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A. 风摇竹影到幽斋 B. 梦随春风到天明
C. 风吹萤火满庭院 D. 绿叶红花映山前
2、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相同的是
①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 ①③⑥相同 B. ②④⑥相同 C. ①③⑤相同 D. ②④⑤相同
3、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思考
②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③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光线明亮
④一尊还酹江月 酹:把洒泼洒在地上,表示祭奠
⑤羽檄从北来 檄:长矛
⑥凌余阵兮躐余行 凌:侵犯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金就砺则利(靠近)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迷惑)
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哪里)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
⑤劝学(劝说)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圣益圣,愚益愚(更加) ⑧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A. ①②④⑥⑦ B. ①③④⑥⑧
C. ①④⑥⑦⑧ D. ②④⑤⑦⑧
5、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啊!平昌真是一个好地方啊!”句中的两个“啊”分别是叹词、助词。
B.“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加点的词语分别是连词、助词、名词、代词、形容词。
C.“更加坚强”“我们跳绳”“改革开放”“孝顺老人”“放松下来”这五个短语类型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D.“2019年4月30日上午,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大会举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文学批评在当下确实面临着尴尬的生存处境,一方面文学批评失去了学界的认同,另—方面文学批评也面临作家和读者的质疑,就是文学批评家本身也对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产生了怀疑。究竟我们该如何应对现实的问题,该如何走出文学批评的尴尬处境,我们呼唤着文学批评的实与真。
导致文学批评如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批评家自身的问题,如批评家缺乏对作品的真正的感悟能力,无法对作品进行审美阐释和精细解读;批评家缺乏责任感和艺术良知,自愿堕落为商业写作和消费主义写作的吹鼓手;批评家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学术修养,无法准确估价和判断文学创作的各种现象;还有的批评家甚至缺乏跟踪与熟悉文学创作现象的热情,不了解文学的基本态势。一句话,文学批评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批评家作风浮躁,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
批评家坚持批评要落实到“文学性的思考”的层面,在批评中坚守文学的精神是一个关键,只有落实到了文学性的思考的层面,批评家才能与作家进行平等对话,批评家才能和作家一道展开与人类生存有关的通向真理与道德的对话,文学批评才能引导文学创作对崇高精神价值的追求。
批评家要开拓视野,丰富理论资源,建构全新的批评话语空间。 有些批评家不但没有真正领会和吸收中国文论的精髓,而且对西方的文论还抱有成见甚至充满敌意。对西方思潮在吸收其合理成分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警惕和怀疑是必要的,批评家也应该有这种文化的自觉和自律,但我们应该避免在倒掉洗澡水的时候连婴儿都抛掉了,应该尽量使西方学术资源本土化,新的批评话语空间不能建构,文学批评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谭旭东《文学批评的实与真》)
材料二:
如何重建文学批评与读者的联系,使其获得一般读者的认可,从而实现文学批评引领审美潮流的使命,这就要使文学批评克服各种“寄生”的缺陷,重塑文学批评的公信力,同时要从尚未消化的艰涩理论中摆脱出来,消除理论依赖症,把读者“看得懂、信得过”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通过鲜活、生动、有情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讲清楚,让读者从中引发一种情感共鸣,从而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中的“道理”。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说:“我忍不住梦想一种批评,这种批评不会努力去评判,而是给一部作品,一本书、一个句子、一种思想带来生命;它把火点燃,观察青草的生长,聆听风的声音,在微风中接住海面的泡沫,而把它揉碎,把它从沉睡中唤醒,有时候也把它创造。下判决的那种批评令我昏昏欲睡,我喜欢批评能迸发出想象的火花。”可以说,他梦想中的文学批评,就包含着批评的素养、观念与语言, 这就说明,对令人“感动”的文学批评的追求具有共通性,无论中西。
文学批评应该着力于人心、人情、人性的深切体察,着力于文学人文魅力的感性体认,用通俗、清新又灵动的语言,传递阅读感受,以真诚的态度、对话的方式,建立批评家与作家、读者、作品、世界之间的联系,用贴近生活的文艺观念和逻辑方法进行阐释,推动作家去探索和追求,同时给读者以阅读享受和审美启迪,感受到鲜活的社会气息和人文情怀。
(摘编自明飞龙《从“人的文学”到“人的文学批评”》)
材料三
人们把批评家写小说称为“跨界”奇观,这其实包含着某种担忧——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实,这种“跨界”的接受差异中隐含着一种“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知。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对批评家写小说的关注,除了包含着对批评家能不能写小说、能不能写出好小说的质疑,也隐含着读者对当代文学的不满足,他们实际上是期待批评家能够写出好小说的。随着新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评论家李云雷说:“评论家写小说,可以让评论界与创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种独特的文体——‘批评家小说’。”他在无意中回应了读者对批评家写小说的这种期待。
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包括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环节。批评家写小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批评家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这些为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度自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家路遥在准备写《平凡的世界》时,曾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长篇小说的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其实他就是想获得或强化这种文学史视野。对批评家来说,这种视野在写作之前基本上已经获得了。当然,有些人担心批评家写小说可能会存在“掉书袋”和炫技现象。虽然钱钟书的《围城》也被有些人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书袋”现象,但是这并未影响普通读者的阅读与喜爱。张柠的《三城记》也涉及了很多文学理论,但都像盐入水中一样,化入了文学形象当中,不仅没有给普通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增加了小说韵味。可见,批评家深厚的理论素养有利于批评家在写小说的时候自觉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也要坦率地承认批评家写小说在传播环节的优势。因为批评家自身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得到认可的,而且他们在文学界有一定的资源,所以有利于作品的传播。不过,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不会有任何先天优势。出版家韩敬群说得好:“批评家写小说没有豁免权,读者不会对他们高看一眼或者低看一眼,无论怎样,还是要回到作品本身。”从根本上来说,批评家的合法性来源于他是普通读者的代表,一旦他脱离了这种合法性,他的批评也将失去有效性。批评家的身份主要是在一个相对专业的文学圈子里为人所知,相关的文学从业者对批评家身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庞大的普通读者群体很少知道他们,且没有必要知道。批评家写出来的作品最终还是要脱离批评家的身份,以普通作品的朴素形式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中接受检验。
批评家的小说能否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不是由哪一个人说了算的。批评界应该以平常心给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无须违心溢美,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相信,那些优秀作品必将会在时间的放大器中发酵出无尽的生命力,嵌入文学史的星空。
(摘编自朱永富《批评家写小说,还是要让作品说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批评失去了学界的认同,因此文学批评家自身也怀疑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文学批评处境尴尬。
B.批评家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突出表现在其无法对作品进行审美阐释和精细解读,丧失了对作品的感悟能力。
C.能迸发出想象火花的文学批评应该包含着批评的素养、观念与语言,这也是中西方世界在文学批评上的共同追求。
D.在文学传播、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这三个环节中,批评家写小说的优势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2】下列文学批评中,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最好的一项是( )
A.评杜甫诗语言特点:与盛唐诗“音律宏畅,辞采高华,不涉事理,不关典要,清空罔象”的基本特点大不相同。
B.评南宋诗人忧国情怀:对祖国的忆念是留在情感和灵魂里的,好比在树上刻的字,那棵树愈长愈大,它身上的字迹也就愈长愈牢。
C.评《红楼梦》主旨思想:宗旨为悲金悼玉,悲,痛恨意,金,指金人,玉指明朝,《红楼梦》是隐悲金悼明的史实。
D.评《梦游天姥吟留别》创作手法: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域。
【3】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写出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
8、(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3)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4)《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5)《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决地表示:“ , 。”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 , ”两句来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3)《归园田居》中“ ,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极具特征性的动作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正面提出“道”是择师的唯一标准,而非身份与年龄。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冉有性格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来。
(3)很多成语出自典籍。例如《庖丁解牛》中,从“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引申出成语“________________”;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引申出成语“________________”
(4)《鸿门宴》中表明做大事不必拘泥于细枝末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这说明了通过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也表达了同类意思。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
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帝嘉纳之。其言纳谏也,请召复元年以后建言被斥者。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曼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鞠诸言者,欲加重谴。辂曰:“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帝悦,寻进兵部尚书。
辂为人,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毅然莫能夺。悼恭太子薨,帝以继嗣为忧。纪妃生皇子,六岁矣,左右畏万贵妃,莫敢言。久之,乃闻于帝。帝大喜,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越数日,帝复御文华殿,皇子待,召见辂及诸阁臣。辂顿首曰:“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帝颔之。
中官汪直之督西厂也,数兴大狱。辂率同官条直十一罪,言:“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帝愠曰:“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辂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引义慷慨。
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遗金帛甚厚。辂力辞,使者告以妃意。辂曰:“非上命,不敢承也。”贵妃不悦,辂终不顾。及谢政,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叹曰:“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辂曰:“止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居十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傅,谧文毅。
(选自《明史·商辂传》,有删改)
【注】①鞠:审问,审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引领望久矣 引:伸着
B. 陛下委听断于直 委:委托
C. 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 亟:赶快
D. 及谢政,刘吉过之 过:指责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表明商辂每临大事“毅然莫能夺”的一组是( )
①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 ②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
③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 ④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
⑤非上命,不敢承也 ⑥止不敢使朝廷妄杀一人耳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辂才华横溢,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在明代,三次考试都得第一名的只有商辂一人。
B. 万贵妃当时很有威势,皇帝身边的人都惧怕她,纪妃生的皇子已经六岁了,还没人敢告诉皇帝。
C. 商辂依据大义,慷慨激昂。他率领同僚列出汪直的罪状,请求除去汪直,使皇帝最终同意了他们的主张。
D. 商辂坚持自己的操守。万贵妃拿出父亲的画像,嘱托他写赞语,并且赠送给他很多财物,但商辂最终还是没有写。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
(2)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宜天之报公厚。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到年末的各类汉语盘点,五花八门。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公布“2023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文明倡议、数字中国、杭州亚运会、核污染水、巴以冲突、大语言模型、神舟十七号、村超。
《语言文字周报》公布“202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i人/e人、显眼包、特种兵旅游、X门、遥遥领先、多巴胺××、孔乙己文学、公主/王子、请××、你人还怪好的嘞、挖呀挖呀挖。
“十大最恶俗的流行语”:谁动了我的____、都是___惹的祸、今天你___了没有、我是___我怕谁……
这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流行事物的关注,看到了流行语的鲜活生命力,也看到了一些人对恶俗流行语的反感甚至痛恨。
以上材料对我们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