渲染了川江号子的孤寂与悲慨。
【2】诗歌的最后一小节,作者后来把它删去了,你是否同意这种改动?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 理由。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C.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元丰二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鼻矶,写下了两篇赋。
B.望:指的是农历每月十五。晦,指的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苏轼两次游览赤壁都是选择了“望”这一天。
C.冯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
D.玄裳缟衣:我国古时的衣服,上曰衣,下曰裳。上衣,省称“衣”,以遮蔽身体。“裳”,亦作“常”,是专用于遮蔽身体下半部分的服装,男女尊卑均可穿着。
【3】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4】翻译下列句子
(1)山川相缭,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3)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冰心曾说,“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
材料二:2022北京冬奥会苏翊鸣获得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的冠军,为中国摘下第6金,创造了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的金牌总数历史,也为中国队实现了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儿时的苏翊鸣参演多部影视剧,成为冉冉升起的一名小童星。但也是出于对滑雪的热爱,让他最终放弃演艺道路,选择成为专业的滑雪运动员,并在2015年中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的那一刻在心中种下了一个代表祖国出战2022北京冬奥的梦想。七年刻苦训练,每年365天当中,有320天时间在滑雪上,一路追逐,为梦想做到极致,赢得飞扬的人生。
材料三: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队最后一枚金牌由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队员隋文静和韩聪以精湛完美的表现赢得,赛后的采访中,隋文静这样说:“回顾备战的岁月,有苦也有甜,但我和搭档韩聪从未停下追梦的脚步。我们希望能在家门口的冬奥会上取得好成绩。我们一直在为此努力,期待绽放。”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