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訾詈(zǐ lì) 忸怩(niǔ ní) 横亘(gèng) 甘之如怡(yí)
B.纤巧(xiān) 嗽口(shù) 搽粉(chá) 大大落落(luō)
C.泥淖(nào) 梵婀玲(fàn) 弄堂(nòng) 管窥蠡测(lí)
D.相勖(xù) 霓裳(cháng) 肄业(yì) 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明清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称为“监生”。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C. “先大母婢也”中 “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D. 元杂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其中“生”为男性角色,“旦”为女性角色,“正旦”是指女主角。
3、下列选项中的每句话都包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秋毫不敢有所近
C.诚能得樊将军首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诸郎中执兵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4、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的感受美国的生活。
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5、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品质》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的故事,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
B. 《拿来主义》是鲁迅杂文的代表作,全文以小见大,综合运用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采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先立后破,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对照着写,形象地论述了怎样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
C.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南向最尊,次为东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最后。从《鸿门宴》中的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毂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九寨重重
刘醒龙
①有些地方,离开自己的生活无论有多远,从这里到那里又是何等的水复山重,一切又是怎样的艰难险恶,只要机遇来了,手头上再重要的事情也会暂时丢在一边不顾不管,要了一张机票便扑过去。重回九寨沟便是这样。那天从成都飞往九寨沟,突然发现左舷窗外就是雪山,一时间忍不住扭头告诉右边的同行者,想不到他们也在右边舷窗外看到了高高的雪山。原来我们搭乘的飞机正在一条长长的雪山峡谷中飞行。有太多冰雪堆积得比这条航线还高,有太多原始森林生长在这条航线之上,有太多无法攀缘的旷岭绝壁将这条航线挤压得如此容不得半点闪失。也只有在明白这些以壮观面目出现,其实是万般险恶的东西之后,才会有那种叹为观止的长长一吁。
②几年前,曾经有过对九寨山地的短暂接触。那一次,长途汽车从山尖微亮一直跑到路上漆黑才到达目的地。满山杜鹃只留下一些残余,没肝没肺地混迹在千百年前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我看见五月六月的九寨山地里,更为别致的是一种名为“裙袂飘飘”的花。我相信七月八月的九寨山地,最为耀眼的一种草会被名曰“衣冠楚楚”。而到了九月十月,九寨山地中长得最为茂密的一定会是男男女女逶迤而成的密林。
③我明白,这些怪不得谁,就像我也要来一样。天造地设的这一段情景,简直就是对有限生命的一种抚慰。所以,一旦听信了宛如仙境的传闻,谁不会生出在有生之年莅临此地的念头?千万里风尘仆仆,疲惫不堪,只是换来几眼风光,领略几番风情,显然不是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观。以仙境而闻名的九寨山地,有太多难以言说的美妙。九寨山地之所以成为仙境,是因为有着与仙境数量相同质量相等的理想之虚和渴望之幻。
④九寨沟最大的与众不同,是在你还没有离开它时,心里就会生出一种牵挂。这种牵挂的感觉,甚至比最初希望直抵仙境的念头还要强烈许多。从我行将起程开始,到再次踏上这片山地,我就在想,有那么多的好去处在等待着自己初探,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重上九寨山地,似这样需要改变自己性情和习惯行为,仅仅因为牵挂是不够的。人生一世,几乎全靠着各种各样的牵挂来维系。正如明明晓得在命运运行过程中,绝对真实地存在炼狱,却要学那对九寨山地的想象,一定要做到步步生花、寸寸祥云、滴滴甘露才合乎心意。
⑤再来时已是冬季。严冬将人们亲近仙境的念头冰封起来,而使九寨沟以最大限度的造化,让一向只在心中了然的仙境接近真实。冬季的九寨沟,让人心生一种并非错觉的感觉:一切的美妙,都已达到离极致只有半步之追的程度。极目望去,找不见的山地奇花异草,透过尘世最纯洁的冰雪开满心扉。穷尽心机,享不了的空谷天籁灵性,穿越如凝脂的彩池通遍脉络。此时此地与彼时此地,相差之大足以使人瞠目。从前见过的山地风景,一下子变渺小了,不必双手,有两个指头就够了,欠一欠身子从凝固的山崖上摘下一支长长的冰吊儿,再借来一缕雪地阳光,便足以装入早先所见到的全部灿烂。
⑥人生在世所做的一切,后果是什么,会因其过程不同而变化万千,唯有其出发点从来都是由自身来做准备,并且是一心只想留给自己细细享受的。正是捧着这很小很小,却灿烂得极大极大的一支冰,我才恍然悟出原来天地万物,坚不可摧的一座大山也好,以无形作有形的性情之水也好,也是要听风听雨问寒问暖的。从春到夏再到秋,一片山地无论何等著名,全都与己无关。山地也有山地的命运,只是人所不知罢了。前一次,所见所闻是九寨沟的青春浮华。不管有多少人潮在欢呼涌动,也不管这样的欢呼涌动,会激起多少以数学方式或者几何方式增长的新的人潮。在这里,山地仍然按照既有的轨迹,譬如说,要用冬季的严厉与冷酷,打造与梦幻中的仙境,只有一滴水不同、只有一棵草不同、只有一片羽毛不同的人迹可至的真实仙境。
⑦人与绝美的远离,是因为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越来越亲近平庸。能不能这样想,那些所谓最好的季节,其实就是平庸日子的另一种说法。不见洪流滚滚激荡山川的气概,就将可以嬉戏的涓涓细流当成时尚生活的惊喜。不见冰瀑横空万山空绝的气质,便把使人滋润的习习野风当成茶余饭后的欣然。当然,这些不全是选择之误。天地之分,本来就是太多太多的偶然造成的。正如有人觅得机会,进到了众人以为不宜进去的山地,这才从生命的冬季正是生命最美时刻这一道理中,深深地领悟到,山有绝美,水有绝美,树有绝美,风有绝美,在山地的九寨沟,拥有这种种极致的时刻已经属于了冬季。
(选自刘醒龙《大树还小》,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寨沟是壮观与险恶的结合体,有太多原始森林和无法攀缘的旷岭绝壁,令人唏嘘不已,但这也恰恰是九寨沟吸引人的地方。
B.在如今这个时代里,以千万里风尘仆仆后的疲惫不堪换来几眼风光、领略几番风情的做法,很难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理解。
C.人常喜自欺,明明晓得在生命的历程中炼狱是真实存在的,却妄想着步步生花、寸寸祥云、滴滴甘露,这是逃避现实的表现。
D.冬季的九寨沟让人心生错觉——所有的美妙都已达了到极致,并且误以为冰吊儿折射的阳光足以装下早先所见到的全部灿烂。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一段生活感悟开篇,引出了重回九寨沟的叙写,表现出九寨沟对于自己的非同寻常的吸引力。
B.第二段分别运用比拟、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杜鹃稀落开放的姿态和游人遍布的情景。
C.第四段文字,第二人称与第一人称叙述的转换,营造了亲切的对话氛围,便于作者表达独特的感悟。
D.文章以议论、抒情见长,侧重表现对于冬游九寨沟的感悟和思考,具有浓烈的抒情特征和哲理意味。
【3】作者为何会将手头上重要的事情暂时丢在一边,不顾不管地重回九寨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刻意蕴。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广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远大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李白继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敢于向权贵挑战,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
(1)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提到了自己对真的猛士的看法:“真的猛士,___,___。”他们的精神将鼓舞世人更加勇敢坚定地斗争前进。
(2)《荷塘月色》中从整体上描写荷叶的句子“___,___”。
(3)《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嫁到“氓”家后辛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离骚》中表现屈原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在《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一人独赏,愁绪顿生,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2)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雨”是古诗中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历史的沧桑与无常。
10、填空题。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____________》)
(4)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苏轼《赤壁赋》中表达客人吹洞箫的艺术效果的两句是:“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
(7)荀子《劝学》中强调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注重广泛学习、勤于反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职能是:“师者,____________。”
(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下面的空缺处。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2)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3)《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4)《雨巷》中诗人借助破败的意象渲染雨巷的凄清,烘托诗人的忧伤,表现丁香般的姑娘走远、消失的两句______,______。
(5)《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
12、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红蕉①
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②眺林际,槭槭③无遗芳④。
(注)①此诗是作者被贬至永州任司马时所作。②回晖:夕照。③槭槭:拟声词,落叶声。④遗芳:指寒冬季节百花凋谢后遗留下来的香花芳草,如菊花、梅花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描写了红蕉的外表,着重突出其冬末开放、鲜润艳丽的特点。
B.颈联对比反衬,以“远物”为世所重,突出自己被贬永州的身世之感。
C.颔联状写红蕉正午太阳般的颜色、窈窕可人的身姿及凌霜开放的品性。
D.本诗借物以抒怀,寄寓深切,语言简淡高古,读来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2】这首诗的尾联有怎样的含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吕公弼)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①。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②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③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虑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④,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王安礼传》)
注:①觖望:怨望,因不满而怨恨。②贳:赦免。③擿:指使。④胔:腐烂的肉,这里指尸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B.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C.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D.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人入学时取的,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有司,“司”即“主管、管理”,古代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这里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C.陛下,对皇上的敬称。“陛”指皇帝宫殿的台阶,称皇上为“陛下”,意为臣子奏事,不敢直接同皇上交谈,请台阶下侍从代为传达之意。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古时常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礼才华出众。由于当时王安石执政,他主动推辞皇帝的任命,只担任了小小的八品官。但他关于国事的见解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B.王安礼为人正直。苏轼被关进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却坦然向皇帝进谏,请求宽赦苏轼,不要因言治罪。
C.王安礼敢于进谏。他用文王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尸骨的例子,劝说皇帝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王安礼善于断案。其前任审理不妥的案子,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
(2)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
【5】王安礼的直言敢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应该是种树者。我们是前人的后人,亦是后人的前人。作为乘凉者,要不忘种树人。我们享受了前人奋斗创造的成果,更应该努力当好种树人,为后人多种树,以高度的责任感跑好自己这一代的接力棒,这样才能无愧于前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人。
以上文字对你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